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90516条数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之《虞初周说》探佚
期刊
《虞初周说》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汉代小说家的代表作品。但只见于著录,未流传下来。称《周说》者,除《尚书》之《周书》和《逸周书》外,尚有唐宋人所引来历不明的所谓《周书》,而其内容或多解释性和知识性;或具传奇性和故事性之短篇。皆符合汉人对《虞初周说》的注释和方士小说的特点,故这些引文很可能就是《虞初周说》的佚文。
王齐洲[1]
欧阳修对袁宏道及公安派影响考论
期刊
宋代作家除苏轼外,欧阳修对袁宏道的影响最值得引起关注。"崇欧",既表明公安派的"宗宋"已走出其前期唯取法东坡的狭隘路径,也反映了公安派在更大层面上梳理文学传统、整合文学思想以抗衡复古派的强大阵势所做的努力。在这个意义上讲,欧阳修实为"参与"晚明公安派文学革新并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位重要的宋代作家,而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革新也因获得欧阳修等宋代杰出作家的文学思想、文学性灵的裨益而更具丰富的内涵。
何宗美[1]
寄托深微的咏花诗——读苏轼黄州《海棠》诗
期刊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在御史台差役的押解下来到黄州,长子苏迈随侍。黄州是个荒凉偏僻的小城,东坡又是戴罪之身,初来乍到,无处栖身,只好寄居在一所叫定惠院的小寺庙里,父子二人就在寺内搭伙,一日三餐跟着僧人吃斋。
莫砺锋[1]
宋代花笺迷人眼
报纸
2018年新年到来之际,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宋代花笺”特展。本次特展共计选展20组件,以宋代砑花笺纸为核心,不仅是史上最具规模的一次展出,更是过去前所未有的主题展览。该院表示,期盼民众能从这批存在将近千年的宋代砑花笺纸中,一探宋代典雅的文化与时代审美风尚。展品中不乏令人惊奇的图案,完全是在尚未拍摄前无法想象的内容。本次展览也特别结合数字拍摄科技,观众除可欣赏到这些难以察觉的隐晦装饰图案外,也能够进一步认识纸张在书写中的重要性,真正了解到这些珍贵加工纸的文化意涵。据介绍,展品包括李宗谔《书送士龙诗》、张方平《书尺牍(名茶帖)》、蔡襄《书尺牍(陶生帖)》《致通理当世屯田尺牍》、苏轼《至孝廷平郭君尺牍》《书尺牍(屏事帖)》、黄庭坚《致齐君尺牍》、宋徽宗《池塘秋晚图》、米芾《书离骚经》、陆秀夫《致义山尺牍》等名家花笺书信作品。“花笺”泛指经过装饰的笺纸,此次展出则是以宋代砑花笺为核心,“砑花”技法乃是利用雕版在纸上研压出凹凸纹饰。文献上记载的砑花笺可以溯源至五代,然而传世实物则以北宋为最早,被公布的数量也少,几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总是重复被引用,导致宋代砑花笺纸一直给人很稀罕的印象。目前对砑花笺的认识与研究,主要以明清时期的作品为主,由于比较容易见到流传实物,也形成砑花笺纸多流行于明清的说法。然而,经过仔细观察与研究,发现台北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宋人书画中,竟有二十多件珍贵的砑花笺纸,除少数几件因花纹较明显,曾被学界关注到之外,大多数仍不为人所知,对于纸上的装饰纹饰更是宛如瞎子摸象一般,难以窥其全貌。本展共精选20组件书画,其中以宋人书信居多,这些纸张上的花纹除了几件显而易见外,大多数难以用肉眼看到,在过去都被误认为素笺。这批装饰得既低调,却又极精致的宋代花笺,由于制作技法、装裱过程等因素,再加上历经近千年的风霜岁月,使得这些纹饰在辨识上已相当困难,唯有利用特殊的摄影技术,才能将这些消失近千年的纹饰重现。为了让观众一睹这些隐藏在宋人书画中的纹饰,除了展示原作外,同时也会搭配影像输出,援以展现砑花笺纸在尺牍书写文化中的风采,彰显宋代砑花笺纸艺术的卓越成就。宋蔡襄《致通理当世屯田尺牍(思咏帖)》(图1)。形式:册。尺寸:29.7×39.7厘米。皇祐三年(1051)四月,蔡襄(1012—1067)离开杭州时,书此札与冯京(1021—1094)道别,并赠大龙团茶及青瓷茶瓯,这两物在当时都极为名贵,大龙团茶此时应该仍是贡品,小龙团茶则是蔡襄在庆历七年(1047)任福州转运使时开始监造进贡。全作行笔沉稳,结字端丽,挥洒自如,潇洒飘逸,是其行草书中的佳作。书家挑选了一张饰有蝴蝶纹样的罗纹砑花笺,蝴蝶纹样为对飞圆形构图,外饰一圈珍珠纹,类似蝴蝶纹饰也出现在瓷器与服饰上,或许有特殊意义。宋苏轼《致至孝廷平郭君尺牍》(图2-1)。形式:册。尺寸:26.5×30.5厘米。“孝履”指居丧期间的起居行止,言明郭廷平正在守丧期间,据内容推测约书于熙宁八年(1075)。书法属早期秀丽风格,用笔讲究,线条流畅丰润。此札书于满饰龟甲纹的粉笺上,六角形龟甲纹中皆有一只小乌龟,东传至日本后成为流行纹饰,有时乌龟还被简化成小花,然在中国书写用纸上反而少见。尽管守丧期间一切讲究朴素,苏轼却使用了外观颇为精美的龟甲纹砑花笺,考虑古代龟型墓志铭上亦饰有龟甲纹,或许纹饰本身的含意能切合礼节。另有苏轼《致运句太博尺牍》(图2-2)、苏轼《致长官董侯尺牍》(图2-3)。宋徽宗《池塘秋晚图》(图3)。形式:卷。尺寸:33×237.8厘米。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能诗、善书画。此件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古雅可爱,以写意笔法描绘写实造型,符合徽宗的粗笔风格。全卷用纸张为砑花粉笺,表面皆有涂布,其上再砑以典雅的卷草纹饰,纹饰上还涂有云母状的发光物质,最后印压出织品的横斜纹路,代表宋代制作工艺最高等级的加工纸。砑花笺纸多为书写用,作画相当罕见,纸面上的粉稍稍影响到笔墨表现,线条呈现出砑花笺书写的斑驳感与墨趣。据悉,本次特展将持续至3月25日。(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2018-01-10
“五日登州府” 何以传佳话
报纸
北宋元丰八年,被流放黄州苦闷煎熬六年之久的苏轼,终于得到起用,被安排到登州(今山东蓬莱)任知府,却又在五日后接到朝廷提拔诏命。在他离开登州之后,当地百姓修建苏公祠,立起众多苏公碑,还刻有《乞罢登莱榷盐状》,至今还流传着“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佳话。短短五天的任期,为何能让当地百姓如此怀念,使苏轼在登州的足迹成为永恒?政绩不分任内任外,而在真心为民。登州沿海历来是重要的产盐之地。当时,登州府灶户(盐民)煮盐为生,老百姓的食盐本来可以从灶户那里买,而榷盐制度规定,灶户所产的盐只能卖给官方,所有百姓不得不食用高价的官盐。在此地当官仅五日的苏轼,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不再过问此事。然而,他卸任后又驻留了十余日去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即使是离任登州还继续为登州老百姓办实事。苏轼刚刚到京城,就奋笔疾书上奏朝廷《乞罢登莱榷盐状》为民请命,请求废除登州榷盐制度,准予蓬莱沿海一带“灶户以煮盐为生,百姓赖灶户食盐”,为蓬莱百姓争得了不食官盐的优惠政策,充分展现出他勤于政事、关注民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观。政绩不论任职长短,而在惜时尽责。在短短的五天登州太守任上,苏轼没有临时观念,没有因为时间短暂认为难有作为,也没有因为干出政绩也是后任的就躺平,更没有在卸任时四处游山玩水,而是惜时如金,竭尽所能体察海防和民情。在《乞罢登莱榷盐状》中,苏轼陈述了“登州、莱州百姓食官盐,官无一毫之利而民受三害”的调查结论,提出了灶户直接卖盐给百姓,官府只收盐税的办法。同时,苏轼通过实地查访,掌握了登州屯兵戍守的具体情况,在《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中指出当时海防武备松弛,屯兵多有外调的严重问题,表达了他深恐“兵势分弱,以启戎心”的忧虑,提出了固定驻军、教习水军的建议。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无疑是打在苏轼从政为官政绩观的内心烙印。政绩不在四处周全,而在去私立公。在苏轼结束短暂任期即将进京赴任之际,面对食盐官营专卖制度这个棘手问题,按理他没必要费尽周折去触及一些权贵既得利益,给自己招惹是非,尤其是他刚刚从贬谪之处重新起用,更忌节外生枝殃及来之不易的仕途机遇。然而苏轼并没有明哲保身、顾及私念,搞四处周全,当个“老好人”谁也不得罪,增加人人说好的政绩印象分,而是心系“国之大者”,站在克己奉公、报国为民的立场上,将个人得失、官场进退全都抛诸脑后。正是苏轼这种一心为公、公而忘私的政绩取向,革新了榷盐制度,极大改善了登州百姓民生。也促成了蓬莱阁下建成了刀鱼寨,使登州边海防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清代盐政碑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苏文忠公莅任五日即上榷盐书,为民图休息,土人至今祀之,盖非以文章祀,实以治绩也。”这也揭示了苏轼能留下“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政绩的历史密码。政绩事关民心向背,事关事业兴衰。苏轼“五日登州府”的政绩观,印证了“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古今共同信条,也激励为官从政者根植于心、践之于行。
2023-11-03
有人情味的课堂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
期刊
一、有人情味的课堂与"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例行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其中"历史理解"是基础,对高中生来说也是难点。何谓"理解"?这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出自宋代苏轼的《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信矣。"就如同庖丁解牛一样,能顺着脉理或条理对事物进行剖析,从道理上了解。
俞莉琪[1]
宋代江西的地方特产
期刊
黄厚生[1]
宋代乡饮酒礼乐章考论——兼论《风雅十二诗谱》
期刊
宋代是乡饮酒礼乐章变迁的重要时期。宋初《淳化乡饮乐章》因循唐制,以《诗经》旧题另撰新辞,篇目、遍数均与《开元乡饮乐章》一致;北宋末乡饮酒乐章虽存“乡饮酒”之名,其实模仿辟雍赐宴乐章,与《仪礼》《开元礼》不同。宋代地方上形成了一套由“四司”“六局”督办、官妓祗直歌舞的鹿鸣宴制度,宴乐由致语口号引导、举酒歌舞相配合,间有击鼓传花、诵唱诗篇等节目,与其他地方宴会有混同趋势。南宋乡饮酒礼复古之风盛行。《风雅十二诗谱》以开元古谱的身份重现,引发断代争论。从传谱人的相关情况及唐宋乡饮酒礼乐章历史变迁来看,它不是唐、北宋的作品,却比较接近南宋两浙地区复古的乡饮酒礼用乐的实际,是地方搜举乡饮酒礼乐章的结果。
杨逸[1];尹航[2]
门前万竿竹 桌上百味精
期刊
东坡父子三人,是四川眉山人,三苏不仅家学渊博,而且饮食文化造诣也很深。特别是苏轼,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一位声誉卓著的美食家。他在中国餐饮史上,曾引导着一种儒雅、考究的食风.创造过许多为古今美食家交口称赞的菜肴,写出过许多脍炙人口的饮食诗文。
杨建
《诗经》的家庭伦理诗
会议论文
<正>伦理,可说是人伦道德之原理,指人与人相处中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孔子肯定《诗经》在伦理方面的教化功能,而开创了儒家《诗》教的学说与实践,在中国和东亚各国有深远影响的儒家学
安秉均
2002-07-0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