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7806条数据
关于南宋刊本《欧阳文忠公集》之"续添"--与新发现的欧阳修书简九十六篇相关联
会议论文
东英寿
2019-01-01
跋苏轼黄州寒食诗(局部)
会议论文
<正>~~
黄庭坚
2020-03-01
后记
会议论文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2015年9月19~21日在贵阳市召开,年会的主题是"新常态:传承与变革"。今年共征集到论文2856篇,经过学会各专业委员会认真评选以及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筛查,共有1213篇征文入选。
2015-09-01
论颜师古《汉书注》与《急就篇注》释义之异同
会议论文
颜师古(581-645)名籀,以字行,京兆万年人。撰有《急就篇注》、《匡谬正俗》等。又考定《五经》,成《五经定本》,并于刊正经籍后编成《颜氏字样》。又颜氏参与修纂《隋书》、《五经正义》,以一己之力注解《汉书》,其学涉及经史两部。据《汉书?艺文志》所载,《急就篇》为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此书胪列了大量秦汉时期的名物材料,弥足珍贵。唐代以前,《急就篇》注者亦众,如后汉的曹寿、北魏的崔浩、刘芳、北周的豆庐氏、颜之推等俱尝注之,惟师古注出而后诸家旧注皆不传。吐鲁番《急就篇》古注本是北魏写本,周祖谟以为可能是崔浩注本。至于《汉书》,颜师古于贞观十一年(637)奉太子李承干命注解《汉书》,越九年(641)而书成。《新唐书》誉此注为为「班孟坚忠臣」,四库馆臣谓师古之注解「条理精密,实为独到」。在师古以前,《汉书》注解者众,据〈汉书叙例〉所载,有二十三家注解。师古注解《汉书》,发明驳正,度越曩哲,是以此书出而《汉书》旧注皆佚,情况与《急就篇》之古注相同。颜师古注释《急就篇》之年代,史无明证,惟观乎《汉书注》成于贞观十五年(640),师古时年六十一,而师古卒于贞观十七年(642),则《急就篇注》似应成于《汉书注》前。今考《汉书》载前汉一代史事,师古随文训解,所释亦备有大量汉代名物材料。如张丽生《急就篇研究》已指出《急就篇》所载诸姓氏之字,多为汉时人名。而《汉书》各篇传主,自为汉人,师古注亦有为之解说。兹篇之撰,取颜师古二书(《急就篇》与《汉书》)之注解加以比较,条分缕析,以见其注解之异同,并略论其当否及意义。
潘铭基
2015-08-01
《诗经》色彩的象征意涵
会议论文
<正>一、前言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指出"形文"是构成文采的要项之一,可见色彩在诗歌语言中有其重要的表达意象效果。《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305篇中有关色彩描述的诗歌不少,因此,透过对《诗经》色彩的分析,不仅能了解早期诗歌的色彩运用,也能发掘诗人以色彩表达情意的特色。
徐正桂
2012-10-01
孔子、孟子、荀子的和谐社会理想述论
会议论文
在春秋末至战国时代出现的思想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思潮中,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各主要思想学术流派,都推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其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法家的“不分贵贱亲疏,一断于法”最具代表性。这其中,儒、道两家的构想中,和谐社会理想成为主旋律。这里,只就其时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的和谐社会理想作一概括的论述。孔子和谐社会的理想是“老安少怀”。指导理念是“仁者爱人”(《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雍也》)等三个层次。其基本内容是,“亲亲”——血缘亲近之人的宗亲之爱:“仁民”——所有之间的普遍之爱;“爱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孔子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现实痛心疾首,认为它破坏了和谐社会的秩序。他认为恢复和谐社会秩序的唯一途径是“克己复礼”,并通过它达到“天下归仁”。这表明,他将“礼”看成和谐社会的规范,每个社会成员都在“礼”的规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拥有相应的权力和承担相应的义务,由此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即“仁”的境界:人自身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大自然和谐。
孟祥才
2007-08-06
从《潇洒桐庐郡十绝》看范仲淹的社会观
会议论文
董利荣
2018-11-16
被"虚拟化"的宋代云南?--《宋史·蛮夷传·西南諸夷》的再研讨
会议论文
林谦一郎
2018-07-27
论老子战略哲学思想
会议论文
老子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战略哲学思想。我们可以从道、大战略、军事战略等三个方面来把握老子的战略思想。老子的形而上的道为战略哲学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子的大战略和军事战略就是在道的基础上展开的。
陈良栋
2020-01-01
后记
会议论文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2014年9月135日在海口市召开,年会的主题是"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今年共征集到论文2447篇,经过学会各专业学术委员会和评审专家的认真评选以及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筛查,共有1179篇征文入选。本套论文集收录了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读论文和交流论文,包括论文目录和论文全文集(光盘版)。在本书付梓之际,学会对各位投稿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对各位审稿专家
2014-08-0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