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15765条数据
数典莫忘祖
报纸
张怀武所谓科举即产生于分科举人这一概念;所谓进士,意即进入士流。到唐代则全面推行科举取仕的办法。不仅保留进士科,还添设了秀才、明经、明法等科,到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还专门为选拔武官而设置武科制度。唐代科举的突出特点是十分重视试诗赋。进士科考试,分设杂文、贴经、策问三场。杂文规定为一诗一赋,而且是首场考试。唐代诗歌达到空前繁荣,上自皇帝,下至朝臣大都会吟诗作赋,并出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和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时的岑参、高适、孟浩然;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罗隐等一批大诗人。这和唐代科举重诗赋取士的政策导向有着重大关系。唐时的考场戒备森严,有卫兵守护。考生入场要搜身,以防夹带;要隔帘围坐,不得交头接耳。考试时间为一天,辰时入场,日暮交卷。做不完者,可限以再燃三根木烛,燃尽必须交卷。宋代的科举考试,沿袭唐代,但比唐代的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都有进一步的发展,规定也更加严密。设立的科目,主要是进士科、制科、词科等,此外还有明经、三史、明法、童子、武举以及“三舍法”取士等。所谓“三舍法”即将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生分为三等:分别为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上舍生又分上、中、下三等。进入国子监的学生,成绩优秀者升内舍生,内舍生再升上舍生。上舍生上等则不用参加科考,直接由吏部授官;上舍生中等免省试,直接进入殿试;上舍生下等则免州县试,直接进入省试。王安石变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世间称之为“变声律为议论”,即用时务策、论取代了诗赋。宋代重文,唐宋八大家,宋就占了六家,他们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宋代为严格考试制度,实行了针对考官的“锁院”和“封弥”。在整个考试期间,考官都得“锁宿”,和外界及家人完全隔绝,以防考试内容的泄漏和人情关系的影响。考卷上考生的名字、乡贯进行封糊,评卷官评定的卷子只有字号。然后由台官拆封出榜,公布殿试名单。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又规定殿试卷子要由誊录官依试卷原文誊录,再复送考官审定。元代是科举制度的衰落时期。元朝官吏的任用主要靠世袭和推荐。高级官员大多出自世袭化的蒙古人、色目人。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虽恢复科举考试,但蒙古人和色目人都要和汉人、南人分开进行。蒙古人、色目人从宽从优,汉人、南人从难从严。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考,但又不常举行,每次录用的名额很少。有元代九十八年,共举行科考16次,录取进士1135人。(未完待续)
2016-09-26
苏轼饮食诗赋中 的养生之道
报纸
主讲人:薛刚。诗赋作家,其文章取“清白高古”之法,为当世文字被镌刻、装饰最多的作家之一,余光中赞其“辞赋壮美,很有根底”,郑愁予称其文“很有诗意性灵”,曾应邀至海外知名高校讲授辞赋创作与应用。作品多次被央视播出,影响广泛。撰有《汉源辞赋》《裳裳者华》等多部诗赋集。时间:11月16日(周六)下午2:00地点: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取票地点:1、常州市图书馆门卫(联系电话:88104468)2、常州大剧院售票处(联系电话:85226666)取票时间:11月12日(星期二)
2019-11-12
广告
报纸
四川三苏矿泉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位于三苏故里眉山城西,是四川省地矿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的骨干企业。现有员工100余名,其中包括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在内的30多位水专家,是一支从事地下水开采的专业队伍。四川三苏矿泉有限公司的产品有:三苏桶装矿泉水、三苏瓶装矿泉水、三苏好运来桶装矿泉水、三苏好运来瓶装矿泉水。三苏系列矿泉水是罕见的高偏硅酸型天然健康矿泉水,偏硅酸含量高达87.95mg/L。入市以来,以其清甜纯正的口感、稳定的品质、优质的售后服务赢得了众多经销商及消费者的青睐。现桶装水经销点已扩展到一千余个,形成了覆盖全川、完善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年销售总量位居川内桶装矿泉水行业前三位。瓶装矿泉水更是远销北京、武汉、重庆等地。2004年初,公司率先在攀枝花米易设立了“四川三苏矿泉有限公司攀西分公司”,这一重大举措开创了四川水业圈地扩张的先河。早在1995年,“三苏泉”就被评为“四川名泉”;2001年,公司的“三苏泉”商标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成为四川省矿泉水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桶装水企业;2003年又被选为“四川省机关团体采购推荐产品”;2004年在川内水业中率先进行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三整合认证。2007年,被选为“四川省委省政府接待办指定用水”。2009年三苏矿泉水源被中国矿业联合委员会矿泉水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优质矿泉水源地”,成为全国第七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同年,公司三苏系列矿泉产品又被评为“四川名牌“产品,肩负起发扬四川品牌的光荣使命。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公司将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倾力打造“中国珍稀甜矿泉”。
2014-05-27
郑州西门外的一次别离
报纸
♣阿若下车的地方叫顺城街,3600年的城墙在脚下凝结。叠迭过往,一座巨大的牌坊矗立,游客穿梭往来。这里原本是商朝建都——亳的西城壕。城墙临壕修建,春秋、战国、唐、宋、明、清等朝代,一层一层地累筑,从未有过迁移。1927年,督军河南的冯玉祥下令扒掉城墙,填平城壕,铺成道路,因沿城墙而建,遂名顺城街。沿街徐行,不少特色美食店铺相继而开,人影如蚁,倒是造就了一方热闹的人间烟火。空气中的喷香,着实让人垂涎。行至西大街口,却见有一组二人的雕塑。原来是“苏轼别弟”。那时,穿城而过的西大街,将顺城街一分为二。两街交会处,即是郑州城的西门。古人轻死生,却重别离。长亭、古道、夕阳、远山等词,构成别离的基础镜像,在诗文中反复映现。苏轼兄弟的这一次离别,缘于宋仁宗嘉祐六年的一场考试。是年八月,在欧阳修、杨畋的举荐下,苏轼、苏辙兄弟俩参加了制科考试。这样的考试非同寻常,由皇帝下诏临时设置“制举无常科”考试科目,目的在于选拔各类特殊人才。策、论,秘阁六论通过后,宋仁宗在崇政殿“御试”:限当日完成三千字的策论一篇。兄弟俩选择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腹有诗书,才气难掩。唰唰唰……尤以苏轼为胜,如闲庭信步,对着策题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写了足足五千字,然后轻松交卷。嘉祐二年那场“千年龙虎榜”考试中,并不出色的苏轼,竟然在制科考试中一飞冲天。这场制科考试,只有三个人被录取:苏轼入三等,苏辙入四等,还有一个王介也入四等。制科考试入三等是什么情形?宋朝的制科考试共有五等,其中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虚设,并不真正录取人,一般情况下,录取的考生入第四等,落榜的考生入第五等,至于第三等,通常也不录取人。叶梦得在《石林燕话》中提到:“故事,制科分五等,上二等皆虚,惟以下三等取人,然中选者,亦皆第四等。”两宋300多年,科举考试录取了4万多名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只有41人。其中39人为四等,只有苏轼和吴育两人被录取为三等。三等之中还分“三等”“三等次”两个等级,吴育为“三等次”,苏轼自然比吴育更高一筹,成为宋朝立国300年第一人。吴育比苏轼早生30多年,做到了参知政事,位列副宰相。不过,苏轼制科考试大放光彩的时候,吴育已过世三年。苏轼自己对于这份成绩也很满意,他在《谢制科启二首》中开心地说:“非怀爵禄之荣,窃喜幸会之至。”欧阳修作为推荐导师,苏轼、苏辙两人制科考试同时入等,更是开心地夸赞:“苏氏昆仲,连名并中,自前未有,盛事!盛事!”读完苏轼、苏辙兄弟的试卷,宋仁宗喜不自胜,回到后宫后加菜、喝酒,高兴地对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纵观后来,皇帝的话算是应验了一半。苏辙后来任门下侍郎,相当于副相,位列宰执。苏轼却只做到了礼部尚书,与宰相还有一步之遥。对此,林语堂说:苏东坡的心始终没放在政治游戏上。他本身缺乏得最惨的,便是无决心上进以求取宰相之位,倘若他有意,他会轻而易举地弄到手的……但是倘若如此,他就是自己斫丧天性了。只是,苏轼由“直言极谏”科考试名扬天下,却因“直言极谏”这四个字,在官场漂泊沉浮一生。就因为这场制科考试成绩皆优,朝廷下令苏辙任商州军事推官,从八品;苏轼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事。大理评事是掌管刑狱的京官,正八品;签书判官是州府幕职,掌管文书,佐助州官,这是以京官身份做州签判,相当于中央下来的特派员。与他进士及第后未到任的正九品官职河南福昌县主簿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凤翔古称雍,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都294年,令人神往。初仕为官,又是去这么一个吉祥之地,苏轼自然是满心欢喜。那阵子,苏轼一家住在京城汴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父亲苏洵年纪已经较大,身体常有病痛。兄弟俩商量并征得父亲同意,决定向朝廷申请苏辙留在京城侍养父亲,苏轼则去凤翔赴任。冬天的天空有些阴沉,偶尔刮起呼呼的北风。苏轼带着妻子王闰之和不满三岁的儿子苏迈等家眷,前去赴任。弟弟苏辙从京城一路相送,边走边聊,一直送到郑州。这或许是历史上兄弟相送里程最长的一次。彼时的郑州为京城汴梁的辅郡,坐南朝北,高墙深壕,建筑华丽,交通地位十分重要。苏轼兄弟到达郑州时,天已将黑,遂在西大街上找了家居所住下。翌日天未大亮,一家人起来收拾停当。大车拉着家眷、孩子,苏轼兄弟牵马其后。青涩的穹宇下,街上少有路人。一行人沿着西大街往西走,到了郑州城西门,苏轼和苏辙停了下来。毕竟是人生第一次分别,二人心中都有些不舍,可又不知从何说起。“我这一走,也不知几时能回来。家里的大小事务全压到你一个人身上,你要更辛苦了。父亲的身体不怎么好,起居生活你要多操心……”大车已然先走,渐渐溢出视线。苏辙这才牵着马的缰绳,扶着哥哥跨上马背,宽慰几句之后,猛地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马飞奔起来,朝大车的方向追去。呆立良久,打理一下心绪,苏辙转身上马,踽踽独行而归。苏轼心里空落落的。骑行到一个高处,他勒住了缰绳,回头远远地望去,视线已被丘陵阻隔,但还能看见弟弟头上有些晃动的帽子,高高低低地起伏在山野间。想着弟弟在这样寒冷的天气衣着太过单薄,还要独自骑着马回京城,不禁有些忧愁挂牵。仆人劝解说,人生总是难免会有离别,何苦如此呢!苏轼仍不能排解,挥毫写下《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苏轼以诗题的方式,将他与郑州的牵连镌刻于历史册页,襟带着他与苏辙之间与世不二的深情厚谊。时光很清楚地流逝,没有一分一秒的糊涂账。苏轼别弟之处,早已不见西门及城墙的踪影。眼前是一片繁华广场,一座有故事的纪念塔,几栋高楼大厦,人、车往来不羁,显示着这里的热闹与喧嚣。天空中有几片云,在深蓝的背景下越发透亮,如绵,如雪,如锦。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多少有些迂腐做作的矫情。还好,苏轼、苏辙以雕塑的形式,将别离的故事鲜活在这里,给人一些念想、一点回味。站在顺城街与西大街交会的路口,我有些恍惚茫然,不知该向左还是向右。那个离别的冬日清晨,仿佛就在昨天。一种淡淡的忧伤,夹杂着一种幽幽的芬芳,霎时填满心间。
2023-10-09
品读苏轼人生 共话东坡家风
报纸
春风拂煦来,读书正当时。近日,一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东坡家风家训读书分享会在惠城区祝屋巷桃花溪庭院民宿举办。此次活动由东篱俱乐部与稻田读书会共同举办,近40名东篱俱乐部会员与稻田读书会会员、各界读书爱好者在春日午后齐聚一堂,共话“东坡家风”。此次分享会的主讲人是稻田读书会创始人、惠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李好。分享会上,一身古代文人墨客装扮的李好让大伙仿佛穿越到风雅的宋朝,与苏东坡来个“面对面”交流。“对于苏轼,我们相当熟悉。号‘东坡居士’的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苏轼的词豪放,本人豁达乐观又不乏柔情。苏轼的家风源于其祖上苏杲、苏序的扶危济困,继承了其父亲苏洵的‘诗书传家’‘志存高远’。在传承父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苏轼一门‘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良好家风。”李好分享道,苏轼用自己的所见所闻谱写了一篇篇千古名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而他的家训也穿越千年时光,让人们领略到他思想的进步与光辉。“苏轼寓居惠州两年七个月,处处关心惠州民间疾苦和地方建设,为惠州百姓做了许多实事,这是他家庭教育中‘孝慈仁爱’在现实社会中的体现。”作为现存“苏迹”最多的城市之一,时至今日惠州人依然能在游览苏轼遗迹、讲述苏东坡寓惠的故事中,深刻体会到苏轼一门“专于事物,读书正业;兄友弟恭,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以德”的优良家风。在分享的过程中,李好通过视频、PPT等形式生动展现了苏轼家风的故事,同时结合自己到苏轼故乡四川眉山游览“三苏祠”的例子,讲述了苏轼家风的源远流长。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或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或在本子上认真做笔记。会上还邀请了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顾问王崇勋分享他对“东坡家风”的感悟。“我对‘读书正业’有比较大的感触。读书应该读经典,通过‘先浏览再精读后背诵’来吸收书本里的有益知识。所谓‘正业’,这里的‘业’不只是说谋生的事业,更是指人的思想、行为。读书不是为了谋取功利,而是要做一个正当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我认为这也是苏东坡人生的写照。”在随后的自由分享中,大家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的家风故事,以及从父辈身上汲取到的人生力量。一名任职教师的读者分享道:“我的外祖父母、妈妈都是人民教师,从小我就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敬业爱业、默默奉献及仁爱的精神。当我成为一名教师时,我也按照这样的准则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希望也能如他们一般受人尊重,无愧于心。”一番发自肺腑的感言获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为让惠州市民更深入了解东坡文化,深刻感悟苏氏家风家训,惠州日报国际旅行社将于3月8日至12日推出“探寻东坡故里感悟家风家训——跟着东坡游眉山活动”,活动正在招募中,欢迎爱好东坡文化的市民报名。咨询电话:0752-2859370/2859372文/图东江时报记者陈家敏
2023-03-02
让社会处处充盈书香
报纸
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特别报道本版撰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肖姗姗成博边钰全民阅读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是一项营造书香社会的发展工程,是一项对民族精神进行塑形的灵魂工程,更是一项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4月26日上午,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在成都天府艺术公园正式开幕,大会将从4月26日持续至30日。开幕式上发布全民阅读倡议和多个名单自全民阅读工作开展以来,我省不断夯实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完善优化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主题阅读、品牌阅读活动,持续抓好阅读宣传推广,高质量建设书香天府。在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式上现场发布了《四川省2022年全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四川书香之家”名单、“书香天府金牌推广人”名单、四川省全民阅读“三个一百”示范工程推荐名单。开幕式上,“四川书香之家”代表刘迅、饶苏,“书香天府金牌推广人”代表米瑞蓉、傅天斌、李丹、谢彬,儿童绘本获奖代表王晨安,共同发出全民阅读倡议:让阅读深入社会各个角落,让社会处处充盈书香。伴随着全民阅读倡议的发布,现场气氛也达到高潮。随后,一出充满童真与童趣的儿童绘本表演《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以活泼新颖的形式演绎了家庭亲子阅读新场景,传达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需要做好情绪管理的理念。多个特色展示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全民阅读成果在天府艺术公园内,“川越书香长廊”“少年儿童绘本创意展”“全民阅读成果展”“古籍保护成果展示及互动体验活动”“互动阅读体验展”等多个特色展示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近年来四川全民阅读工作成果,营造出浓郁阅读氛围。在“全民阅读成果展”区,展示了全省全民阅读工作的成果与经验,以展板、视频和互动体验方式呈现,包括全民阅读成果图文展板区、21个市(州)全民阅读成果展示区、AR阅读区、视障阅读区、有声图书区、数字藏书区等。“川越书香长廊”则围绕四川优秀读书文化传统,以历史名人和新时代出版成就为线,沿天府艺术公园湖畔设置图书集市区、获奖图书展示区、历史名人展板展示区和四川特色文化互动展示区,展示四川厚重的全民阅读底蕴。“互动阅读体验展”以“书香成都·翰墨飘香三千年”为主题,设置“诗婢家”主题体验区、文创集市、名家名作展示区、古风互动阅读区、数字阅读体验区,组织开展书法、绘画、制香、诵读等体验活动,联合本土潮玩社群展示汉服和阅读文化。“少年儿童绘本创意展”展示四届四川省少年儿童绘本创意活动获奖学生的优秀原创主题绘本,体现“以阅读促创作”理念,现场开展创作者讲解、作品打卡、“知绘计划”阅读文创抽奖等互动活动。现场互动吸引众多年轻读者古籍文化这样“活起来”“印刷时,要用巧劲,墨色涂抹要均匀……”4月26日,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一场由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古籍保护成果展示及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读者前来打卡。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尝鲜的读者动手体验了汉画像砖、汉瓦当、夹江年画等主题的传拓和雕版印刷。走近古籍修复亲身感悟古籍文化“活起来”作为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的子活动,古香古色的“古籍保护成果展示及互动体验活动”热度颇高,前来体验的读者将点位围得水泄不通。6岁的刘秦明月兴致勃勃地体验了拓印和雕版印刷。墨色轻轻涂在雕版上,纸张拓印后,一幅带着墨香的年画作品跃然纸上。尽管手上沾满了红色油墨,他却顾不上擦拭,赶紧让父亲刘帅给自己拍照,纪念雕版印刷“初体验”。“太开心了!”刘秦明月说。在刘帅看来,这种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也让大家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经典魅力。对于活动如此受欢迎,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资深古籍修复专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袁东珏也格外高兴。除了现场演示古籍修复技艺,她也会和读者交流,回答疑问。“通过这种形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古籍修复,也亲身感悟到古籍文化如何‘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注古籍、保护古籍的氛围,也能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袁东珏说。68个数字资源库让古籍走出“深闺高阁”四川是古籍资源大省,目前拥有古籍收藏单位138家、现存汉文古籍23万部187万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46部、四川省珍贵古籍名录373部。四川省图书馆馆长王龙介绍,在古籍修复阵地的建设上,我省成立省古籍修复中心,推动省内文博单位建设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探索建设微型古籍修复室,并在崇州、阆中等地开展试点,抢救性修复古籍4万余册(件)。四川古籍修复技艺成功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全省5名古籍修复师成功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蜀学蜀刻蜀藏为重点,我们还推动了未刊稿抄本、巴蜀珍善本、巴蜀学人著述等珍贵古籍的整理出版与学术研究。”王龙介绍。在古籍数字化利用上,我省利用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契机,不断提高古籍资源开放共享水平,已完成数字化古籍7.4万册,建成数字资源库68个,推进《洪武南藏》等古籍数字化重点项目。2022年,四川人的阅读状况如何?成年居民每天阅读纸质书20.56分钟在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四川省2022年全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既反映了四川居民的阅读现状、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也准确评估了全川全民阅读的公共服务水平,为高质量推进书香天府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成年居民综合阅读水平四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次调查从2022年启动,通过4套问卷对全省21个市(州)的居民进行调查访问,最终回收有效样本10081份。报告显示,四川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居民阅读总指数为68.27点,居民个人阅读指数为72.88点,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64.01点,与个人阅读指数相比,公共阅读服务指数的增幅更大。在四川,成年居民综合阅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年居民包括纸质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2.4%,图书阅读率为52.7%;四川成年居民的阅读基础向好。成年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91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67本。82.1%的成年居民认为,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阅读是重要的。全省成年居民,平均每人每天花费在阅读纸质图书上的时间为20.56分钟。阅读方式78.6%的成年居民通过手机阅读四川成年居民中的数字化阅读发展尤为迅速。成年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8.3%。2022年,四川有78.6%的成年居民通过手机阅读。同时,阅读方式日趋多元化。22.1%的成年居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14.9%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7.3%倾向于“听书”,6.6%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39.1%则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报告显示,全省未成年人阅读基础良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5.2%,人均图书阅读量为9.74本。75.0%的0—8周岁儿童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67分钟陪孩子阅读。满意度对全民阅读活动和公共服务较满意四川人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诉求较高,有72.1%的成年居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成年居民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知晓率为72.9%,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参与度为58.9%,对参与过全省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满意度为79.2%。此外,四川城乡居民对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使用满意度较高。城镇成年居民对居住的街道有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等至少一种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知晓率达44.2%,农村成年居民对农家书屋知晓率为22.6%。在使用过以上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城镇成年居民中,公共图书馆的使用满意度最高,为73.9%。在使用过农家书屋的成年农村居民中,有79.3%的村民对农家书屋表示满意。一条“长廊”展示四川全民阅读历史底蕴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现场,一条长长的“川越书香长廊”成为当天活动的亮丽风景。这条长廊围绕四川优秀读书文化传统,以历史名人和新时代出版成就为线,展示了四川厚重的全民阅读历史底蕴。“川越书香长廊”由“书香时空”和“书香空间”构成,全长约400米。“书香时空”以文化名人展板区为核心,呈现川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历史传承。展板上,李白、杜甫、苏轼、杨升庵、陈子昂……以非常传神的画像亮相现场,同时展示的还有他们的生平事迹,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观看、热议。“书香空间”的图书集市区吸引了散花书院、成都时代出版社、新华文轩等在此陈设大量图书,供读者翻阅和购买。此外还有“获奖图书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四川获奖图书信息,包括历年来四川各出版社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国好书、中国图书奖的图书。《〈格萨尔王传〉大全》《让兰辉告诉世界》《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瞻对》《广韵疏证》《悬崖村》……这些川版好书的封面被放大展陈在现场,一本一本,蜿蜒向前,成为读者和市民争相打卡拍照的人气之地。两份名单57户家庭和98人入选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了“四川书香之家”“书香天府金牌推广人”名单。来自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等19个市(州)和教育厅、省国资委、省图书馆的57户家庭获得“四川书香之家”荣誉称号;米瑞蓉、傅天斌、李丹等98人当选“书香天府金牌推广人”。为展现基层群众的读书传统和读书风采,更好发挥阅读榜样推广作用,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了“书香天府·全民阅读”第四届书香之家和首批金牌推广人推荐活动。“三个一百”全民阅读示范工程推荐名单出炉4月26日,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发布了2022年四川省全民阅读“三个一百”示范工程推荐名单65个,包括阿来书屋等29个全民阅读特色阅读空间(特色图书馆)、“木铎金声·典亮达城”经典读书会等28个优秀案例、“东坡小书童·读城”等8个研学示范项目。三苏家风“吹”进全民阅读大会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后,“三苏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弘扬:《中国有三苏三苏家风家教》新书发布会”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中国有三苏三苏家风家教》是四川组织实施“三苏文化出版工程”后出版的首套三苏文化图书,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该系列书籍是一套旨在发挥三苏文化育人作用、激励少年读者培养家国情怀的家风家教主题读本。该书将三苏家风家教精神融入三苏生平故事之中,引导中小学生认识、理解、领悟三苏家风家教的内涵,将其融入学习生活,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四川教育出版社社长雷华表示,《中国有三苏三苏家风家教》以生动的故事、精美的插画,给了学生很好的家风家教启蒙,可以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接下来,四川教育出版社将进一步推出更多针对学生的三苏文化读物。”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教育出版社目前已经启动《中国有三苏三苏家风家教》“走出去”工程,推动三苏文化走向世界。
肖姗姗 成博 边钰
2023-04-27
举行清明公祭三苏文化活动
报纸
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田秀忠)3月30日上午,郏县2016(丙申)年清明公祭三苏文化活动在三苏园景区举行,来自郏县社会各界和山东、安徽及洛阳、许昌等地的苏氏宗亲以及众多游客共1500多人参加了活动。上午9时许,公祭活动开始。“刘山巍巍,汝水潺潺;国迎盛世,人逢泰安。岁序丙申,惠风如兰;时在清明,追思连绵……”郏县政协主席王亚军恭读了祭文,参加公祭活动的全体人员向三苏陵三鞠躬。之后,身着古装的学生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大江东去》《水调歌头》等诗词,表演了《我爱苏东坡》《明月几时有》等词伴舞。本次活动由郏县政协、郏县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主办,郏县文化旅游局和教体局、茨芭镇政府承办。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缅怀三苏,慎终追远,进一步光大三苏勤政廉政精神,弘扬三苏为民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丰富的人生经历、深邃的哲学思想、卓越的政治实践、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三苏文化。苏轼、苏辙的遗骨和其父苏洵的衣冠安葬于郏县县城西北23公里处的小峨眉山下,这个地方现在建成三苏园景区。
2016-04-01
那些苏东坡的新年记忆
报纸
东坡肉。三苏祠晚香堂。虽然三苏祠正在经历建祠以来最大的修缮,市民想在春节期间入祠与三苏一起共度新春佳节是不可能的了,不过,不用进馆,我们也能和苏东坡一起过年。据苏学专家介绍,苏东坡是个全才,不仅诗词文出众,也是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美食家。东坡肉、春鸠脍芹菜、天门冬酒等美食佳酿,都是出自苏东坡之手,给新年增添了很多年味。美食家的“新年菜单”苏东坡不仅会吃,而且会发明创造。相传他发明改进的菜肴有“三十二味”,如今,一些菜肴还端上了年夜饭的餐桌。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学专家曾枣庄告诉记者,著名的“东坡肉”,就是大家爱吃的一道“团圆美食”。曾枣庄介绍,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当时,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东坡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工程闲时,东坡先生便命人制作“东坡肉”招待工人。工程完毕后,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东坡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此后,苏杭一带过年过节,招待客人便爱做一盘“东坡肉”。“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是‘东坡肉’起源于他被贬黄州时,如今黄州以北三十华里处的黄陂县(1999年时已改为黄陂区),当地百姓过年过节也有吃东皮肉的传统。为此东坡也写有《猪肉颂》一词。”曾枣庄说,“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过年过节确实因苏东坡而有了变化,这让我们的年过得更有韵味,更有年味。”三苏祠博物馆内,如今还藏有明清古籍《东坡全集》,记载了有关东坡肉做法的打油诗《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难忘“母亲的味道”在东坡先生新年菜单中,还有一道地道川菜——春鸠脍芹菜。苏东坡曾在其代表作之一的《东坡八首》中写道:“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写诗时,苏东坡左迁黄州任团练副史,没有实权,俸禄低微,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好在朋友替他向官府求来一块荒地,于是安之若素的苏东坡拖家带口的过起了陶渊明般的生活。开荒,取名东坡,盖草房子,取名雪堂。一日天寒大雪,苏东坡在自己菜地发现一寸嫩绿色的芹菜,于是他便想“这芹菜什么时候能长起来,好脍春鸠吃呢。”三苏文化研究研院副院长刘小川说:“春鸠脍芹菜是苏东坡在家乡眉山时,母亲和妻子为他做过的一道菜,春鸠就是斑鸠,那时斑鸠没有现在这样精贵,吃的时间大概在过年后。”取斑鸠胸脯肉,精切细丝,再切芹菜、姜丝、丁香干丝若干,用鸡蛋清拌好斑鸠丝,搁芡抓匀,锅中烧热茶油,将斑鸠丝投锅里炸散捞起,将芹菜、姜丝、丁香干丝清炒,八成熟时,复投入斑鸠丝,佐盐、胡椒粉、葱花合炒。芹菜的清香、鸠丝的鲜嫩外加家乡的辣味……难怪苏东坡念念不忘。在黄州,苏东坡又用“楚蕲”代替“蜀芹”,将这道菜流传了出去。酿酒大师的“新年特供”苏东坡爱酒,但和爱饮酒的文人相比,他绝对是“轻量级选手”。曾枣庄教授曾这样描述东坡喝酒:“苏东坡最开始是饮少辄醉,到最后只能把盏玩乐了。”虽然酒量不行,但这丝毫不影响苏东坡对酒的喜爱,他常常自酿佳酿,邀请朋友品尝。他曾以蜜酿酒,写以《蜜酒歌》揭秘“……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可是让苏东坡“自我感觉良好”的蜂蜜酒却让朋友尝过后腹泻不止,原因是“蜜水腐败者尔”。(载于叶梦得《避暑录话》)。虽然有一段酿酒“黑历史”,但这不影响苏东坡成为酿酒大师,刘小川告诉记者,东坡一生酿制成功的酒有十余种,他的《东坡酒经》里包含了制曲、用料、用曲等酿酒内容,“说他是酿酒大师,当之无愧。”被贬儋州后,苏东坡曾在新年之际用天门冬酿制成功了天门冬酒,天门冬酒是一种绝佳保健酒,如今,海南一带常饮此酒,并把它作为过年过节的宴饮佳品。
2016-02-06
苏轼也爱的剡藤纸重现江湖
报纸
■记者李苏英前不久,嵊州市奇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商浩洋接到浙江省博物馆的电话,指名要剡藤纸用来修复古籍,商浩洋挑了几张寄过去,一周后得到回复,对方说很适合修复古籍。剡藤纸,浙江传统名纸。亦称“剡藤”、“剡纸”、“溪藤”。唐、宋时,越中多以古藤制纸,故名“藤纸”。剡藤纸以薄、轻、韧、细、白,莹润光泽,坚滑而不凝笔,质地精良著称。到明代,剡藤纸消失,“今莫有传其术者”。苏轼《孙莘老求墨抄亭》诗:“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由于剡藤纸是纸中珍品,用之者众。剡中日夜砍伐古藤,使其生长不及伐多而日渐减少。到宋嘉泰年间,剡藤纸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剡中竹纸,名声盖过了剡藤纸。关于剡藤纸,明朝成化、弘治年间的《嵊县志》中说:“今莫有传技术者”。至此,中国纸之珍品——剡藤纸,因技术失传而趋于绝迹。失传多年的剡藤纸是怎么重新面世的?这和嵊州一位书法爱好者有关。商浩洋从8岁开始,每天都要练字,对纸张有特别的感情。2009年,在一次拍卖会上,商浩洋在现场看到一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产于安徽的纸张,竟然拍出了8万元的高价。这让他吃了一惊,开始关注起“纸”这个行业。商浩洋通过查阅书籍发现,书上对纸有“神纸”、“妙纸”之称。而“纸之妙纸,越之剡藤”。至此他才知道,在“纸史”上负有盛名的剡藤纸竟然产于嵊州。他决心投入到剡藤纸的恢复中。他花了三四年时间,走遍大江南北,广泛收集手工纸的制作技艺,收集手工纸张三十来种,甚至连尼泊尔的“写金纸”,他也想方设法收集来了。收集了手工纸张的造纸技艺后,他对各地的纸张也有了充分的了解。比如南方潮湿,纸张特别容易腐烂。而尼泊尔的“写金纸”,原料里有狼毒草,把狼毒草根与茎皮的纤维加入纸浆里,纸张就不会腐烂,防虫蛀鼠咬,等等。随后,商浩洋又隔三岔五跑去北京轻工学院,向中国手工纸权威研究者刘仁庆讨教剡藤纸造纸术,刘仁庆赞其为“中国研究手工纸200人里,最年轻最用心的一位。”在做足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后,2015年年底,商浩洋和工作人员去嵊州西白山采伐藤条。西白山木深树茂,要在树林里采伐藤条,谈何容易。很多时候,他们手上遍布大大小小被荆棘划破的伤痕。经过无数次试验,2016年3月21日,剡藤纸制作成功了!那天,中国美院的一大帮书画家,等在实验室门口。当一刀闪着洁白光泽的剡藤纸捧出来后,大家挽起袖子,饱蘸笔墨,泼墨挥毫。今年3月,在第十四届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的金庭笔会上,墨汁飘香,笔会上所用的纸就是剡藤纸。目前,剡藤纸采取网络销售和实体店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推介剡藤纸,更要推介嵊州文化产品,让剡藤纸再次焕发异彩。”商浩洋说。
■ 记者 李苏英
2017-07-11
抢抓工期保春灌
报纸
紧张施工。□赵颖特约通讯员陶广汉文/图“修复了百家堰,以后生产用水就方便了!”3月18日,看到模具构架浇筑的堰埂正在升高,挖掘机、装载车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作业,东坡区三苏镇望苏村9组村民李元斌满怀期待。前段时间,李元斌为了果树浇灌用水愁坏了。百家堰灌区涉及全村7个组800余户农户的生产用水。去年,由于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拦河堰埂被冲毁,全灌区失去水源。加上开春以来,一度干旱少雨,李元斌家的4亩爱媛进入盛花期,就面临缺水难题。“多亏村上安排统一抽水,才解了灌树保花的燃眉之急。紧接着,河堰修复工程就开工了。”李元斌说。望苏村党委书记邓柯说,村两委自2月中旬开始,动用了3台抽水机,24小时作业,从百家堰抽水。一个多星期时间,缓解了1000多亩果树的浇灌之急。“我们早有修复百家堰堰埂的打算,只因资金缺口太大,无力实施。”邓柯说,“如今,东坡区安排了160万元的水毁工程项目资金,终于使百家堰水毁修复工程得以动工实施,工程预计4月底前完工。届时,全村将恢复自流灌溉,让广大农户生产用水再也不用愁了。”据三苏镇水利站负责人王朝珍介绍,该镇今春将安排修复水毁工程56处,总计由区上投入水毁工程项目资金960万元。截至目前,已动工18处,其余正在陆续动工。按区上要求,将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水毁工程修复,确保正常蓄水,满足春灌用水需要。
陶广汉 文 图
2021-03-2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