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90516条数据
第十三届(诸城)东坡文化节在山东诸城举行
报纸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端)9月25日-27日,以“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东坡文化”为主题的第十三届(诸城)东坡文化节在山东省诸城市举行。来自儋州、惠州、黄冈、眉山、常州等东坡文化节联盟城市,浙江杭州、江苏宜兴等部分东坡足迹城市,古密州区域县市区的嘉宾、专家,以及诸城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劳动模范等各界代表参加活动。2010年,广东惠州、海南儋州、湖北黄冈三市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结为东坡文化节城市联盟,开始轮流举办东坡文化节。2012年四川眉山加入,2019年诸城加入,2022年江苏常州加入。2023年,在第十三届(诸城)东坡文化节期间正式公布平顶山市(郏县)加入东坡文化节联盟城市。目前,东坡文化节成为七市轮流举办、每年一届的大型文化节会活动。诸城古称密州。在密州为官的两年,是苏轼文学创作的转型期、成熟期和辉煌期,共创作诗词文赋200余篇,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为打好东坡品牌,诸城市先后成立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学会、诸城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和市文化艺术中心(苏东坡纪念馆),重修超然台,修缮了雩泉亭、黄茅冈等相关东坡遗迹,新建11处“东坡文化”主题口袋公园。本次节会期间举办“东坡文化”联盟城市推介访谈、签约发布东坡联盟城市文化旅游优惠政策、东坡文化节会旗发布及交接、东坡文化主旨演讲、东坡文化节联盟城市名胜古迹主题书画作品展、东坡遗迹考察、东坡文化节招商推介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等系列活动。同时,诸城市还将举行潍水非遗成果展示、“千古风流人物”——密州东坡采风活动、“苏轼杯”诸城诗词创作大赛、“苏轼诗词作品朗诵”大赛、“超然·赋”国风文艺大赛书画展、迷你马拉松全国邀请赛等系列配套活动,通过举办东坡文化节,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本次节会期间,眉山作为“东坡文化节”联盟城市,和其他联盟城市共同签约发布东坡文化节联盟城市文化旅游优惠政策,并参加城市推介访谈等活动,携手共促东坡文化传承弘扬。
罗端
2023-09-27
千古兄弟的手足情深
报纸
兄弟、文友、诗人、官员,在苏东坡的朋友圈中,有一个人十分特别,他们既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又是情投意合的朋友,既是灿若星河的文人,又是政治上共进退的官员,这就是弟弟苏辙。在中国历史上,兄弟齐名的官员、文人有不少,但却少有诗书唱合,甚至有的兄弟反目、政见相左,能够像宋代苏轼、苏辙兄弟俩那样手足情深的,少之又少。因此有人这样说:古来兄弟相亲相爱相知相念之乐,未见有过“二苏”者。更有意思的,兄弟两人的性格,似乎发生了错位:哥哥苏轼个性鲜明、旷达洒脱、疾恶如仇又不拘小节,颇具浪漫情怀;而弟弟苏辙却性格内敛沉稳,为人随和练达。从行事的方式与为人的性格上看,苏轼更像是弟弟,而老练深沉的苏辙倒像是哥哥。在苏轼与苏辙一生的亲情友情中,角色定位十分有趣:一方面,苏辙自认才情才华输于兄长,对哥哥永远只有景仰的份,在一生的兄弟交往之中,他从来都是附属、是随从,或者说是听众、是观者、是学习者,哥哥是高山、是大海、是难以企及的榜样。另一方面,性格决定着命运,苏轼豪爽洒脱不羁的性格,常常让妒忌他才干的人欲置之死地而后顾,而沉稳拘谨、内敛淡定的弟弟就成了上天特意派来守护哥哥的使者,即使哥哥惹了祸,当弟弟的不但没有什么抱怨,反而搭命相救。青少年时期一起在老家眉山度过的无忧无虑的时光,在苏辙的眼中是这样的:“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苏轼不仅是兄长,还是老师。兄弟俩的第一次分离,始于刚入仕时的公元1061年,苏轼被任命为陕西凤翔府签判,苏辙被任命为商州军事通官,但苏辙为陪伴在京城为官的父亲而辞职不就。距离产生思念,思念诱发情思。苏氏两兄弟由此拉开了诗书唱和的帷幕,在这4年的信件往来中,苏东坡不经意间写出早年的千古名作:“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也就是在这次分别,让苏东坡想起了与子由“夜雨对床”的约定,但终其一生,却没有实现。早年,东坡和弟弟共读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时,就相约博取功名报效朝廷时不能贪恋官位,应早日退官回乡,以求兄弟团聚闲居之乐。“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在兄弟俩后来的诗词唱和中,两人都不断提到这个年轻时的约定。最能体现兄弟俩坚如磐石的兄弟感情的,莫过于“乌台诗案”带来的严峻考验,弟弟子由从驸马王诜差人送来的情报得到消息后,派人快马加鞭赶到苏轼刚上任的湖州通风报信。与此同时,积极展开营救,他向朝廷请愿:只要能为兄长赎罪,愿免一身官职。在监狱中,自感来日不多的苏东坡心情十分低落,给子由写了两首诀别诗,把一家十口都托付给弟弟照顾,“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世未了因。”苏轼出狱以后,苏辙去接,特捂其嘴,以示三缄其口,不得作诗。但苏东坡前脚刚走出牢狱,就“好了伤疤忘了伤”,开始吟起诗来。在黄州与筠州的4年间,苏氏两兄弟诗文往来不断,也是佳作的高产期。苏辙在筠州因为喝酒过度犯了肺病,苏轼写诗相劝说,你小时肺部就不好,现在更要注重身体,好自保养。你看几十年过去,老朋友们还有几个活着的。并告诉了一个治喘的偏方,劝苏辙少饮酒。听说苏辙在筠州与官长不和,恐要被革官,苏轼写诗劝苏辙不必太委屈自己,哥们儿是有抱负的,实在不行,回黄州,兄弟俩一起在东坡耕地。哥哥劝弟弟,不是苦口婆心,而是直来直去。苏氏兄弟在艰难的时局中,就这样相互支持与勉励,渴望守得云开见天日。公元1076年,中秋之夜,东坡由于怀念弟弟,想起在弟弟家曾经度过的中秋节,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喟叹。那年中秋之夜苏东坡因思念弟弟子由宿醉而成的诗,让后世感慨,关于写中秋的诗,“东坡词一出,余词尽废”。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谪于海南儋州,苏辙被贬谪于广东雷州。农历五月十一日,兄弟二人相遇于广西藤州,苏辙送苏轼出海,6月11日诀别于海滨。苏轼作诗云:“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这是苏氏兄弟的最后一次面别。其后直至子瞻病卒于常州,他们再无缘相见。子瞻卒前亦以不见子由为大憾。依苏东坡的遗言,由子由给其撰写墓志铭,款款深情可见一斑:“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亦在写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吾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还常常说他实不如苏辙,“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由。”苏轼、苏辙兄弟,经历了五代帝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生宦海沉浮,颠沛流离,好在二人甘苦与共,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持,彼此魂牵梦萦,写诗互赠以通音讯。《宋史·苏辙传》称赞苏轼兄弟的情谊说:“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生命是一段充满缺憾的旅程。人生天地之间,终有一些遗憾不可预料,对苏东坡和苏子由这对千古难遇的真性情兄弟而言,对床夜雨听萧瑟、终老于山水之间的朴素愿望,却因时代的洪流对命运的裹挟而身不由已,这不禁让人想起苏东坡曾经感怀的诗句:“此事古难全。”
2017-09-15
南宋散佚海外的牧牛图
期刊
一、散失海外的《牧牛图》以牛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早在唐便已形成风气,与鞍马一起成为绘画表达的主题。画马有曹霸、韩干等名家,而牛则有戴嵩、戴峄、韩愰、李渐等,五代厉归真、北宋朱羲、朱莹、甄慧、王凝、祁序等亦均是画牛的高手。南宋时以画牛名世的画家很多,李唐、智融、李迪、阎次平等人,都留下了诸多精美的作品。
赵启斌[1]
论语言焦虑和它对大学生二语学习的影响
学术论文
语言焦虑是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美国心理语言学家Horwitz把外语学习焦虑定义为“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观点、情感和与课堂语言学习相关行为的复合体”。焦虑研究源于学习者主体的研究,即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过去近三十年中,对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研究者已经把它作为解释学习者之间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情感变量。 相关研究表明焦虑普遍存在于语言学习者中,语言焦虑是外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不同的表现,它与外语学习成绩呈负相关,甚至有研究提出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焦虑可以很好地预测外语成绩。焦虑与很多因素相关,如学习者的自我知觉,课堂竞争,教师课堂提问等。尽管国外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内对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现状与外语水平、年龄、学习经验以及性别等因素进行研究,并对焦虑的形成原因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焦虑的措施,以期对教学带来启示。 本文实证研究以问卷形式进行,对东南大学四个年级的308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所用问卷依据是Horwitz等人1986年设计的外语学习焦虑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对量表的三个构体进行了划分,即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和负面评价焦虑。文章对这四个层面上的焦虑进行了研究。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 本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 第一,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的焦虑进行描述,说明焦虑的确是中国大学生当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第二,通过对89名一年级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与焦虑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英语成绩与课堂英语学习和负面评价焦虑呈负相关。同时相关分析表明焦虑与学习者年龄没有关系。 第三,研究焦虑是否受到年级,性别,以及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的影响。通过对308位同学的问卷结果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交际焦虑和负面评价上有明显差异,男同学高于女同学。四个年级在四个焦虑层面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交互作用只存在于一年级和四年级水平上的性别差异。一年级男同学在四个焦虑层面上都明显高于女同学。四年级男同学对负面评价的焦虑显著高于女同学。 文章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对降低焦虑进行了讨论,通过问卷分析,不难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给降低焦虑带来启示。降低焦虑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作为语言教学者的教师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同时学习者应积极配合,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态度。 同时,文章的实证分析部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林生淑
东坡赤壁诗文选注
期刊
面临大江,背靠青山的东坡赤壁,自唐宋以来,就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历代专家学者、文人墨客,题咏甚丰。苏轼研究学会即将在黄州召开学术讨论会的前夕,我们精选了部分东坡赤壁诗文,略加注释,献给大会,并以飨读者。我们的注释,力求有自己的特点:别人注过的,尽量避免重复;没有注到的,加以补充;引注不全的,加以完善;带有地方特性的,则详注之。计划分为六部分选注。本期刊登的第一部分“千秋才子有坡仙”,全是苏轼的诗文。不妥之处,敬希雅正。
饶学刚
追述家世与申明志向——读班固《汉书·叙传上》
期刊
班固《汉书·叙传上》主要介绍班氏家世及班固的个人志向。其中全文收录了其父班彪的《王命论》,这篇文章从天命、人事两方面论证刘汉之兴的必然性,规劝隗嚣和其他沉迷于割据称雄之梦的野心家认清时势,归顺刘秀。另全文收录了班固本人两篇作品:《幽通赋》《答宾戏》,前者是班固决心完成巨著《汉书》的誓词,后者是班固表明"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的宣言。
刘宁[1]
李白溺死说的来龙去脉
会议论文
<正>笔者曾以《关于李白之死和墓及其后人的几个问题》一文,重论历史旧事,提出李白极有可能溺死采石江中的观点。(见《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经过几年的考虑,觉得此文语犹未尽, 故再作申论。关于李白之死,他的两位最亲近的人均未说明真相。宝应元年(762),他自称族叔的李阳冰为其作《草堂集序》,说李白“疾亟”。这也许是李白当时的确沉疴难支,直至李阳冰挂印离去而未逝世。总之,李阳冰未言李白已死,更谈不上死因。到了元和十二年
李子龙
2002-12-01
理论语言学和计量语言学学术论文引言立场标记语对比研究
学术论文
立场标记语是表达作者观点、态度以及承诺的重要语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的学术语篇。许多研究表明立场标记语在学术语篇中有着学科差异,因为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的学术团体,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学科独有的写作规约、写作风格以及实现的语言手段。然而,大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学科在立场标记语的使用异同上,对亚学科学术团体使用立场标记语的异同鲜有关注,且大多研究主要关注学术论文全文,对引言的立场表达较少涉及。 鉴于此,本研究基于Hyland(2005a)的立场标记语框架对语言学两个亚学科(理论语言学和计量语言学)学术论文引言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征进行了探索。选择这两个亚学科是考虑到它们虽然都从属于语言学这个大学科,且拥有语言学领域众多相通之处,但在研究方法和范式上却存在鲜明差异。本研究采用自建语料库的方法,建立了两个亚学科的语料库,各自包含约80篇高质量期刊论文的引言。然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对每个语料库中立场标记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然后对比了两个学科立场标记语的总体分布以及每一类别的分布和比重特征,最后对比分析了两个学科每一类别立场标记语中的高频词。 研究结果发现,立场标记语在这两个亚学科学术论文引言中的分布特征上有相似之处。从语义方面来看,模糊限制语是最常使用的立场标记语;从语法方面来看,动词是最常使用的词类。经过对比发现,在学术论文引言中这两个亚学科团体都经常使用立场标记语来实现立场表达,但在四类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上有所不同。理论语言学作者在引言中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更加频繁,而计量语言学作者在论文引言中对自我提及语和态度标记语的使用更为频繁。通过分析比较了两个语料库每一类立场标记语的高频词,发现这两个亚学科在学术论文引言中构建不同立场时,使用的语言手段大体一致,但也有自己独有的语言特征。形成以上这些异同的原因可以从立场标记语特征、期刊写作规约、作者偏好、交际目的以及亚学科的学科特征等因素来解释。 本文对立场标记语研究和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理论上,本文验证了Hyland的立场标记语框架在亚学科体裁中的适用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亚学科体裁立场表达特征的认知。实证上,丰富了语言学亚学科以及其他亚学科学术话语的差异性研究。最后,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譬如增加学生使用立场标记语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表达立场的同时应注意到学科写作特征和写作规约。
李金凤
钱穆的禅学研究探析
期刊
钱穆的一生,亲近过佛学经典、亲历过佛教修行、进行过禅学研究、参加过禅学争论、接受过禅宗大师影响,与佛与禅都有极大的因缘。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钱穆的禅学研究是以中国文化和儒家文化为本位的。他指出,从佛教发展的角度来看,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佛教中国化的"中心台柱";从佛教中国化的历程来看,禅宗堪称佛教史上的"宗教革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禅宗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中国文化与异文化融合之典型。在20世纪关于《坛经》及其作者的争论中,钱穆反驳了胡适的观点,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考据在禅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注意了禅宗思想中的"悟"与"修"的关系问题。
李明[1]
范仲淹的经济头脑
期刊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
唐宝民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