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90516条数据
李白诗歌取法《文选》的诗艺研究
学术论文
"文选"学在唐代的兴起,及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传统的形成,极大推动了《文选》在唐代的广泛流行。《文选》对整个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文选》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亦带来了重大影响。李白诗歌中存在大量化用《文选》的例证。李白对《文选》作品的借鉴与摹拟是公开而有意识的。李白取法《文选》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别是语词、诗句、主题与结构。李白套用《文选》的语词多取自屈、宋、曹植、二谢、鲍照、颜延年、江淹诸作家;在取词入诗时,李白时常打破文体界限,以骚语、赋语、文辞入诗。李白诗句取法《文选》的主要技法有三类:一是套用《文选》成句,其中包括直取原句入诗、稍作改动后化入诗中、歇上语与歇下语、化一为二与合二为一;二是袭用《文选》句式、句法,句式有"胡马/雁……,越鸟/燕……"、"朝发……,夕至……"、"……不/莫……,……不/莫……"、"客从……来,遗我……"、句首连用叠词,句法则有"以后二句续前二句"等;三是只取句意化入诗中,主要技法有同一语典不同方向的化用、本体与喻体的灵活化用、句意化用的浑融无痕。李白在主题、结构上对《文选》的取法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主题与结构的同时摹拟,包括部分片段脱化于《文选》、全篇摹拟、全篇摹拟的特例——同题摹拟三种类型;二是主题、结构的单独摹拟,包括主题摹拟和结构摹拟两类。其中主题摹拟又有主题脱化于《文选》作品片段、对诗歌全篇主题的承袭两种情况。对诗歌全篇主题的摹拟主要探讨了李白古风诗在主题上对《文选》的继承,继承的主要对象有《古诗十九首》、阮籍《咏怀诗十七首》、左思《咏史八首》、郭璞《游仙诗七首》等。总之,李白诗歌对《文选》的大量化用是出于李白对《文选》的熟习。且李白诗歌对《文选》的接受不仅仅停留在借鉴与摹拟上,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
吴书仪
《旧唐书·李白传》订误
会议论文
<正>《旧唐书·李白传》是一篇较早叙述李白生平的传记,历来为李白研究者所重视,常引用作为根据。但是,这篇传记在叙述李白籍贯家世以及主要经历等关键问题上都有错误和严重失实。为了使人们对这篇传记的引用不致以误传误,本文拟对其中的错误作一番切实的考订。
郁贤皓
1994-05-01
论李白巴蜀诗与唐宋诗歌演化
期刊
李白巴蜀诗总43题52首,其可粗分为青少年蜀中生活诗、出川后写到巴蜀的诗、流放夜郎至三峡及遇赦回棹诗三阶段,题材上可粗分为政治抒情、抒怀访道、写景咏物、交游赠别、爱情五大类型。李白巴蜀诗内容、题材、风格、体裁皆有自身演变发展轨迹可寻,李白巴蜀诗变原因有三:崇仙尚道、兼具儒学信仰所致;个人不幸的经历遭遇使然;自身写诗能力提高的结果。李白巴蜀诗不仅对其自身思想、性格的形成,及其一生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对唐宋诗的演变发展多有贡献。
申东城[1]
看司马光自律
期刊
廉洁自律不仅仅是对当今领导干部的要求,在古代.凡是有作为、有成就的王公大臣也都重视个人修为.谨慎自律。如司马光悬书谢客被后人传为佳话。
宣金祥[1]
改造与重塑——封建后期的李白评价论
会议论文
由于高度的艺术成就以及深刻的蕴涵,作为唐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李白诗歌,自然成为宋代以后封建文化所接受的重要遗产。但是,对于后世封建文化的建设者来说,李白这部分遗产,却并不是可以不加辨别而随便接受下来并加以利用的。因为李白豪
阮堂明
2001-10-01
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苏轼诗文为例
期刊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难得的奇才,其作品意蕴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中学生的思想形成、审美熏陶都有重要意义,具有极高的教学研究价值。将群文阅读应用于中学阶段的苏轼作品教学当中,能够丰富学生阅读策略,提升思维能力,改变传统课堂结构,使群文阅读教学最终达到知苏轼其人,品苏轼其作,悟苏轼其神的教学效果。期待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深入探索苏轼作品中的文学、文化、审美价值,达到有思想深度、知识广度、人文温度的阅读,并实现阅读策略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马昕悦[1]
全面推动新时代东坡高质量发展 奋力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报纸
眉山“中国泡菜城”局部鸟瞰图。本报记者古良驹摄三苏镇航拍图。(资料图片)眉山机械产业园区。(资料图片)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青少年宫图书分馆。(资料图片)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关于全面推动新时代东坡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两个《决定》的出台,为东坡未来发展绘就了一幅壮阔蓝图。如何将蓝图转化为东坡发展的生动实践,奋力实现“全面推动新时代东坡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奋斗目标,东坡区各园区、部门、重点乡镇该如何着力?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三位一体”推动机械产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访眉山机械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丁全洪本报记者刘娟“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支持眉山机械产业园区建成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西南智工之城’,为园区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是园区努力奋斗的方向。”近日,眉山机械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丁全洪表示,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对标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各项任务,以着力构建政企合作、产城融合、产融结合“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全方位、大规模、快节奏推进园区经济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丁全洪说,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政企合作”,着力把基础建起来。依托眉山田园型智能产业新城PPP项目,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封闭运行、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加快推进PPP项目落地落实。要牢固树立开放意识,确立“不破不立、不舍不得”“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的思想,进一步统筹资源配置,加快要素聚集,集中力量大建快建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遂资眉高速连接线改扩建工程、崇仁大道、车城北路等主要骨干路网项目,切实增强承载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其次,要坚持“产城融合”,着力把形象树起来。丁全洪说,产城融合关键是人,核心是产业,因此要创造产城一体的建设模式,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加快完成中车眉山公司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围绕“崇仁文化成为共同价值取向,机械文化成为中国制造追求,三线文化成为历史记忆在心”的思路,按照“全国第一、5A级景区”目标,着力构建三线文化、崇文尚仁文化、机械文化为内涵的文化体系,打造“中国三线建设生活小镇”。此外,要坚持“产融结合”,着力把产业育起来。一是要深挖存量,提质发展,支持现有骨干企业中车眉山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坚持招商为王,抢抓机遇,加快引进一批项目,实现园区招商引资突破,切实做到引得来、招得好、留得住。六大提升推动经开新区高质量发展——访眉山经开区新区党工委书记卢明春本报记者刘娟“区委两个《决定》提出了‘全面推动新时代东坡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目标,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对于眉山经开区新区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奋斗目标,狠抓贯彻落实,坚持‘速度更快、效益更优、质量更高’的发展总基调,深入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加快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近日,眉山经开区新区党工委书记卢明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卢明春认为,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新阶段东坡区“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园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表示,要推动东坡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园区将深入学习、强化落实,把全会精神有力贯彻到园区工作的方方面面,用区委两个《决定》指引园区日常工作,紧紧锁定百亿医药产值目标,着力“产业定位要高端,项目引进要高质、服务理念要高效、企业发展要高速”,着重做好“六个提升”,加快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卢明春说,“六个提升”即加快实施“开放提升工程”,打造医药产业洼地;实施“企业提升工程”,壮大生物医药企业;实施“服务提升工程”,推进重大项目快建快投;实施“平台提升工程”,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品牌提升工程”,打造知名医药品牌;实施“人才提升工程”,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推进东坡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十分重要。为了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区委专门把支持眉山经开区新区充分发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园、国家新药有效性评价中心、积极承办生物医药高端会节等内容写进了两个《决定》,这为我们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鼓足了干劲,提供了保障和动力。”卢明春表示,将瞄准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目标,扎实做好园区各项工作,真正让园区为东坡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访眉山“中国泡菜城”党工委书记范纯文积极作为打造综合性食品产业名城本报记者刘娟“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两个《决定》,发出了‘全面推动东坡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动员令,提出了‘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努力建成以泡菜为特色的综合性食品产业名城的’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中国泡菜城作为全区工业经济主战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会目标,奋力当先、积极作为,对标补短,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近日,眉山“中国泡菜城”党工委书记范纯文向记者坦言。范纯文说,当前,园区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他们将通过“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围绕区委两个《决定》,进一步厘清园区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即建成以泡菜为特色的综合性食品产业名城,推动研发培训、质量检测、旅游观光、文化博览、产品交易、现代物流为一体,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产业名城。到2020年,实现产值150亿元,规模企业达60家,工业入库税金3亿元;到2022年,实现产值200亿元,规模企业达80家,工业入库税金5亿元。具体如何落实?范纯文表示,首先,就是要规划引领做高品位。按照高质量、高品位、多业态园区定位目标,做好园区顶层设计,编制新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园区未来5年的目标定位、功能布局、产业方向、市政配套、要素保障等。二是开放招商做大规模。瞄准国内外500强和上市食品企业,招大引强,力争引进一批10亿级龙头企业。三是创新驱动做优质量。充分运用各种资源,依法关停并转一批落后产能企业,推进区内泡菜企业兼并重组,实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四是拓展市场做响品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味在眉山香飘世界”战略部署,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对标西博会,办好泡菜博览会,办出国际化水平;组织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五是绿色发展做靓名片。加快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建设和园区高盐废水治理,充分利用350亩上臾湾湿地公园、800亩水天花月旅游景区、岷江杭电水域、万亩蔬菜基地等,推动园区绿色生态发展。——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党联办主任刘正德人才保障“招才引智”为东坡高质量发展建智库本报记者罗端文/图9月11日,在东坡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党联办主任刘正德在办公室认真梳理着东坡区现有的人才政策。“要结合实际,重点围绕全会目标、东坡区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完善人才引进与储备的顶层设计。”刘正德表示,一直以来,东坡区都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储备工作。人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推进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东坡区大胆创新机制:在全区设立100个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用于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截至目前已引进61名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探索开展区外选调,面向全国考调公务员31名、急需紧缺学科教师40名;积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有效化解基层用人压力,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该区工作。“除了创新‘三大机制’,我们还搭建‘三大平台’,推进‘校地企’三方深度合作。”刘正德介绍道。一是搭建智库平台,东坡区作为四川省唯一一个与省“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签约的区县,先后成功举行了省“千人计划专家东坡行”和以“汇智汇聚共享共策”为主题的“2018千人计划生物医药国际高端论坛”。二是还搭建院地平台,今年1月,该区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农科院在选育品种、产业规划、栽培种植等方面为该区晚熟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三是搭建校企平台,引导东坡企业树立人才意识。今年,区益稷农业公司引进四川大学全职“高端外籍”特聘教授、国家首批“外专千人计划”木田建次为首席技术顾问,四川格林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申报该区第四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绩背后,彰显的是东坡区不断积极引进人才与储备的生动实践。该区还在建强本土人才、完善服务体系、完善政策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在建强本土人才方面,该区全面实施“匠才”培育行动,开展“东坡名医”“东坡名匠”“东坡名师”等6类行业名人的遴选培育行动。同时,创新设立果技特派员,并强化“创业、创新、创优”三创团队监督管理。在完善政策服务方面,该区出台《眉山市东坡区“东坡英才计划”管理办法》,对引进人才给予5万-100万元的安家补助。同时,完善人才安居服务、加强人文关怀,并在人才家属的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支持与照顾。刘正德表示,下一步,区委组织部将围绕全会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重点项目和主导产业精准引才。同时,广泛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精准定位企业人才需求,以产业和项目为抓手来引进泡菜食品、生物医药和机械电子所需的各类人才,并主动对接高端智库,把重点放在柔性引才上,并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服务体系、充实人才工作队伍。——访东坡区文广旅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睿眉以文塑城推动东坡文化高质量发展见习记者胡秉曦“此次区委全会上的两个《决定》目标明确,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部门,我们文广旅新局要努力实现‘以文塑城’,推动东坡文化高质量发展。”9月10日,参加完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后,东坡区文广旅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睿眉表示,会议过后,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有了蓝图。“从目标上看,要牢牢锁定‘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奋斗目标。”张睿眉表示,努力实现全会目标,要从六个方面去推动实现东坡文化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文化振兴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脉,开展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非遗普查,逐步申报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以三苏文化为主线,挖掘思蒙娴婆文化、永寿报恩文化、松江野渡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乡土文化,加强广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孝道文化的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区图书馆安装全市首台朗读亭,引爆了市民的朗读热情,截至目前已接待群众6200余人次;区文化馆分别在4月、8月举办首期公益文化培和首期暑期少儿艺术培训班,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下一步,要以增加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满足民众的需求为导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好“东坡牌”“文化牌”,围绕“文化+”,推动文化与节会、旅游、餐饮、创业等产业融合。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完善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进“文创+”模式,围绕泡菜、蜜柚等特色产业和传统非遗项目,加快特色文创产品开发;建立文创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合作打造从设计、制造、营销、管理到研究的“一条龙”人才队伍。在文化文艺产品生产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全区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创作成果的编辑出版和包装宣传,做到“出成果、出人才、出品牌、出模式”。在对外文化交流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区心连心艺术团远赴新疆沙雅县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以四川传统的川剧表演形式,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7月,区心连心艺术团参加中非民间论坛文艺演出……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打响东坡文化品牌。积极参与东坡国际文化节、中国泡菜博览会等节庆活动筹办,做好央视中秋晚会或春晚分会场落地眉山的协办工作。在文物非遗保护利用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6月,区文广旅新局创新举办首届“2018眉山·东坡非遗节”,面向全区群众广泛开展摄影大赛、非遗巡展、非遗讲堂、“苏东坡传说”故事大赛、川菜技艺展示品尝、非遗技艺体验等系列展演活动20余场。下一步,要进一步挖掘东坡文化的历史遗产,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张睿眉表示,接下来要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文艺创作生产、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等举措,推动东坡文化繁荣发展,提升东坡文化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不断满足全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访东坡区科协主席李赵霞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本报记者蹇玮杰实习生马润9月10日,东坡区召开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会上对区委的两个重大《决定》进行了讨论。其中,关于全面推动新时代东坡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决定中的乡村振兴战略部分,东坡区科协主席李赵霞为此颇多感慨。“此次区委全会上出台的两个《决定》立意深远目标明确,对于我们科协,要做的就很多了。”李赵霞表示,要加强对农技协的管理,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引导协会发挥技术和产业优势,在开展科学技术推广、专业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制定目标,规范发展。同时加大对协会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东坡基层协会,重点打造相关行业的协会发展,积极发挥协会典型示范效应,以此带动当前经济发展。如推荐陈豫川参加省农技协、中科协农技协的选拔;推荐李相德参加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同时,李赵霞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落地需要大量的人才,“为了更好地科普群众,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我们组织科普专家团到村组、到田间为群众讲解农技知识,还会邀请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通过总结自身种植的经验来引导群众。”为此,东坡区科协成立了老年科技协会,每月不定期为群众普及知识,积极作为,主动用科技去帮助困难群众,提升农技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从2017年的“百企联百村”到2018年的“千会千村联万户”行动,东坡区科协的29个基层协会、26个科普示范基地全都行动起来,投入到科技扶贫工作中,受益群众达上万人。当谈到东坡区科协下一步的发展时,李赵霞介绍道,重点打造“科普e站”,群众只需点开科普电子阅览屏,就会显示科普活动、科学与生活、应急避险等版块,满足各个年龄阶层的需求。不仅如此,区科协还在万胜镇的基层协会试点培养新型“绿色人才”,培育修枝、嫁接、施肥配方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人,能规模化、产业化进行种植养护,形成系统的技术产业链,造福当地种植户。——访东坡区三苏镇党委书记彭怀春乡村振兴共绘美丽乡村画卷本报记者刘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六有’新乡村,三苏镇以‘八大’抓手为载体,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9月10日,刚参加完东坡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两个《决定》分组讨论后,彭怀春言语激动地表示,《决定》催人奋进,思路清晰,内容务实。关于三苏镇乡村振兴,他早已绘制了一幅生动蓝图,只待如期完成。要实施乡村振兴,彭怀春有自己的“法宝”,即“八大”抓手,抓党建、抓建设、抓文化、抓旅游、抓产业、抓民生、抓稳定、抓环保,以“八大”抓手为依托,全方位立体推进三苏镇乡村振兴,将三苏镇打造成为人文三苏、生态三苏、旅游三苏、美食三苏、宜居三苏。抓党建,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巩固良好整治生态。抓建设,全面推进三苏历史文化名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完成望苏塔、百姓祭祀堂、三苏祭祀堂等建筑的主体工程,全力挖掘和保护三苏父子遗迹遗址旅游资源等工作,以点带面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抓文化,深入挖掘三苏文化,建成一批文化项目。围绕三苏故居生活、三苏家世家谱、家风家训等主题,编印一批本土风味、通俗易懂的文化书籍,创作出一批体现三苏“全家福”、三苏农家生活,具有本土气息又不失文化风味的三苏形象雕塑,同时,包装三苏文化主题,形成对外推广名片。抓旅游,规划一条“游湖、赏花、品果”金牌旅游线路,让三苏成为既有历史记忆、又有显示映照的文化旅游胜地;积极开发旅游品类,开展三苏历史文化品鉴游、乡村生态体验游、户外运动健身游、休闲度假康养游,为游客提供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教育、美食品尝和赏花、采摘、徒步、骑游、垂钓、戏水等丰富的旅游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山势地貌和乡村民居积极开发民宿民居等。抓产业,加强宏观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继续发挥既有农业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同时,重民生,抓稳定,聚焦成果共享,持续精准发力,扎实巩固脱贫成效,决胜全面小康;加强法制宣传,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确保不发生较大安全事故,构建社会治理新秩序;抓环保,完善污染源台账,全面摸清各类污染源家底,大力推进种养循环,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加强农业面源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2018-09-13
演示·探究·反思:三步进阶助力初中历史教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为例
期刊
基于问题情境构建的历史教学模式,践行了课程改革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具体要求,对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程庭[1]
日本诗经学会会长开幕致词
会议论文
<正>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第八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洽川开幕了。在此,我代表日本诗经学会向为这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而付出了极大精力的筹委会人员及有关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村山吉广
2009-06-01
黄庭坚诗歌中的牛意象研究
学术论文
自《诗经》开始描写牛,经由历代诗人的吟咏丰富,在宋代黄庭坚笔下的牛意象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姿态与生命力。黄庭坚写了数量众多的与牛相关的诗作,这些诗作中的牛意象寄托了黄庭坚深厚的情感内蕴,具备多层审美阐发意蕴。根据黄庭坚投注在诗作中的情感,其笔下的牛意象可以大致分为:体现重农爱民思想的耕牛意象,体现其田园隐逸思想的牛意象,还有阐述其自身佛禅修心思想的牛意象,以及被吟咏雅化的牛意象四类。耕牛在宋代农事生活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当时的土牛劝耕习俗反映出人们对于耕牛及耕作的重视。黄庭坚重视耕牛状况,彰显爱民情怀;深化爱民思想,写牛追贤思己,塑造出重农爱民之牛意象。富含脱俗隐逸意蕴的牛意象是在宋代隐逸思想的盛行下与诗人高洁不凡的品格影响下产生的,诗人对宋前田园隐逸之牛意象的继承主要来源于《诗经》田园风光之牛意象和唐诗脱俗隐逸之牛意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拓。黄庭坚诗作中的佛禅修心牛意象有“牧牛”“白牛”等,首先对典故进行溯源探析,找寻佛学经典中的原始记载,其次探寻典故在宋代“以牛说法”公案中的流行,再则对宋代禅师牧牛组诗创作盛况进行分析,进而解读黄庭坚的佛禅修心思想与对佛禅“以牛说法”的化用。对画中牛进行题咏或在诗作中运用与牛相关的典故,使得其诗作中的牛意象具备书斋雅化的特征,这是宋代士大夫书斋雅化生活的生动反映,也是黄庭坚对富含典故意蕴的牛意象的挖掘与再创造。
杨金玲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