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11247条数据
卢山五咏圣灯岩
三苏作品
石室有金丹,山神不知秘。何必露光芒,夜半惊童稚。
苏轼
1088
收藏
喜欢
70
赵既见和复次韵答之
三苏作品
长安小吏天所放,日夜歌呼和丞相。岂知后世有阿瞒,北海樽前捉私酿。 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语孤高常近谤。几回无酒欲沽君,却畏有司书簿帐。 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更将险语压衰翁,只恐自是台无饷。
苏轼
1088
收藏
喜欢
70
初发嘉州
三苏作品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①
苏洵
收藏
喜欢
70
《木兰花令》
三苏作品
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歌翻杨柳金尊沸,饮散凭阑无限意。云深不见玉关遥,草细山重残照里。
苏轼
收藏
喜欢
70
《南乡子(送述古)》
三苏作品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苏轼
收藏
喜欢
70
赠东林总长老
三苏作品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轼
1093
收藏
喜欢
70
《三部乐》
三苏作品
美人如月,乍见掩暮云,更增妍绝。算应无恨,安用阴晴圆缺。娇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懒,未语先咽。数日不来,落尽一庭红叶。今朝置酒强起,问为谁减动,一分香雪。何事散花却病,维摩无疾。却低眉惨然不答。唱《金缕》一声怨切。堪折便折,且惜取少年花发。
苏轼
收藏
喜欢
70
《书荆公暮年诗》
三苏作品
一夜寻黄居采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苏轼
收藏
喜欢
70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其一
三苏作品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 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苏轼
1090
收藏
喜欢
70
乞相度开石门河状
三苏作品
元祐六年三月某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右臣谨按史记秦始皇三十七年,东游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始皇帝以天下之力狥其意,意之所欲出,赭山桥海无难,而独畏浙江水波恶,不敢径渡,以此知钱塘江天下之险,无出其右者。 臣昔通守此邦,今又忝郡寄,二十年间,亲见覆溺无数。自温、台、明、越往来者,皆由西兴径渡,不涉浮山之险,时有覆舟,然尚希少。自衢、睦、处、婺、宣、歙、饶、信及福建路八州往来者,皆出入龙山,沿溯此江,江水滩浅,必乘潮而行。潮自海门东来,势若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鱼浦诸山相望,犬牙错入,以乱潮水,洄洑激射,其怒自倍,沙碛转移,状如鬼神,往往于渊潭中,涌出陵阜十数里,旦夕之间,又复失去,虽舟师、没人,不能前知其深浅。以故公私坐视覆溺,无如之何,老弱叫号,求救于湍沙之间,声未及终,已为潮水卷去,行路为之流涕而已。纵有勇悍敢往之人,又多是盗贼,利其财物,或因而挤之,能自全者,百无一二,性命之外,公私亡失,不知一岁凡几千万。而衢、睦等州,人众地狭,所产五谷,不足于食,岁常漕苏、秀米至桐庐,散入诸郡。钱塘亿万生齿,待上江薪炭而活,以浮山之险覆溺留碍之故,此数州薪米常贵。又衢、婺、睦、歙等州及杭之富阳、新城二邑,公私所食盐,取足于杭、秀诸场,以浮山之险覆溺留碍之故,官给脚钱甚厚,其所亡失,与依托风水以侵盗者不可胜数。此最其大者。其余公私利害,未可以一二遽数。 臣伏见宣德郎前权知信州军州事侯临,因葬所生母于杭州之南荡,往来江滨,相视地形,访闻父老,参之舟人,反复讲求,具得其实。建议: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门,并山而东,或因斥卤弃地,凿为运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凡二十二里有奇,以达于江。又并江为岸,度潮水所向则用石,所不向则用竹。大凡八里有奇,以达于龙山之大慈浦。自大慈浦北折,抵小岭下,凿岭六十五丈,以达于岭东之古河。因古河稍加浚治,东南行四里有奇,以达于今龙山之运河,以避浮山之险。度用钱十五万贯,用捍江兵及诸郡厢军三千人,二年而成。臣与前转运使叶温叟、转运判官张璹,躬往按视,皆如临言。凡福建、两浙士民,闻臣与临欲奏开此河,万口同声,以为莫大无穷之利。臣纵欲不言,已为众论所迫,势不得默已。 臣闻之父老,章献皇后临朝日,以江水有皇天荡之险,内出钱数十万贯,筑长芦,起僧舍,以拯溺者。又见先帝以长淮之险,赐钱十万贯、米十万石,起夫九万二千人,以开龟山河。今浮山之险,非特长芦、龟山之比,而二圣仁慈,视民如伤,必将捐十五万缗以平此积险也。谨昧死上临所陈开石门河利害事状一本,及臣所差观察推官董华用临之说,约度功料,及合用钱物料状一本,并地图一面。伏乞降付三省看详,或召临赴省面加质问。仍乞下本路监司或更特差官同共相视。若臣与临言不妄,乞自朝廷擘画,支赐钱物施行。 臣观古今之事,非知之难,言之亦易,难在成之而已。临之才干,众所共知。臣谓此河非临不成。伏望圣慈,特赐访问左右近臣,必有知临者。乞专差临监督此役,不惟救活无穷之性命,完惜不赀之财物,又使数州薪米流通,田野市井,咏歌圣泽,子孙不忘。臣不胜大愿,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石门新河,若出定山之南,则地皆斥卤,不坏民田。又自新河以北,潮水不到,灌以河水,皆可化为良田。然近江土薄,万一数十年后,江水转移,河不坚久。若自石门并山而东,出定山之北,则地坚土厚,久远无虞。然度坏民田五六千亩,又失所谓良田之利。体问民田之良者,不过亩二千,以钱偿之,亦万余缗而已。此二者,更乞令监司及所差官详议其利害。 又贴黄。董华所料,只是约度大数,若蒙朝廷相度可以施行,更乞别差官入细计料。 又贴黄。今建此议,不知者必有二难。其一,不过谓浙江浮山之险,经历古今贤哲多矣,若可平治,必不至今日。如此乃巷议臆度,不足取信。只如龟山新河,易长淮为安流,近日吕梁之险,窃闻亦已平治。岂可谓古人偶未经意,便谓今人不可复作?其一,不过谓并江作岸,为潮水所冲啮,必不能经久。今浙江石岸,亦有成规。自古本用木岸,转运使张夏始易以石。自龙山以东,江水溢深,石岸立于涨沙之上,又潮头为西陵石矶所射,正战于岸下,而四五十年,隐然不动,虽时有缺坏,随即修完,人不告劳,官无所费。今自大慈浦以西,江水皆露出石脚,而潮头自龙山转向西南,则岸之易成而难坏,非张夏所建东堤之比也。
苏轼
1087
收藏
喜欢
70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