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90516条数据
陈希亮与苏轼
报纸
杨舟平提起陈希亮的名字,很多人未必知道,但一提起北宋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恐怕不知道的人会很少。《清明上河图》中横跨汴水、美如彩虹的汴梁桥就是陈希亮设计的。北宋仁宗时期,在包拯“包青天”的盛名之下,朝廷中其实还有一位来自四川眉州的“陈青天”。为了有别于“黑脸包公”,老百姓就送陈希亮一个别称——“白脸包公”。大文豪苏轼平生很少为他人作行状,但在陈希亮去世十四年后,苏轼担心他的事迹随着时光流逝而被逐渐湮没,便为陈希亮撰写了一篇《陈公弼传》。陈希亮是苏轼的四川老乡,字公弼。唐朝末年,为躲避黄巢起义引发的战乱,其祖上举家迁往四川。其实,陈希亮不只是位造桥专家,他的主业是为官。他一生政绩卓然,曾任长沙知县、房州知州、开封府判官、凤翔知府、太常少卿等职,是北宋著名的能臣良吏,深受百姓爱戴。陈希亮的宦海生涯是从担任长沙知县开始的。他刚一到任就摊上了棘手大事。恶霸和尚海印勾结权贵,为非作歹,民怨沸腾。陈希亮不畏强权,果断惩治了海印,解了老百姓的心头之恨。后来,他在开封、房山任职时刚正不阿、心系百姓,赢得朝野一致赞誉。年老后,他数次上奏朝廷,请求降职或告老还乡,但宋仁宗惜才不允,调任他到西北重镇凤翔任知府。那时,他已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陈希亮上任伊始,正值荒年,但凤翔国库存粮充足。陈希亮断然决定开仓将12万石粮食全部借给老百姓,以解民众燃眉之急。粮官担心粮食借出去收不回来,会被朝廷问责。陈希亮以身担保之后,粮官才答应开仓。当年,粮食大丰收,百姓的借粮全部还清。也是在那一年的夏天,于阗国使者经过凤翔。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进入凤翔城,随从恣意闯入街市,抢粮劫物,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陈希亮发现此情况后,立即命令教练使持兵符相告:“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命令一发,那些扰民者纷纷投案。陈希亮按大宋律令一一处置,铁腕执法,凤翔的老百姓齐声叫好。陈希亮官职不高,名气却不小。他为官之严是出了名的,连苏轼也惧怕他三分。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并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之后又一路高歌,名冠天下。恃才傲物,意气风发的苏轼出仕第一站就在凤翔。虽是京官派驻,但仍属幕职,协助知府处理日常事务。苏轼的第一任顶头上司叫宋选。宋知府为人宽厚和善,与苏轼相处甚欢。苏轼的第二任领导即是陈希亮。他们同为四川人,陈苏两家数代世交,两人年龄相差近四十岁。陈希亮进士出身,说话斩钉截铁,做事雷厉风行,对属下要求严格,不留情面,生活中也不苟言笑。苏轼每次起草的文稿,陈希亮都要反复退回让他修改。这让性格豪阔、不拘小节、才情外露、以写一手锦绣文章著称的青年苏轼感到很是不爽。陈希亮手下一些官吏,因钦佩苏轼的才华和性情,私下称苏轼为“苏贤良”。没想到这件小事被陈希亮知道后勃然大怒,并用刑杖责打那些吏员。苏轼自然很难堪,也越发郁郁寡欢。他不参加府宴,中元节也不过知府厅堂。陈希亮抓住苏轼这一点,上奏朝廷,苏轼被罚铜八斤。一个是政治强人,一个是性情中人,陈希亮与苏轼的隔阂日渐加深。不久,陈希亮想在府衙后院建一座观景台,命名凌虚台,以登高望远,并特别叮嘱让苏轼作碑记。苏轼终于等来了机会,在文中好好讥讽了陈知府一回,如“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这篇文章就是传世之作《凌虚台记》。谁知陈希亮看完碑记后,表现出了惊人的大度。他不仅对苏轼这篇奇文只字未改,还命人即刻立碑勒石,以壮其盛。苏轼大感意外,羞愧难当。其实,陈希亮如此对待苏轼,完全是君子对君子的情谊,是长辈对晚辈的良苦用心。他觉得苏轼年轻气盛,势必对以后成大器不利,所以,就有意挫一挫苏轼的傲气。后来,苏轼终于自省了:“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两个人的关系融洽了,苏轼还与陈希亮的儿子陈慥成了要好的朋友,友谊持续了一生。宋英宗即位后,陈希亮奉调京城开封,任太常少卿,不久因辛劳过度去世,享年64岁。宋英宗追封其为工部侍郎。陈希亮的遗作有《陈希亮文集》十卷、《制器尚象论》等。陈希亮任凤翔知府虽短,但政绩卓著,路有颂声。《宋史》有如此评价:“其良吏与。”苏轼毕生宦海沉浮,阅人无数,著作丰硕,但仅写过七篇墓志铭。除了为名满天下的司马光写的墓志铭外,他为陈希亮写的墓志铭的字数是最长的。由此不难看出,陈希亮这个“安民、利民”的倔老头在大文豪苏轼心目中的位置。他们在凤翔的往事也传为美谈。
2023-12-14
2013年度孔子文化奖获奖个人安乐哲先生获奖感言
会议论文
<正>今年,世界儒学大会把殊荣独特的孔子文化奖颁发给我,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们与许多同道,献身于孔子儒学的传统历史与当代价值,对我们来说,没有比这项大奖再高的荣誉。在学术圈内,对我们来说,没有比获得同行承认价值更高的礼品了;没有比敏感地意识到,自己有限的奉献却换来如此巨大的慷慨,使我感到更需要谦卑的了。其实,这个大奖不是颁给我一个人的。是儒家思想教导我们的,与人的关系是首
2014-10-01
孔子塑像立与拆之思辩
会议论文
<正>2011年1月11日,孔子像竖立在天安门以东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门广场,整整100天后,2011年4月21日,又被搬到博物馆内。期间众所共知,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大肆挞伐之风,网络上的贴文"铺天盖地"。就此事件,本文作者倒有"一家之言"要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孔子像。2011年1月11日,总高9.5米的孔子像在天安门以东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亮相。国家博物馆
陈逢湘
2013-09-01
只为还原三苏祠最美古风
报纸
新闻背景三苏祠大修三苏博物馆介绍,三苏祠是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加之连续受地震灾害破坏和暴雨袭击等,需维修改造。经前期勘测调研,国家文物局将三苏祠定为一般灾区第一批开工的重点文物保护维修项目,2013年8月,三苏祠闭馆,开启了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工程。三苏祠保护维修工程共分三期。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相关专家已通过一期工程验收。目前,第二、三期工程已展开前期工作,两期工程将以展览、陈列和景观园林为重点。方案显示,2016年春节前整个工程完工后,三苏祠将重新对外开放。“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陆游登披风榭拜苏东坡遗像时作此诗,这也是眉山称为“诗书城”的来历。因为系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故居,三苏祠不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成了眉山的历史文化地标。2013年8月,三苏祠闭馆,开启了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工程,期间,按照“保护第一、修旧如旧”、“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等原则,定制手工瓦片,扶正了已经倾斜15度左右的披风榭等。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三苏博物馆证实,对南大门、披风榭等16处古建筑进行保护性维修的一期工程已完工,二、三期工程也已进行前期工作,整个工程将于2016年春节前完工,届时,市民即可入祠参观。成都商报记者蒋麟图据杨正南怎么修?坚持“四原”原则: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三苏博物馆基建科负责人林小平介绍,保护维修方案由国家文物局现场查看后多次研究制定,四川开禧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禧公司)负责三苏祠保护维修一期工程。古建筑专家吕崇平介绍,整个工程坚持“保护第一”,确保三苏祠内古建筑原有的风貌和构造,力求做到“修旧如旧”,以此为基础,再对展览陈列、消防安防、环境整治等进行整体规划、提升等。在此基础上,工程严格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的“四原”原则,尽可能有文字、图片等资料做依据,不能随心所欲。之前三苏祠曾进行过维修,祠堂内的一些楠木柱子用水泥包裹再上膏灰,这与资料记载的楠木柱不符,也破坏了原有的风貌。此次维修中,施工方将早年的水泥结构全部去掉,恢复原来建筑使用的楠木、柏木和杉木材料。这样修!选购60年以上老木料定制土窑瓦片40余万片在原材料上,三苏祠内的木料共有楠木、杉木和柏木三种,为了保证木材一致,同时避免新木料因水分导致木材收缩,开禧公司相关人员跑遍眉山、乐山、雅安等地的木材市场,比照着三苏祠内木料选购60年以上的老料,有些甚至是百年以上的老料。“木料前后差不多找了半年才找齐。”林小平称,很多木材来自于别处的老屋,为找这种木料,有时还要守在人家拆除老屋现场,查看有无合适的老木料。开禧公司负责三苏祠项目的张毅也证实,除有些木材老料来源于市场外,还有不少老料来自别人的老屋。在修缮云屿楼时,需要四根杉木老料,工作人员跑遍周边均未发现,去年上半年偶然得知峨眉山市一户人家有合适的杉木,工作人员立即前往查看,发现房屋上的老料长度、直径均符合要求,遂开始了游说。“房主开始不答应,我们通过多方工作,终于将这四根长约9米、直径25厘米的杉木老料买回。”张毅说,为了这四根木料,花费达万元,等屋主拆房子又等了3个月。在瓦片方面也是如此,在维修过程中,工人拆下瓦片后进行清理,发现几种瓦规格不同。在仔细清理过程中,发现一些瓦上分别用楷书刻下了“大清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向山良”字样。“这样的瓦,时间和工匠名字都有,非常真实可信,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了这个依据,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后,三苏祠博物馆和施工方在川内找到了手工制作同类瓦片的一个厂家,定制了小青瓦、筒瓦等两类瓦片40余万片。“土窑烧出的瓦片既古色古香,又能保证承重力,增加其使用年限等。”张毅介绍,如今,三苏祠的大门、主殿之上,所用之瓦大多出自于此。在16处古建筑的保护维修中,披风榭知名度最高。披风榭系南宋嘉定年间,魏了翁知眉州时所建。后来,因年代久远,亭榭无存。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眉州人为纪念苏轼、陆游、魏了翁,遂在三苏祠内重建了披风榭,其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历经上百年,加之地震影响,披风榭最大的问题是整个建筑向西南方向倾斜,倾斜角度大概是15度左右。”林小平说,工程对屋面进行了拆除,只留下了框架,之后采取绳子拉伸、木梁顶等方式扶正屋架后,迅速更换糟朽木构件,填补支撑点,历经一个多月,才使其恢复风貌。
2015-06-26
李白走近佛门而未入佛门的例证与探因
会议论文
李白走近佛门的例证与关系李白与佛有缘和他生长的环境有关联。李白降生于中亚碎叶,其地时隶禄迦国,就是一个"珈蓝数十所,僧徒千余人"的习学小乘佛教的佛国,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小的李白自然浸润着浓厚的佛教氛围。而唐中宗神龙初年(705)至玄宗开元十二年(724)间,李白隐居于蜀中匡山大明寺读书,自然也易生向佛之念。
沙鸥
2020-12-01
论《汉书新证·艺文志第十》对文献校勘学发展的贡献
期刊
《汉书新证》中陈直运用"二重证据法"对《汉书》进行校勘,较前人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是《汉书》校勘史上的一次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尝试。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汉书新证》对文献校勘的重大贡献,以期总结其成就。
马雪芳[1]
《汉书·五行志》的编纂意图与策略
期刊
班固在刘歆的基础上构建了从河图、洛书到八卦、《洪范》九畴,再到《周易》《春秋》的天人学体系,将战国以来具有浓厚数术色彩的天人学传统纳入其经学体系之中,而《汉书·五行志》正是这一学术理念的产物和具体呈现。通过"经曰""传曰""说曰"的体例设计以及对《洪范五行传》文本的剪裁,班固将后者从一篇相对独立的"外传"改造为在形式上依附于经文的"内传"。同时,在对《传》文的阐释中,班固力求贴近《传》文,系统援引《诗》《书》及孔子之言;在灾异行事的择取中,则将《春秋》灾异体系作为重要的参照标准。通过这些书写策略,《汉书·五行志》的经学色彩得到强化,而《洪范五行传》自身的占验体系则湮没在班固的天人学体系之中。
程苏东[1]
诗经小雅白驹篇探究
会议论文
<正>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退心。—诗经小雅白驹和其他的诗经篇章一样,本诗的异说非多,重要而不同的说法有六类,具体可分为十七种。
季旭升
1994-06-01
李白文化与采石矶——在“李白文化与采石矶”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会议论文
<正>因为李白生命中的最后两年是在马鞍山度过的,因此李白的文化就与马鞍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但是李白给马鞍山究竟留下了哪些文化,世人还没有细细考察。今天在采石矶风景区召开"李白文化与采石矶"学术研讨会,我想是最适宜不过的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采石矶的实景来亲身感受、想象唐代李白在这里留下的文化遗产。那么究竟有哪些文化是和采石矶有关系的呢?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文化可供学人研究参考:
沙鸥
2016-11-01
宋代杂剧与两宋党争简论
期刊
现存文献中的宋代杂剧片断,具有鲜明的时事剧特色,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关乎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两宋党争,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我们研究历史和戏剧艺术提供了便利。
庆振轩[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