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90516条数据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澄清堂帖》卷十一(宋拓本)
期刊
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本刊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陆续刊登了法帖部分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现第一辑已介绍完毕,从2018年第十一期开始,本刊继续刊登本书系第二辑和第三辑的内容,包含宋拓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刘熊碑》、民国拓《元显?墓志》等精良拓本,以及董其昌《行书赠张旭、题卢道士房诗卷》、文天祥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等珍贵墨迹本,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并提出宝贵意见。
晏晓斐[1]
新年到眉山
报纸
如果你自认为是一枚吃货,却没有到过吃货鼻祖苏东坡的家乡——眉山,那你“吃货”这个头衔就要打点折扣了。眉山不仅有三苏祠和美丽的湿地公园,还有无数吃货们向往的美食,新年到眉山,包你吃到扶墙出、兜着走。1火锅大冬天到眉山,当然首推火锅了,而且是眉山本地品牌。眉山市城区三苏祠旁的王家渡火锅和洪雅县德元楼的吊火锅,绝对吊打很多江湖火锅。王家渡火锅,环境、味道、口碑都很不错。稀缺的古典花园一般的就餐环境,艺术品一般的摆盘,以及吃了这顿想下顿的味道,都是吃货们赞不绝口、必须翘大拇指的。王家渡火锅是眉州东坡酒楼的王牌,网上评论极佳。到了三苏祠停车场可以坐专用摆渡老爷车五分钟到店,或者逛完三苏祠出门就到。除了火锅,眉州东坡的地道中餐也非常不错,既有品位,也有风味。洪雅德元楼的吊火锅,堪称一绝。冬天围炉而坐,旺旺的炭火明眼可见,铁制火锅由铁链子挂在架子上,幺麻子自制的美味火锅酱、洪雅的特产刷把笋、老腊肉、黄辣丁,辣味、藤椒味,菜品丰富、好吃到极致……还有全四川名声在外的钵钵鸡、鲊粉子、舅舅粑、醪糟饼等具有代表性的洪雅小吃。德元楼还有其他地方体验不到的风情:乡村知客师一身布衣打扮,托着条盘唱菜传菜,热闹好看,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2棒棒鸡说到眉山的美食贡献,还有棒棒鸡。民谣:“云烟川酒蒙顶茶,嘉腐雅鱼汉阳鸡。”说的是吃货们念念不忘的6样心仪之物:云南的烟、四川的酒、蒙顶山的茶、乐山的西坝豆腐、雅安的砂锅雅鱼、汉阳的棒棒鸡。棒棒鸡发源于眉山市青神县汉阳镇。棒棒鸡属于川菜中的凉菜,四川的凉菜有很多种味型之分,棒棒鸡的味型属于“怪味”,麻、辣、酸、甜、鲜、咸、香全部味道都具备。汉阳鸡皮脆肉嫩,相传过去宰切时,一人持刀一人持棒,木棒敲击刀背,力度大,宰切果断,鸡肉每一块都线条流畅,故名“棒棒鸡”。佐以芝麻、炒花生、精盐、白糖、红油、高汤,汉阳棒棒鸡的味道绝对值得你专程跑一趟,以后回味起来口水包都包不住。汉阳古镇上“汉阳第一家”的棒棒鸡最受欢迎,可以一鸡多吃。
2019-01-03
三苏坟究竟葬几人
期刊
根据大量史料证实郏县三苏坟埋葬着苏轼、苏辙祖孙五代数十口人,是一个前后延续长达130余年,苏家流寓在外颇具规模的苏氏族茔。
乔建功[1]
唐宋古文运动本质是复兴传统文化
报纸
“中华传统文明,儒家思想是贯穿始终。今日再谈唐宋八大家,不仅是要从文学角度上去看,更要从传统文化的主线上来了解他们的重要性。”辽宁大学教授毕宝魁介绍说,“唐宋八大家,都是在社会迎来大变革时,站在了时代高度,倡导复兴传统文化,坚持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韩愈复古建立儒家统序安史之乱后,盛极一时的大唐迅速衰落,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之下,曾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也黯淡无光。面对这种局面,韩愈认为天下人尤其是官僚文人士大夫,应该有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事事以真正的仁义为先。毕宝魁教授表示:“韩愈所作《原道》,从尧舜禹到周公至孔孟,为儒家学说建立了一个统序,也就是梳理出了华夏传统文化的脉络。”韩愈以继承、复兴儒学道统为己任,先是从改变文坛文风开始,反对脱离现实的六朝骈文,提倡古文运动,力图使文章以道贯之,恢复儒家传统。“道”是目的,“文”是手段。“为什么韩愈提倡古文?先秦两汉、诸子百家、儒家经典,全是古文写的,想要懂得源头文字就要懂古文。”毕宝魁介绍说,“用古文写作是因为诗文要反映道,想要表达儒家思想,用古文最为贴切。”韩愈一直坚持用古文写作,屡屡受到讥讽,他却不以为意,他曾说,你们越嘲笑我越坚持,要是赞美我,我就要谨慎了。因为赞美说明我的文章又有骈文了。毕宝魁称,“柳宗元是韩愈古文运动上的坚定战友,但是两人的政见是不同的。”欲“兴尧舜孔子之道”的柳宗元积极投身反宦官专政、反藩镇割据的“永贞革新”,最后失败,被贬出京。韩愈最开始虽然不支持“永贞革新”,但在后来他编撰《顺宗实录》时,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对柳宗元等的革新作为给予了认可。“正是因为有他的史料记载,后人才为柳宗元等说公道话。”韩柳虽然一时改变了文坛风气,一扫奢靡浮华的文风,但是他们的弟子们和追随者,慢慢走偏了,文章越来越复古,越来越晦涩难懂,以至于骈文又重新流行起来。毕宝魁简介毕宝魁,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沈阳文史馆研究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韩愈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唐诗三百首译注评》《宋词三百首译注评》《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古文观止译注评》《王维传》《李商隐传》《韩孟诗派研究》《王安石传》《细读论语》《细读孟子》《论语译注评》《孟子译注评》《中庸·大学译注评》等近50本。欧阳修改文风开引天下豪杰大宋到了仁宗朝,虽在檀渊之盟之后与契丹有了数十年和平,但是西夏却又崛起,边患频频。而于内,官僚群体过于庞大,挤压了百姓的生存空间,民生困苦。“论大道似韩愈”的欧阳修锐意改革、投身于“庆历新政”中,并因此二度被贬。而后欧阳修成为文坛领袖,毕宝魁介绍说,“文坛领袖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文章出类拔萃为当世最高。二是一定得有较高的官位。”欧阳修再一次举起了古文运动的大旗,尤其是在知贡举的位置上,也就是负责科举之后,欧阳修对那些文章只知夸夸其谈的士子们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当时在国家最高学府的太学中,应试举子们都喜欢险怪之语,号太学体。“欧阳修就说了,科举考试的时候不要写那些华而不实、没有真实内容的文章。文章内容要表达儒家仁义忠恕的思想。”毕宝魁说,“欧阳修强调文以载道,文章要关怀现实、干预现实、表现现实。”太学的举人们开始不以为然,没想到欧阳修“深革其弊,前以怪僻在高第者黜之几尽。”也就是当年的学霸人物全都落第了。落第举子们群情激奋的,在大街上把欧阳修给堵住了,甚至都要动手打他,最后是巡防的官兵给欧阳修解了围。欧阳修这次科举取士实则对大宋文坛影响极其深远,不仅是重开古文运动,而且“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之豪杰”。这次中了进士的,唐宋八大家中就有苏轼和其弟苏辙以及曾巩。另外还有程颢、张载、曾布、王韶、梁焘、吕惠卿、章惇等人,几乎囊括了北宋中后期文学、思想、政治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一批人物。其谁与归?王安石与欧阳修和苏轼再加上苏洵和王安石,宋朝的六大家就聚齐了。虽然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和参与者,但是六人的政见也是不同的,不过,哪怕朝堂上斗得刀光剑影,私下仍是交情深厚,可谓真正的君子之交。“王安石从来都是国家利益至上,所以为后人所景仰。”毕宝魁说,“梁启超曾评价王安石:三千年来唯一的完人。”欧阳修比王安石大了14岁,知道王安石是通过他的弟子曾巩带来的文章,欧阳修大加赞赏,甚至要求与王安石见一面。后来还屡次举荐王安石入朝为官,称其“德行文学,为众所推。守道安贫,刚而不屈。”王安石也几次写信给欧阳修,对他的厚爱表示谢意。不过在王安石变法之时,两人在政见上终于产生了分歧。欧阳修也不是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内容,有史料可查的仅仅是青苗法,而且是因为地方官员把好经念歪了。但其反对的初衷亦在爱民、保民。欧阳修辞世后,王安石立刻撰写了祭文,后人评此文为纪念欧阳修祭文中之最佳。王安石最后写道,“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欧阳修积极参与的“庆历新政”,其主持者范仲淹曾写道,吾谁与归!就是在寻求志同道合之士。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也持反对态度,认为不能操之过急。王安石论变法,“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苏轼则认为“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政见不同并不影响两人私下的交情。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入狱之后,远在地方的王安石立刻上书劝皇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后人评论说,这是北宋文人最光辉的一面——清正的操守。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却能赞赏你的人格。而这种人格,正是儒家思想的闪光点,也正是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所追求的。毕宝魁表示,“倡导文学与儒学合一的古文运动,既是文学运动,也是儒学复兴运动。仁义礼智信、忠孝礼义廉耻等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根。”“强调重塑民族自信,其中就包括文化自信。辽宁省博物馆这次唐宋八大家的展览展示了华夏文化底蕴深厚,传递着浩然之气的正能量,能够鼓舞民族士气。”毕宝魁说,“文化的兼容并包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守住我们的文化之根。”辽沈晚报主任记者李振村
2020-12-10
随物赋形 气韵自然——苏轼的自然写作观
期刊
主张“文理自然”的苏轼,谈到写作时不止一次地提到“随物赋形”,在《自评文》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综观苏轼所谓的“随物赋形”的自然写作观,实际上包含着如下几层意思。
李桂珍[1]
宋代服饰文化与岁时礼俗互动研究
期刊
从礼俗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关系入手,研究岁时礼俗互动中的宋代服饰文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对两宋时期岁时礼俗与节日服饰文化内涵进行归纳与分析,结合相关考古发掘的服饰实物,提炼宋代岁时节日服饰文化价值。研究表明:首先,宋代服饰风尚简约与富丽并存,反映出宋代民众生活审美旨趣与时尚观;其次,宋服除了“服用”的基本功能之外,宋代岁时节日服饰颇具应时应景的寓意,还与人生礼仪关系密切;此外,宋代节令服饰造物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艺术和造物价值。文章通过挖掘宋代岁时节日服饰所蕴含的审美旨趣、艺术智慧和造物思想,以及宋服礼俗的文化价值,反映宋代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以促进宋代服饰文化传承与传播。
张虹[1]
探析苏轼史论文中的“三国正统”观--以《魏武帝论》和《诸葛亮论》为例
期刊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人物,在衰微腐朽的乱世中鼎足而立,各自展现了其不同的立场和政治主张。自宋朝始,对魏、蜀、吴三国孰为正统的讨论正式展开,苏轼写作《魏武帝论》和《诸葛亮论》,以对两个具体历史人物的分析为切入点,展开了对曹魏和蜀汉两个政权的思考。他认为曹操和诸葛亮在用人和战略布局等方面各有千秋;也并没有一味推崇某一个政权。苏轼观点的形成既与他本人的遭遇有关,也可以看成是北宋"三国正统论"过渡时期的一个缩影。
黄如嘉[1]
王安石政治哲学研究
学术论文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以重建秩序为目标和内在动力。朱熹曾说:“国初人便已崇礼义,尊经术,欲复二帝三代,已自胜如唐人,但说未透在,直至二程出,此理始说得透。”“欲复二帝三代”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股强劲时代思潮,朱熹的话不仅揭示了“回向三代”思潮的存在,而且也透露了北宋复兴儒学运动的旨趣和内在动力在于“欲复二帝三代”。北宋古文运动和义理之学的兴起是儒学复兴运动的重要方面,无论是古文的倡导者,还是义理之学的倡导者,他们倡导古文和义理之学都意在重建儒家理想的“三代”社会秩序。 王安石的“三代”理想是重建儒家理想的伦理道德社会。概括来说,王安石心中的“三代”社会有两个主要特征:其一,它是一个以德性为基础的等级制社会,从这一点来看,王安石具有强烈的精英政治倾向;其二,它是一个道德理想国,从这一点来看,王安石是一个道德理想主义者。 王安石始终以“生”言“性”,这使得其思想内部形成了张力,正是这种内在张力推动王安石对人性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从人性善恶的角度看,王安石人性论经历了“性归于善而已矣”、“性可以为恶”、“性有善有恶”和“性不可善恶言”四个发展阶段。“性不可善恶言”是王安石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最终定论,王安石的这一人性观是其“成性”论的理论前提。王安石的“成性”论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工夫论,而且体现了一种政治理想和国家观。在王安石看来,天赋的人性有善有恶,并不完善、完美,君主、政府和国家的作用和职责在于“辅相天地以理万物”,即通过礼乐教化使人民“得性”、“成性”。王安石认为君主、政府和国家的责任在于“成民之性”,即认为君主、政府和国家只有在促进人性完善的情况下,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也即认为善或好的政府、国家和社会应是能够实现人性的政府、国家和社会。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以择术为始”,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必须首先明确治国的指导思想。王安石认为“唐太宗所知不远”、“每事当以尧、舜为法”,显然其在取法唐太宗还是取法尧、舜方面,做出了明确的选择,其变法目标不在于致富强,而在于实现儒家“三代”政治理想,其所择之术是“儒术”,其变法也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变法。王安石以“变风俗”为“方今所急”,以创建良好的社会风俗改善民德为施政的首要着眼点和目标,体现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王安石所言“立法度”,是指重建包括教育制度在内的各项“三代”制度,其“法度”绝非刑法、刑律、刑名之意。王安石理财的目的在于首先解决民生问题,进而实现“王道”,即“三代”政治理想。王安石当政首先特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根本原因在于“富之”是“善之”的前提,是“王道之始”,是实现其“三代”政治理想的起点。 儒家义利之辨的核心是主体行为准则之辨,所言之“利”指行为主体的私利。在个人行为准则选择方面,王安石无疑坚持的是孔、孟儒家精神,即以义为行为准则,而非以利为行为准则。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王安石要求神宗皇帝“但当论利害”、“当先校利害”,主张以国家利益为指导行为的准则,这是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现实主义之一面。此外,与孔、孟、程、朱相较,王安石义利之辨最为突出的特色是对分配正义问题的重视。 孟子的王霸之辨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以力”与“以德”之辨,一是“性之”、“身之”与“假之”之辨。孟子“性之”、“身之”与“假之”之辨即二程、朱熹所强调的帝王“初心”之辨、“心术”之辨、诚伪之辨。在帝王“心术”之辨方面,王安石王霸之辨与程朱王霸之辨基本相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王安石王霸之辨中找不到孟子“以力”与“以德”之辨的任何痕迹,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王安石更是倾向于“以力”而非“以德”的强权政治法则,这是王安石王霸之辨与孟子、程朱王霸之辨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王安石政治现实主义的集中展现。 历史上的灾异谴告说意在用天的权威限制绝对皇权,而“天变不足畏”则意味着对天之权威的直接否定,同时也就意味着主张不受限制的绝对皇权。王安石思想中的皇权处处受到天的限制与约束,也可以说王安石对天与帝王之关系的种种论述,都意在用天的权威限制、约束帝王的权力和行为。从王安石思想中天与皇权之关系的角度看,王安石不太可能向宋神宗进“天变不足畏”之言,也没有所谓的“天变不足畏”之精神。 重建“三代”秩序是王安石、张载和二程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不过他们对“三代”的理解却存在一定差异。张载心目中的“三代”理想社会是一个使人人“自幼闻见莫非义理文章”,从而有利于人们实现人性,进而使人人都无私无我,人人都有“民胞物与”之心的万世太平社会。张载的“天”或“太虚”之学为其民胞物与的“大同”理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张载相似,二程理想的“三代”社会也是人人视人如己,视万物为一体的“大同”世界。二程关于“理”、“性”的论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为其大同“三代”理想作理论上的论证,为其大同“三代”理想建立理论基础。王安石与理学家们的“三代”虽都是儒家道德理想国,但王安石没有二程、张载所具有的“大同”社会理想,更没有为这种“大同”理想建立理论基础。
毕明良
眉山市食品安全学会关于发布《眉山春橘》团体标准的公告
报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由四川省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眉山市经济作物站、眉山市食品安全学会、眉山市东坡区三苏源家庭农场、眉山市东坡果业有限公司联合起草制定的《眉山春橘》团体标准(包括不知火、春见、大雅柑、爱媛38号、沃柑、椪柑、清见、马克斗等眉山晚熟柑橘),经由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标准、市场监管为主体的专家组评审通过,公示期无异议,现予以公布,自2020年11月30日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详情请登录眉山市食品安全学会网:www.mssspxh.com)特此公告眉山市食品安全学会2020年11月30日
2020-11-30
了解东坡生平 感受东坡文化
报纸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余毅文/图)8月26日,“苏东坡传说”非遗讲堂第74期在眉山市图书馆喆雅书坊分馆开展。活动特邀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理事高建祥与40余组初中生亲子家庭,了解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感受东坡文化魅力。活动中,高建祥先抛出“为什么要了解苏东坡”这个问题让大家思考。随后,高建祥从事业成就、家庭出身、政治生涯、亲情爱情四个方面,为大家简略勾勒出苏东坡的一生。苏氏家族有着世代传承的优良家风,为苏东坡绚烂多彩的人生打下亮丽的底色。苏轼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莫过于双亲。高建祥从《天石砚铭》《范滂传》《记先夫人不残鸟雀》《黠鼠赋》等几个小故事,引导孩子们去思考东坡的成长与家庭出身的关系。良好的家教家风、父亲的引导、母亲的教诲,使东坡自小就养成了勤学善思、力行向善的良好品格。随着讲解,大家了解到苏东坡在仕途中起起落落,但依旧爱国爱民、清廉正直、超然洒脱。亲情爱情中,苏轼、苏辙深厚的兄弟情谊让同学们感动;通过对苏东坡写给爱人的诗词进行解读,大家见证了他的浪漫与深情。“这样的活动并不是简单介绍苏东坡生平,而是拿出很多细节来讲,很容易让人产生兴趣,学到知识。”“苏东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苏东坡,就是让生命历程获得更多营养。”“从苏东坡和弟弟苏辙的成长可以看得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要义在于鼓励孩子培养品格和德行,修身立志在于鼓励孩子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长大后有所作为。”整场讲堂生动有趣,家长、孩子们纷纷提问,与高建祥互动,分享自己的收获,现场气氛温馨热烈。
余毅 文 图
2023-08-31
到底了
<
1
2
...
455
456
457
458
459
...
>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