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90516条数据
论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期刊
<正> 在散文史上,曾巩地位很高,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历来论曾巩者,多将他与欧阳修并提,认为曾文与欧文'皆偏于柔之美'.在谈到曾文艺术风格的成因时,也多将其归结为欧阳修对他的影响,甚至有'嫡嗣'之说.此说有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拟提出几点看法,以就正于读者.一北宋不少人(包括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都说曾文有雄迈奔放的一面。
熊礼汇
揭示文豪的真面目——苏轼在乌台诗案中的被扭曲和被误读
期刊
苏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学者,其在诗、词、文方面均取得了非常高的造诣,受到了后世学者的广泛推崇。在北宋复杂的政治背景下,苏轼既因文而得名,亦因文而得祸。乌台诗案就是典型的例子。苏诗在乌台诗案中是如何被扭曲和误读,有其政治原因与文化原因。
赵理直[1]
韩欧哀祭文的审美追求--唐宋古文美感探源之
会议论文
韩、柳立足于文学革新的立场倡导古文,为增强其文学性和丰富其美感特质,他们一方面借鉴、吸纳包括骈文在内的所有文类的文学性和艺术手法为古文创作所用;一方面在创造新型文体的同时,选择中唐以前有文学生命力的文体,对其加以改造,以保留和突出其文学功能及美感特质,使之成为古文文学美的来源之一。哀祭文就是其中的一种。欧阳修推动北宋古文发展,继承的是韩愈的创作主张,这一点也表现在祭文写作中。韩愈写作哀祭文,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哀祭文的传统审美追求;二是对其文章体式、表现形式加以改造和创新。第一点重在维护哀祭文摅悲寄哀的功能,突出以悲情为主导的情韵美,使之具有"情往会悲,文来引泣"的审美效应。表现手法则可分为"直举胸臆,情辞悲哀"、"生死晤谈,长号送哀"、"追念平生,叙事鸣哀"三种。第二点表现有二。一即于四言韵语形式之外别创散体,使哀祭文从内在精神到外在形式彻底古文化。一即变四言韵语为六言韵语或以散句为韵语;对四言韵语祭文采用以古诗为文和以古文为文的书写策略。欧阳修祭神文多为散体,颇有欧公古文风范。其文会说理、会陈情,会祈求,不乏理趣美、谐趣美以及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之美。其亲友祭文,无论用韵语还是用散语,大都具有诗性质素,哀哀情韵应为其美感特质。作者摅悲寄哀,匠心独运,重要的表现方法,有倾心晤谈以寄哀、"写恨"摅愤以寄哀、托言"慰子"以寄哀、回首往事以寄哀、凌空作论以寄哀等。韩、欧采用以古诗为文、以古文为文的书写策略,将哀祭文纳入古文范围,使之成为作者独抒性灵的文字,对增强古文的文学性和促成古文情韵美的生成,自有积极意义。
熊礼汇
2018-08-01
论欧阳修的茶利观
期刊
宋代专卖体制下茶叶经济的发展 ,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 ,围绕茶法、茶价诸问题有众多争论。欧阳修的茶利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反对政府屡更茶法 ,主张与商共利 ;二是主张政府降低茶价 ,确保茶市正常运营 ;三是正确处理国家、大商人、小商贩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是重视茶利 。
刘建丽[1];铁爱花[1]
'孔子删诗说'辨
会议论文
古今学界对“孔子删诗说”持不同看法者甚多,本文将各种看法及论据列出,对比勘读,辨析各家说法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人认同“孔子删诗说”的理由.
严明;曹务龙
2013-03-03
画意诗情传过来——《雨霖铃》教学实录及反思
期刊
【背景介绍】2009年6月的一天,必修四专题三"笔落惊风雨"已经上了六首诗词了,看得出来,学生已经有审美疲劳了,于是我决定改变教学策略,换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来教学,以下就是在高一(26)班实施教学的实录。
朱文焕[1]
从陇右诗看地理环境对杜甫心态和诗歌创作的影响
会议论文
陇右时期在杜甫一生的生活和诗歌创作生涯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时期的诗作具有与其它时期不同的鲜明的个性.其成就的取得有诸多的因素,其中陇右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是一个不应忽略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陇右的独特自然风貌、胡汉民族浑融、文化多元情境及不时出现的边烽紧急情势对杜甫这一时期的思想和创作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激发了杜甫的诗兴;影响了杜甫山水诗的创作;陶冶了杜甫的心灵,升华了杜甫的境界.
聂大受
2014-01-01
西湖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词写作地点及年代的考证
会议论文
范仲淹的词作现仅存五首,《苏幕遮·碧云天》是其重要的优秀篇章之一,但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及年代,在当时史料及《范文正公集》中均无记载。笔者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熟读全文,从上阕景物描写中寻找地理环境特征,从而探求出写作地点;从叙事的字里行间仔细推敲探求写作年代;从思想感情入手探索其发展线索,为时间和地点作佐证。
董平
2009-11-01
美术作品欣赏
期刊
希罗尼穆斯·波希(1450-1516),荷兰画家,出生于绘画世家。他的画想象力丰富,多用象征手法,并大量使用各式符号,其中有些甚至在他的时代也非常晦涩难解。波希被认为是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的启发者之一.
宋词笺注之典范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校正——以“卷三”为例
会议论文
<正>一、前言宋、刘克庄《后村题跋》卷二(刘叔安感秋八词跋)云:「近岁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高则高矣, 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云:「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此两段评论,均强调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填词,用典极其繁富;甚且拉杂运用,变化多端,因之欲探得真相,难度可见。况《稼轩词》近六百三十阕,数量居两宋之冠,欲逐阕笺注,洵非易事也。而邓广铭先生,自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九年间,费时两年有余,乃能将之编年笺注,且为目前所见,最详尽、周备之唯一著作(以下简称「邓注本」),其有功于词坛,有助学者之阅读、研究,自不待赘言。
王伟勇
2007-10-0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