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即今湖北省黄冈市。苏东坡与黄州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在黄州度过了屈辱的五个年头。他于元丰二年的腊月二十九日结案,第二年正月初一,他就背上行囊,带着长子苏迈往黄州贬所而去。二月初一,他到了黄州贬所。到黄州后,他先住定惠院,后居住在临皋亭。苏轼那时,长江是绕着黄州城流过的。所以苏轼一到黄州就写诗说;“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而当时的临皋亭就在江边上,“八十佘步,便是大江。"他的家眷到黄州后,吃饭人陡增,他那点工资便不敷使用。他的老朋友马正卿向黄州驻军的领导人求情,让他把黄州东门外那片废弃了的营地交给苏轼耕种,以弥补他家庭费用的不足。驻军首领同意了。于是,苏轼带着家人躬耕于东坡之上。而且,当年就获得了半收。他修了一座房子在东坡之上,墙壁上全画的是雪景。他自己取了个名叫“东坡雪堂"。并自号东坡居士,东坡之号从此开始。他闲暇无事,多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矶,写下了他文学成就上的顶峰之作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据苏轼的一词两赋所描绘的情景,赤壁矶应该是在长江上。但现在的赤壁矶已经远离了长江,离长江大约有四、五公里远。东坡之后的文人学士,为了与三国赤壁大战的赤壁相区别,故将黄州的赤壁称为“东坡赤壁"或“文赤壁"。现在的东坡赤壁已拓展成赤壁园,有宽阔的广场,还有较大的水面,广场上塑有一尊苏轼的站立像。赤壁矾上的二赋堂等建筑保护完好,景苏园碑廊十分状观。与之关联的安国寺禅院、安国寺塔、临皋亭遗址和临皋亭等也得到很好的保护,定惠院、东坡、雪堂也在恢复之中。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接到量移汝州的命令。于是他收拾行囊,将东坡农场和雪堂等房舍及乳母任氏的坟墓,委托给朋友潘丙管理,当月离开黄州,顺江而下准备去汝州就职。这样,苏轼在黄州度过了他政治生涯中五个极不得意的年头,但却成就了他文学艺术的顶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