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90516条数据
李觏的礼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对王安石的影响
期刊
李觏的礼论提出了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一礼思想体系包括礼备体用,合内外,礼顺人情,学礼成性诸方面内容。这一礼思想体系表现出密切关注现实的特点,在实践上主张以礼修身治国,在理论上主张复礼以强儒。李觏的礼论对于有宋学术的建立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到王安石的学术思想。
杨柱才[1]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助推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报纸
中法农业科技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端午龙舟节”。七里坪露天温泉。三苏祠东坡盘陀坐像。东坡肘子。复兴耍锣鼓。夜游柳江,活色生香。王国荣摄□曹霞本报记者梁昊文化旅游是强市兴市的支撑产业,是惠民利民的幸福产业。当前,国家级天府新区的历史机遇让眉山迎来文旅融合发展新起点。近年来,我市紧抓文旅融合发展机遇,借力自然资源禀赋,深挖厚植文化内涵,大力实施“1234+N”工程,着力构建完善的“文旅”产业体系,文旅融合发展动作频频、硕果累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文旅产品供给力今年1—6月,全市吸引了3010.47万人次游客来眉,同比增长10.94%;实现旅游总收入269.44亿元,同比增长18.48%,其中,仅乡村旅游收入就达到65.1亿元。数据和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也是综合性产业,只有依托多个产业“同频共振”,才能向群众提供包括行、住、食、游、购、娱等在内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而文化的注入,能充分拓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有效推动“旅游+”与各个行业不断融合,有助于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目前,全市拥有“三苏故居”三苏祠、“最美桌山”瓦屋山、“川西第一海”黑龙滩、“天然氧吧”七里坪、“东坡初恋地”中岩寺、“禅度佛国”老峨山、国际竹艺城、中国泡菜城、烟雨柳江等著名景区景点120余处,东坡文化、彭祖文化、竹编文化源远流长,闻名中外。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青神竹编、仁寿抬工号子、丹棱唢呐、洪雅复兴耍锣鼓、彭山竹琴、东坡泡菜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我市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文旅重大项目建设。据悉,全市在建和已签约文旅项目32个,总投资达3018亿元,其中省级重点推进项目5个、总投资1970亿元,项目个数、投资金额仅次于成都市,占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8000亿元)的24.6%。数据表明,我市文旅项目总量排在全省前列,一旦全面建成投运,我市文旅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为此,我市突出支撑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市领导联系指导“3135”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推进制度,实行局领导分片包干推进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中法农业科技园、丹棱国家乡村公园、青神国际竹艺城等19个重大项目建设,恒大童世界等5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推进项目,柳江特色旅游小镇项目、三苏祠改造提升项目分别入选全国优选文旅投融资项目、全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截至今年6月,全市完成文化旅游项目投入51.5亿元,占目标任务100亿元的51.5%。打造文旅融合精品提升东坡文化吸引力眉山以东坡文化闻名全球,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在此汇聚碰撞,形成多处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些优质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如何将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文旅精品?这是我市近年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重要课题。今年6月,“碑说眉山”——眉山古代石刻拓片精品展进行了为期12天的展览,展出了眉山辖区内唐代至民国期间具有代表性的石刻拓片130余件,类型包括古遗址题记、墓葬碑刻、三苏祠博物馆的馆藏拓片等,吸引了众多群众前往观展。“此次展览是我市建市以来第一次大型石刻拓片展,推动完成了馆藏碑帖拓本高清扫描及数字化建档,是博物馆事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次生动实践。”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表示,“目前,三苏祠博物馆已经做到了讲好三苏和三苏祠的故事,走出了三苏祠文旅融合的第一步,下一步将加快三苏祠博物馆5A级景区创建,按照申遗的标准,将三苏祠打造成为全球苏迷的‘朝圣地’”。在近期召开的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我市提出了要打造一个新的眉山八景,即要集中打造“一祠一馆、一山一水、一园一城、一镇一村”文旅品牌。新的眉山八景包括三苏祠、江口沉银博物馆、瓦屋山、柳江古镇、幸福古村等全市知名度较高的文旅景点,要求以这些特色资源为依托,整合利用好特色资源禀赋,开发独一无二的文旅IP,打造文旅新爆点。“眉山地处环成都文旅经济带,位于全省南北交通中轴线,与双流、天府国际机场的距离均为50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放眼全省来看都具有优势。”相关负责人表示,眉山富饶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丰厚的东坡文化底蕴,有助于开创眉山文旅发展新格局。今年,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捷报频传。洪雅县、东坡区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洪雅县柳江镇入选第一批“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三苏祠博物馆被评为“金熊猫”奖先进集体,瓦屋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泡菜城等4个景区入选第一批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文创产品研发推广方面,三苏祠文创产品荣获2019四川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彭祖卡通公仔系列产品、竹手表荣获银奖,洪雅瓦陶茶具系列荣获铜奖。一个个奖项表明,东坡文化正在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向更广阔的天地迈进。借力“走出去”战略提升眉山文旅影响力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目标,今年,眉山将“走出去”作为促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兼顾国内、国际营销推广并重,优化文化和旅游精品供给,积极引导眉山文旅名片在外“亮相”。6月6日,一篇题为《东坡故里天府眉山》的文章在《中国新闻周刊》俄文版刊物上惊艳亮相。文章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为引线,用10个页码的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眉山地理、气候、交通、文化、经济、旅游等内容,重点推介了“东坡老家”三苏祠、“最美桌山”瓦屋山、“川西第一海”黑龙滩、“烟雨古镇”柳江、“康养圣地”七里坪、“东坡初恋地”国际竹艺城等旅游资源,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肉、东坡泡菜、眉州柑橘、仁寿枇杷、青神竹编等系列农副旅游产品,展示了以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远景楼音乐喷泉为代表的眉山开放美丽的城市新形象和宜居生态环境。眉山“走出去”的脚印不止于此。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参加了第23届重庆都市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湖南长沙2019四川夏季文化旅游产品推介会等多场推介会,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2019千禾杯眉山东坡国际马拉松半程赛等节会活动,借助重大平台发布眉山精品旅游线路,专题推介眉山文旅资源。此外,眉山还组织参加“天府春晓眉山胜境”眉山文旅(成都宽窄巷子)摄影展等文旅节会活动85个,推出眉山特色文旅精品线路10余条,并串联东坡遗址遗迹,打造了“东坡文化·东坡味道”怀古眉山游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文旅产业认识眉山、爱上眉山。把准优势发展机遇提升眉山文旅竞争力作为国家级天府新区和大峨眉国际旅游区、环成都文旅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和品质在全省名列前茅。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去年,省委书记彭清华莅眉调研时,给眉山提出了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经济强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今年,省委把文化和旅游发展作为2019年要重点抓好的两件大事之一。7月25日,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2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翻番,突破1000亿元大关。眉山2018年旅游收入404.3亿元。2023年,眉山文旅产业将如何蝶变?具体举措如何?顶层设计走在前面。当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正在加快《眉山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和《眉山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编制,启动《眉山市文化和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前期工作。大力推进成眉文旅同城发展,达成了5项工作共识,形成了3张任务清单。推动文旅融合、文旅共兴,必须勇于担当、改革创新。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要齐发力,围绕市委“一带一区一片”发展战略,立足文旅资源分布特点,着力构建“一区三带四基地”发展格局。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围绕全省文旅发展“一核五带”总布局,积极融入成都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着力打造“环成都文旅经济带新兴增长极”。通过5年努力,力争全市5A级景区达到2个,培育文旅企业100家以上,打造文旅特色镇(村)8个,推动东坡区、洪雅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高端文旅产品供给力显著增强,文化和旅游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文旅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旅以文兴、文以旅传。抓住文旅产业这个富民产业、绿色产业,眉山正朝着更加广阔、更加美好的文旅发展之路迈进。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眉山乘势而上,抢抓文旅融合发展机遇,以发展的眼光做大文旅经济、做强文旅产业、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推动眉山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迈进,奋力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经济强市、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文广旅局提供
梁昊
2019-07-29
司马光请客:少点菜后打包司
期刊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
李开周
概念化识解视角下的汉诗英译语篇连贯分析——以李白诗歌为例
学术论文
作为语篇分析的核心概念,语篇连贯越来越多的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不少语言学家分别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描述和解读。语篇连贯是保证语篇完整和通顺的基础,是复杂的语篇现象,不仅关注语篇内衔接,而且也关注语篇外的因素,如语用、社会文化语境,认知方式及心理因素等等。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在功能语言学的影响下,将研究的范围由词句扩大到了语篇层面。国内学者王寅提出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以体验哲学为基础,运用基本的认知方式来分析语篇连贯,弥补了认知语言学在语篇层面研究上的不足和局限,从而为分析语言各层面提供了一个统一有效的模式。 迄今,将语篇连贯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虽不鲜见,但大多是侧重话语分析或小说译本分析,对诗歌语篇的研究甚少。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缺乏显性的衔接手段,用隐晦的连贯增大内涵,连贯越隐晦,越需要读者进行较多的认知努力。 概念化识解依据概念和概念化,遵循意义的动态识解理论,基于对概念化和识解观的整合,提出动态识解的过程即概念化的过程,动态识解本质上一种概念化识解(CruseandCroft,2004)。识解是人对经验和语言进行概念化的重要认知能力之一。因此概念化识解本质上是对概念的识解,突出识解的过程,强调人的作用,关注原有概念的不断调整、更新和完善及新概念的输入。本文主要运用概念化识解的三个维度来分析语篇连贯。通过辖域,我们可以激活相关的百科知识,在语言使用中建立一种背景知识,使得概念之间取得相关性,从而解读语篇连贯。视角对语篇具有较强的统摄力,视角决定了作者的认知过程,因而视角决定了一个语篇是否连贯。突显包含两个概念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联系起来,建立一个连贯的语篇。以上三个维度都是通过在语篇语言形式和人们心智中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来分析语篇连贯的,因而概念化识解是一种动态的语篇连贯分析方法。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以概念化识解为理论基础,以李白诗歌英译为语料,从概念化识解的三个维度出发,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辖域、视角、突显的角度分析了李白诗歌英译的语篇连贯,探讨了概念化识解在汉诗英译语篇连贯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唐金同
孔子“正名”思想的现代意义
会议论文
<正>一、孔子正名思想的产生孔子是儒家的创始者,以仁义道德为主轴,统摄其政治、教育、修养各方面的思想;其中,正名思想往往仅被视为其政治思想的一环。孔子为何会提出"正名"思想?"名"有何重要性?"正名"有哪些不同的层次?"正名"的理论又有何现代意义?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由于在孔子之前的传统社会中,"名"具有某种神秘性,一般而言,名与实的差异并未有意识地被区别开,因而会将某物之名即视同该物之实。《礼记·杂记》篇就有如下的看法:"过而举君之讳,则起。与君之讳同,则称字。"死者之名
李贤中
2013-07-01
《过东坡墓》一诗作者考证
期刊
文章从辨析《过东坡墓》一诗的作者入手,以文献资料为依据,层层推理,援引出参寥子在苏轼葬郏两个月之际,前来郏城上瑞里凭吊,并赋诗寄托哀思,是凭吊苏坟第一人。
乔建功[1];乔自姣[1]
5天能干成什么事?
报纸
□刘先畅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我心中的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也是一名好干部。5月18日,到眉山市考察学习文旅融合工作,有机会再次拜谒三苏祠,重温东坡先生那饱含激情的作品,沐浴东坡作品那浓郁的馨香。37年前第一次去三苏祠,感受最深的是,东坡先生集儒、释、道于一身,医学、饮食、天文、地理皆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全能,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能冠军”。东坡先生深邃的哲学思想、卓越的政治实践、辉煌的文学成就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为中华民族谱写出一曲灿烂乐章。他在各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已汇入人类精神宝库。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五日登州府,是一段流传千年的佳话。在职一天,就有一天的担当;为官一日,便有一日的作为。东坡先生勤政为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用短短5天时间,交出一份流芳千古的答卷。东坡先生一生宦海沉浮,但清廉自守,忧国忧民,即便处于“怀坎壈于时”的被贬状态,也能勤政为民。因为受到“乌台诗案”迫害,他晚年辗转多地为官,任职地越来越远,官职越来越小。但是,这一切都没改变他实干为民的初心。1085年秋天,东坡先生被朝廷重新启用,从黄州(今湖北黄冈)辗转前往登州(今山东蓬莱),“知登州军州事”。他10月15日到任,5天后便收到朝廷诏书,调任礼部郎中。尽管任期只有短短5天,东坡先生却切实为民干了3件大事,被登州人民歌颂至今。在5天任期里,东坡先生的第一眼就投向民间。通过察民情,解民忧,他掌握第一手资料,抓住登州地区主要矛盾,即刻给朝廷写了一篇《乞罢登莱榷盐状》。当时的登州为宋朝的边陲之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沿海一带百姓以煮盐为生。按当时的榷盐政策,百姓所产之盐只能卖给官家,再由官家卖给百姓,买低卖高。盐户赚不到钱,百姓吃不上盐,纷纷破产逃往他乡。东坡先生在《盐状》中,向朝廷如实反映民间疾苦和榷盐政策弊端,提出了整改措施。这篇奏状很快得到朝廷批准。自此,解除榷盐政策中不合理成分,减轻百姓压力,使民生得以喘息。东坡先生提出的罢榷盐政策在登州一直从宋朝延续到清朝。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军事起家,对北方边境有所防备,初时在登州设四指挥官,屯兵戍守,辽国未敢侵犯。因久无战事,训练松懈,水军麻痹,指挥与水军被调往他处,防务变得有名无实。作为军州事,在登州5天任期内,东坡先生深入兵营,视察海防,发现军备废弛,缺兵少将,“兵势分弱”,导致辽国“以启戎心”,一旦发生战争,宋朝难言胜利。他认为应当将兵归位,重新充实,加强操练,于是写下《登州召还议水军状》,对加强海防建设提出建议,请求“朝廷详酌,明降指挥,今后登州平海澄海四指挥兵士,并不得差往别处屯驻”,以确保登州一带安宁。因为言之有据,朝廷对东坡先生上奏的《盐状》和《军状》均给予获准,结果百姓得利,海防巩固。东坡先生是万众仰慕的一代文宗。他走一路,写一路;写一路,火一路。一不小心,写出来就是千古名篇;一不小心,就为一个地方做了千年广告。1061年,登州郡守朱处约开始在濒海临风、灵气聚集的丹崖山上修建四面相绕的回廊楼阁供人们观海赏景,这里便成了海市蜃楼的最佳观赏点。这个回廊楼阁就是东坡先生向往已久的蓬莱阁。他登临蓬莱阁,创作出的《登州海市》成为登州的千年广告语和最佳代言词,是历朝历代咏蓬莱阁海市蜃景中的主打名篇。东坡先生在登州任上来去匆匆,但政绩昭显,保境安民之举令百姓长久受益。百姓感其家国情怀,记其爱民之德,在蓬莱阁修建“苏公祠”,祠堂门口刻以“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对联,对这位体察民情、关心民生的苏知州给予极高评价和礼遇,以示永久怀念与景仰。反观现实不难发现,有的人不学无术,心中无数,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有的人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责任田”不感兴趣,对“自留地”特别上心……特别是个别人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得过且过;碰到矛盾和难题绕道走,把自身责任往外推,不敢动真碰硬;光说不干,表态快、调门高,行动慢、落实差……这样的人与东坡先生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不说5天干成3件大事,有的就是50天、500天,也干不成什么大事。庸政、懒政、怠政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因此必须通过主题教育,通过自我革命,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加以解决。我们应该像东坡先生那样,保持强烈的家国情怀,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坚持做则必成,唯实争先,争先恐后。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在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新征程中,不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应该保持“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清醒认识,练就真本领、硬功夫。在时间的熔炉里淬炼成钢,做到理论清醒、政治坚定、行动自觉,光明磊落,苦干实干,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使命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只争朝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干成实事,做成好事。苏轼五日知登州,风范长存映千秋。我们干在实处,勇立潮头,日积月累,干好分内事,是对东坡先生最好的缅怀与崇尚。现代社会交通通畅,通讯发达,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加持,为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提供了极大便利。只要真心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就能做到越干越想干、越干越能干、越干越会干,5天时间也能干成许多事,功成名就,反之,如果庸政、懒政、怠政,5天时间就会转眼即逝,一事无成;哪怕50天,500天,甚至1825天(5年),也将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刘先畅
2023-06-22
金庸武侠小说与保定
报纸
□李新在二十世纪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金、古、梁中,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以其宏大的作品篇幅、众多的人物形象塑造、武侠史诗化的艺术境界,成为集“新派武侠小说”之大成的经典,并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学课本,金庸先生也曾受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以及内地各大高校名誉教授,足见其武侠作品,不仅雅俗共赏,也为学术界所认可。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仙逝于香港,终年94岁,令广大读者唏嘘不已。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致敬金庸”专题节目中,演职人员与现场观众全体起立拱手,同念“先生不朽,侠义永存”!足见其武侠经典作品,在社会受众心目中,有着何等的价值和魅力!“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笔者发现,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创作中,特别是涉及明清相关时期的小说中,多次提到我们古城“保定”,如金庸先生继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之后,所推出的第二部武侠小说作品《碧血剑》中,以虚构的明末蓟辽督师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成长历程,为主要描写对象,第十二回《王母桃中药,头陀席上珍》中,写道“袁承志和青青、哑巴、洪胜海三人押着铁箱首途赴京……进入北直隶后是青竹帮地界”,“北直隶”,即以直隶总督署所在地——保定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南直隶,以江苏南京为中心),而青竹帮,则为金庸先生后来作品中“丐帮”的雏形,须知,丐帮帮主信物——打狗棒,也即一根青竹。之后,写道——“(帮主)程青竹到:‘我要随盟主(指袁承志)上京,祝寿是不能去了。我是礼到人不到,已备了一份礼,叫人送去保定府。’……次日傍晚到了保定府,众人先在客店歇了,第二日一早到孟府送礼贺寿。……袁承志、程青竹、沙天广三人都给让在居中第一席上,孟伯飞在主位相陪。在第一席的还有老英雄鸳鸯胆张若谷、驻防保定府倒马关的冯参将、永胜镖局的总镖头董开山,此外也都是武林中的领袖人物。”这章以“七省武林盟主”袁承志为中心的赴“北直隶”武林界贺寿的情节,三度明确写到了“保定府”。其中“保定府倒马关”,倒马关在唐县,正辖于保定府。为何金庸先生写以明末清初历史为背景的《碧血剑》,偏偏要涉及保定府呢?盖因古城保定自古地处“燕南赵北”豪侠之地,即唐代韩愈所称“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另如韦应物诗云:“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故以“好气任侠”“悲歌慷慨”为质性特征的“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孕育;且保定地处中原农耕文明与塞北游牧文化交融之地,侠风豪气纵横,影响至明清……《碧血剑》上文中,所提到的“永胜镖局的总镖头……此外也都是武林中的领袖人物”,清代保定尚武之风盛行,绵延至近现代(民国至今,“保定快跤”犹驰名全国),保定现今古莲花池南面,尚有“菊胡同”之地名,其先为“局胡同”,即该胡同集中了众多镖局,镖局人士以武功维系早期的“物流”行业,自跟“武林界”有不解之缘,文学作品反映现实,这些到了武侠名家金庸先生笔下,自顺理成章,读者也易于接受。与《碧血剑》相类,金庸先生之后推出的武侠作品中,也涉及到跟保定相关的武林界人士和镖局人物,如《飞狐外传》中提及“这一次有个盐商要送一笔银子上北直隶保定府去,为数只有九千两,托大镖局带嫌酬金贵,这才交了给飞马镖局。徐铮夫妇向来一同走镖,马春花以家中没可靠的亲人,放心不下孩子,便带同出了门……”这里写到了“北直隶保定府”,是主人公“雪山飞狐”胡斐的朋友——飞马镖局徐铮、马春花夫妇,护镖的终点站。可见,“北直隶保定府”,仍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武林界活动的惯用地带。记得香港TVB版《飞狐外传》中,马春花是有“白娘子”赵雅芝饰演的。《飞狐外传》中,还写到女主人公袁紫衣夺掌门人——“众人一听,都是耸然动容,虽想胡斐不会打诳但脸上均有不信之色。袁紫衣微笑道:‘你没说的明白。邯郸府昆仑刀,彰德府天罡剑,保定府哪吒拳这三门,也请区区做了掌门人’。”在这里,保定府,不仅仅是武林人士活动场所了,也是知名拳种——“哪吒拳”的原产地了。与《碧血剑》历史背景为明末清初(有袁承志刺杀皇太极情节)不同,《飞狐外传》的历史背景是清乾隆时期(书中出现的“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艺术设计为乾隆皇帝的同胞兄弟,马春花的意中人福康安,也是乾隆朝大将军),足见,金庸先生构造的武侠世界中,保定府,始终在清代武林界,有其重要的地位。在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历史背景则为康熙年间,书中亦有“保定府”武林高手出没,如第十三回《翻覆两家天假手,兴衰一劫局更新》中,写到韦小宝会晤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武林“天地会”群雄——“一进大门,便见天地会的众兄弟迎了上来,躬身行礼。这时李力世、关安基、祁彪清等人也都已从天津、保定等地赶到”。而在第三十八回《纵横野马群飞路,跋扈风筝一线天》,描写韦小宝与其“七夫人”之一的曾柔和“王屋派”群雄,不打不相识、化敌为友之后,“会武功的男子随着韦小宝前赴扬州。老弱妇孺则到保定府择地安居,该处有天地会青木堂的分舵,自有人妥为照应。……韦小宝初时担心曾柔跟随王屋派妇孺,前赴保定府安居,如指定要她同去扬州,可有些说不出口。”根据《鹿鼎记》书中情节推进,韦小宝此时已就任天地会青木堂堂主,可见,“保定府”还是武林界“天地会青木堂”的大本营之一。足见,即使在“封笔之作”中,金庸先生还念念不忘清代“武林胜地”——保定府。除历史背景为明清者之外,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第四十九回《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中,述及了元祐年间苏轼知定州的历史事件——赵煦亲理政务,有一件事便是将礼部尚书苏轼贬去做定州知府。苏轼文名满天下,负当时重望。他是王安石的死对头,向来反对新法。元祐年间太皇太后垂帘听政,重用司马光和苏轼、苏辙兄弟。现下太皇太后一死,皇帝便贬逐苏轼,自朝廷以至民间,人人心头都罩上一层暗影:“皇帝又要行新政了,又要害苦百姓了!”为了替后文辽主耶律洪基侵宋、南院大王萧峰舍身劝阻等情节作铺垫,金庸先生罕见地抛开萧峰、虚竹、段誉三位主人公,用大段落的笔墨,交代了“元祐更化”的主持者——太皇太后高氏的辞世、哲宗赵煦亲政,符合当时的历史史实,而选取苏轼被贬知定州,作为哲宗亲理政务首措的书写,充分说明小说作者富有历史眼光。如此,后文耶律洪基决意侵宋、萧峰舍身劝阻等情节展开,自是水到渠成了——“耶律洪基道:‘兄弟有所不知,南朝地广人稠,物产殷富,如果出了个英主,真要和大辽为敌,咱们是斗他们不过的。天幸赵煦这小子胡作非为,斥逐忠臣,连苏大胡子也给他贬斥了。此刻君臣不协,人心不附,当真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此时不要,更待何时?’萧峰举目向南望去,眼前似是出现一片幻景:成千上万辽兵向南冲去,房舍起火,烈焰冲天……”(《天龙八部》第四十九回《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美中不足的是,金庸先生称“将礼部尚书苏轼贬去做定州知府”,稍有讹误,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初三,苏轼受诏以“‘双学士’衔(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自京城出知定州”,所任为定州“知州”,而非小说《天龙八部》中所谓“知府”。苏轼知定州时期,曾有诗云:“中山保塞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中山,即指北宋定州,保塞军,即北宋保州(今保定)城区。苏轼知定州时期,兼任“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在当时,定州、保定地区,是北宋北疆,二者军政系归属一体的。综上所述,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有《碧血剑》《飞狐外传》《鹿鼎记》《天龙八部》四部著作,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了古城保定,足以证明,地理位置在“燕南赵北”豪侠之地的保定地区,“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地灵人杰,尚武之风在史上著称,金庸先生武侠经典“以文论武”,文艺反映现实,也将“保定府”这一地理名词,打上了“武侠文化”的印记。足见,保定的古城文化,是历史的、是文艺的,更是多元的!
李新
2022-01-13
苏轼诗歌的“仇池石”意象探析
期刊
宋人较前代更为频繁地将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具有唯一性与特殊性、尚未在诗歌写作传统中形成固定审美联想的物象纳入诗中,赋予物个人化的审美意义。苏轼诗歌的"仇池石"意象即带有个人化的诗意,其内涵需在对诗的文体特点、游戏性写作语境以及诗人经历的具体还原中呈现。仇池石是归隐之梦的物质寄托、文人精神交游的具体媒介,变化命运中的情感落点,也是黄庭坚追忆苏轼之作中代表生命之生动的记忆碎片。宋代文化中这类围绕物的审美而展开的诗人故事远非仇池石一例。对这类意象的发掘,对凝聚其上的艺术、情感与记忆的重现,能够深化我们对古典诗歌抒情传统的认识。
姚华[1]
千江有水千江月——从《汲江煎茶》看苏轼的精神品格
期刊
茶诗是文人精神面貌的写照,从茶诗中可以窥见作者的精神品格。在其茶诗名作《汲江煎茶》中,苏轼着力营造煎荼与饮荼氛围,借茶喻志,托月抒情,表露出在磨难面前旷达超然、清高刚正的精神品格。
梁珍明[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