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11173条数据
《水龙吟(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至海中。或谓自然:“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乃蝉脱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三苏作品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凤驭。行尽九州四海,笑粉粉、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苏轼
收藏
喜欢
82
《减字木兰花》
三苏作品
银筝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
苏轼
收藏
喜欢
82
《蝶恋花》
三苏作品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苏轼
收藏
喜欢
82
《菩萨蛮》
三苏作品
城隅静女何人见,先生日夜歌彤管。谁识蔡姬贤,江南顾彦先。先生那久困,汤沐须名郡。惟有谢夫人,从来是拟伦。
苏轼
收藏
喜欢
82
《易论》
三苏作品
《易》者,卜筮之书也。挟策布卦,以分阴阳而明吉凶,此日者之事,而非圣人之道也。圣人之道,存乎其爻之辞,而不在其数。数非圣人之所尽心也,然《易》始于八卦,至于六十四,此其为书,未离乎用数也。而世之人皆耻其言《易》之数,或者言而不得其要,纷纭迂阔而不可解,此高论之士所以不言欤?夫《易》本于卜筮,而圣人开言于其间,以尽天下之人情。使其为数纷乱而不可考,则圣人岂肯以其有用之言而托之无用之数哉? 今夫《易》之所谓九六者,老阴、老阳之数也。九为老阳而七为少阳,六为老阴而八为少阴。此四数者,天下莫知其所为如此者也。或者以为阳之数极于九,而其次极于七,故七为少而九为老。至于老阴,苟以为以极者而言也,则老阴当十,而少阴当八。今少阴八而老阴反当其下之六,则又为之说曰,阴不可以有加于阳,故抑而处之于下,使阴果不可以有加于阳也,而曷不曰老阴八而少阴六。且夫阴阳之数,此天地之所为也,而圣人岂得与于其间而制其予夺哉。此其尤不可者也。夫阴阳之有老少,此未尝见于他书也,而见于《易》。易之所以或为老或为少者,为夫揲蓍之故也。 故夫说者宜于其揲蓍焉而求之。揲蓍之法,曰,挂一归奇。三揲之余而以四数之,得九而以为老阳,得八而以为少阴,得七而以为少阳,得六而以为老阴。然而阴阳之所以为老少者,不在乎七八九六也,七八九六徒以为识焉耳。 老者,阴阳之纯也。少者,阴阳之杂而不纯者也。阳数皆奇而阴数皆偶,故乾以一为之爻,而坤以二天下之物,以少为主。故乾之子皆二阴,而坤之女皆二阳。老阳老阴者,乾坤是也。少阴少阳者,乾坤之子是也。揲蓍者,其一揲也。少者五而多者九,其二其三少者四而多者八。多少者,奇偶之象也,一爻而三揲蓍,譬如一卦而三爻也。阴阳之老少,于卦见之于爻,而于爻见之于揲。使其果有取于七八九六,则夫此三揲者,区区焉分其多少而各为处,果何以为也?今夫三揲而皆少此,无以异于乾之三爻而皆奇也。三揲而皆多此,无以异于坤之三爻而皆偶也。三揲而少者一,此无以异于震坎艮之一奇而二偶也。三揲而多者一,此无以异于巽离兑之一偶而二奇也。若夫七八九六,此乃取以为识,而非其义之所在,不可以强为之说也。
苏轼
收藏
喜欢
82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三苏作品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苏轼
收藏
喜欢
82
再祭亡兄端明文
三苏作品
维崇宁元年岁次壬午,五月乙卯朔日,弟具官辙与新妇德阳郡夫人史氏,谨以家馔酒果之奠,致祭于亡兄子瞻端明尚书之灵。呜呼!惟我与兄,出处昔同。幼学无师,先君是从。游戏图书,寤寐其中。曰予二人,要如是终。后迫寒饥,出仕于时。乡举制策,并驱而驰。猖狂妄行,误为世羁。始以是得,终以失之。兄迁于黄,我斥于筠。流落空山,友其野人。命不自知,还服簪绅。俯仰几何,宠禄遄臻。欲去未遑,祸来盈门。大庾之东,涨海之南。黎蜒杂居,非人所堪。瘴起袭帷,飓来掀帘。卧不得寐,食何暇甘?如是七年,雷雨一覃。兄归晋陵,我还颍川。欲一见之,乃有不然。瘴暑相寻,医不能痊。嗟兄与我,再起再颠。未尝不同,今乃独先。呜呼我兄,而止斯耶。昔始宦游,诵韦氏诗。夜雨对床,后勿有违。进不知退,践此祸机。欲复斯言,而天夺之。先垄在西,老泉之山。归骨其旁,自昔有言。势不克从,夫岂不怀。地虽郏鄏,山曰峨嵋。天实命之,岂人也哉。我寓此邦,有田一廛。子孙安之,殆不复迁。兄来自西,于是磐桓。卜告孟秋,归于其阡。颍川有苏,肇自兄先。呜呼!尚飨。
苏辙
收藏
喜欢
82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并引
三苏作品
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
苏轼
1093
收藏
喜欢
82
宝月大师塔铭
三苏作品
宝月大师惟简,字宗古,姓苏氏,眉之眉山人。于余为无服兄。九岁,事成都中和胜相院慧悟大师。十九得度,二十九赐紫,三十六赐号。其同门友文雅大师惟度为成都僧统,所治万余人,鞭笞不用,中外肃伏。度博学通古今,善为诗,至于持律总众,酬酢事物,则师密相之也。凡三十余年,人莫知其出于师者。 师清亮敏达,综练万事,端身以律物,劳己以裕人。人皆高其才,服其心,凡所欲为,趋成之。更新其精舍之在成都与郫者,凡一百七十三间,经藏一,庐舍那、阿弥陀、弥勒、大悲像四,砖桥二十七。皆谈笑而成,其坚致可支一世。师于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故余尝以为修三摩钵提者。蜀守与使者皆一时名公卿,人人与师善。然师常罕见寡言,务自却远,盖不可得而亲疏者。喜施药,所活不可胜数。少时,瘠黑如梵僧,既老而皙,若复少者。或曰:“是有阴德发于面,寿未可涯也。” 绍圣二年六月九日,始得微疾,即以书告于往来者。敕其子孙皆佛法大事,无一语私其身。至二十二日,集其徒问日蚤暮。及辰,曰:“吾行矣。”遂化,年八十四。是月二十六日,归骨于城东智福院之寿塔。 弟子三人,海慧大师士瑜先亡,次士隆,次绍贤,为成都副僧统。孙十四人,悟迁、悟清、悟文、悟真、悟缘、悟深、悟微、悟开、悟通、悟诚、悟益、悟权、悟缄。曾孙三人,法舟、法荣、法原。以家法严,故多有闻者。 师少与蜀人张隐君少愚善,吾先君宫师亦深知之,曰:“此子才用不减澄观,若事当有立于世,为僧亦无出其右者。”已而果然。予谪居惠州,舟实来请铭。铭曰: 大师宝月,古字简名。出赵郡苏,东坡之兄。自少洁齐,老而弥刚。领袖万僧,名闻四方。寿八十四,腊六十五。莹然摩尼,归真于土。锦城之东,松柏森森。子孙如林,蔽芾其阴。
苏轼
1100
收藏
喜欢
82
《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坐客云瑞香为紫丁香,遂以此曲辨证之)》
三苏作品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
苏轼
收藏
喜欢
82
到底了
<
1
2
...
29
30
31
32
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