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15765条数据
志愿者送温暖 关爱留守学生
报纸
本报讯(记者黄馨月)7月8日,东坡区三苏乡迎来了四川农业大学阳光雨露支教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并举行了暑期“快乐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公益活动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50余位中小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据了解,此次暑期“快乐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公益活动将持续十天,志愿者将开设舞蹈、体育活动、学习辅导、手工、绘画、兴趣爱好培养等丰富的课程。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志愿者们将详细了解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促使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快乐健康地成长。
2016-07-14
小学生大数据分析苏轼,值得称道
报纸
�陈进红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连小学生都会使用大数据分析问题了,此刻的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已经OUT了呢?适逢苏轼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的一组小学生对苏轼进行了大数据分析,而且还写了论文《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让网友看呆。一边网友们惊呼现在的小学生真是逆天了,一边又有网友质疑,这八成又是家长代劳的成果吧。其实不必惊讶,论文里写得很清楚,“我和爸爸一起”,“在爸爸的帮助下”。所以不必过分质疑,第一,清华附小这次的苏轼课题研究其实是在教育界早已风行的一种创新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性学习)。第二,清华附小是中国最好的小学之一,他们的父母多是就职于清华的高知人群。站在最优质教育资源的肩膀上,生产出这样的作业也不足为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要研究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法或答案的“开放性”项目或问题,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工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家长在其中扮演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信息源。两种方法都强调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过程和结果)来进行评价。在国外,这样的作业布置几乎已然成为常态。美国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有做项目的作业,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主题,再给一份指引和要求,上面列出了一些要点,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是:要有创意。近年来,在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各种观察性、探究性学习以五花八门的形式出现在了中小学的学习中,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让研究性学习作业变成了让家长抱怨的奇葩作业,比如为了最终展示出的作业形式好看,最终让家长越俎代庖成了“枪手”。面对这种开放式的研究学习,家长试问,自己可以花多少时间和心思指导孩子探究性学习,而老师也不再是知识权威形象,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方法与能力更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而非这个作业展现的形式有多么漂亮。所以,这就有了两种声音,一边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才小学就会用大数据分析苏轼,一边却又抱怨自己孩子的家庭作业成了家长作业。创新人才培养呼唤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开放性成为学习的显著特征。何时当这种研究性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研究性课程成为小学生日常作业,当我们不再惊呼这样作业的诞生,我们的教育或许离创新型人才培养真正进了一步。
2017-10-12
苏轼《功甫帖》 被证系伪作
报纸
九字拍出5000余万苏轼《功甫帖》被证系伪作今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成交的苏轼《功甫帖》已抵上海,计划明年在上海龙美术馆公开展出。20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透露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经过鉴定与考证,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新民)
2013-12-22
苏轼传世画作元宵节亮相 辽博开免费夜场
报纸
苏轼两幅传世画作之一《潇湘竹石图》,元宵节将亮相辽博“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洛神赋图、瑞鹤图展出至3月14日,3月16日至3月28日期间展出高仿复制品。辽宁省博物馆近日发布“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展览延期及展品调整公告。《潇湘竹石图》元宵节将亮相辽博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于2020年12月2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这是史上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为满足观众的观展需要,“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延期到2021年3月28日结束。按照《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有关要求,根据辽宁省博物馆与相关博物馆签署的文物借展协议,以及部分书画类展品文物保护的需要,将对目前展出的部分文物,定期进行调整。其中,中国美术馆藏的北宋苏轼潇湘竹石图将于2月26日“登陆”辽宁省博物馆,展出至3月28日。《潇湘竹石图》为北宋苏轼创作的绢本水墨画,是苏轼两幅传世画作之一。因此,《潇湘竹石图》弥足珍贵,现藏中国美术馆。1961年邓拓先生以《燕山夜话》所得稿费,加上变卖手中24幅古画所得的款项购得该图,并于1964年将其捐献给中国美术馆。此次《潇湘竹石图》在“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中展出,是该图首次离开中国美术馆,展出时间为2月26日至3月28日。对于观众来讲,在辽博就可以一睹该国宝风采,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洛神赋图、瑞鹤图展出至3月14日展品调整公告还涉及的展品有辽宁省博物馆藏的北宋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这两件国宝级文物将展至3月14日,3月16日至3月28日期间展出高仿复制品;上海博物馆藏的北宋苏轼、文同(传)古木怪石图、墨竹图,将展至2月25日;辽宁省博物馆藏的东晋佚名曹娥诔辞和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两件文物则展至2月28日,3月2日至3月28日期间展出高仿复制品。元宵节开免费夜场此外,辽宁省博物馆昨日还发布消息称,今年元宵节,辽宁省博物馆将开免费夜场。本周五(2月26日),辽博延时开放至20:00,19:30停止入场。同时,在元宵节当天,辽博为观众准备了互动活动,届时,观众不仅可以看展览、赏文物,还有机会参与各项文化活动。辽博将推出包括“花灯嘉年华”在内的四场社教活动,手把手教小朋友和家长制作元宵花灯等节日纪念品;还有四场特色讲解活动,同样精彩。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
2021-02-23
加大巡查力度 确保社区整洁美观
报纸
本报讯(张瑞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允浩)为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常态化工作,连日来,东坡区大石桥街道苏辙社区积极开展各项查漏补缺工作,确保辖区环境整洁美观、道路秩序井然。广泛宣传,营造迎检氛围。社区进一步加大文明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知晓率,入户宣传文明城市应知应会内容,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广告宣传栏、微信业主群、在小区发放文明手册等资料,提高辖区居民群众的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形成人人参与的复评迎检氛围。查漏补缺,抓好落实整改。在细化分工的基础上,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多条线配合,形成合力。一方面,网格员督促各小区物业公司对照迎检标准,集中开展消防通道堵塞清理、环境卫生死角整治、消防设备定期检查等工作。另一方面,网格员对辖区商铺内环境卫生、证照是否齐全、商铺铺面广告是否规范整齐等进行查看,对不规范的商铺登记记录,责令整改。同时,包保单位、志愿者分组分时段组织人员对辖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共享单车乱停放、游商占道经营进行巡查整治。
王允浩
2021-10-19
苏轼的书法成就与启示
报纸
陶梅生苏轼的书法成就:苏轼书法以楷书和行书闻名于世,又以行书为最佳,《黄州寒食诗帖》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为四大家之首。时至今日,人们对其书法的评价极高,经久不衰。苏轼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历代都有书法家评论,褒多贬少。对书法和人品评论甚高。苏轼书法的特点:苏轼的书法特点可总结为四:一是书法丰腴劲秀,粗壮有力,外肉内骨,绵里藏针。二是执笔用笔独特。他提出“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三是破规探径,敢于革新,大胆启用新工具,新手法,新思路。四是讲究情寓于书,尚意求趣,不拘法度,不事雕琢,追求心到即手到,用最好的形式表达最适合的内容,自然天成。苏轼艺术成就的成因:苏轼取得如此高的书法艺术成就,绝非偶然,有其个人因素和深刻的社会背景。政治上的失意,使这个才气横溢,心怀大志的才子很快对文艺大感兴趣。美学思想成就了书法。苏轼一直提倡“自然天成”的审美观。追求书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同时,他认为书法工具和手法只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是形式,而内容则是书法的灵魂,最好的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2017-01-04
宋徽宗的《瑞鹤图》是否带来了祥瑞
报纸
□翟翔赵洪南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时值上元节次夕。都城开封张灯结彩,烟火升腾,皇宫正门宣德门前更是光彩争华。忽然,一群仙鹤翱翔空中,鸣声悦耳,盘旋良久,向西北飞去。人群仰首瞻望,惊叹称奇。此时,宋徽宗恰至而立之年,元宵仙鹤来仪,他觉得好似上天对他“统治有方”的嘉许,就亲自提笔描绘这番景象,留下传世之作《瑞鹤图》。跨越900多个春秋,2020年12月,《瑞鹤图》出现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瑞鹤图》在唐宋八大家最小的苏辙离世当年绘成,此次展出意在铺垫当时宋文化的底色。”副馆长董宝厚介绍,宋徽宗一生绘画作品众多,流传至今全球可能仅有包括《瑞鹤图》在内的3件作品为其亲笔所作。人们流连于精美画作,更神往于背后故事。《瑞鹤图》诞生时,宋徽宗治下的北宋并不宁静。1101年~1105年,河南地区连经蝗灾;1108年~1110年,湖北地区遭受干旱,弃子者“不可胜数”;1105年,奸臣蔡京的爪牙开始通过苏州应奉局搜求奇花异石,用船运入开封,号称“花石纲”,江南怨声载道。1102年起,宋徽宗数次下令在皇宫及全国立元祐党籍碑,将反对新法的苏轼、苏辙等列为“奸党”毁禁他们的著作。假币泛滥、通货膨胀亦不断加剧。宋徽宗在1111年的诏书中承认“钱益轻,物益重,公私受害,不可胜言”,称百姓因此“流移失业,不得以相生养”。1112年,仙鹤来仪,令日夜期盼祥瑞以保皇位稳固的宋徽宗喜不自胜。画面底部,他在象征至高皇权的宣德门主楼以及两侧朵楼屋顶描绘祥云萦绕,隐约透着红色。画面中上方,朗朗蓝天里的仙鹤飘逸灵秀,分布基本左右对称。“宣德门正上方群鹤环绕的中央位置,四只鹤的飞行朝向组成一个璇玑的形状,这是道的象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研究员谈晟广认为,崇奉道教的宋徽宗以此构思表明自己“受天明命”。事与愿违。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北上。北宋灭亡,《瑞鹤图》不知所踪。在元、明时期短暂出现后,它于清乾隆年间纳入皇家收藏。清朝灭亡后,《瑞鹤图》被末代皇帝溥仪偷运出宫,辗转收藏在长春伪满洲国皇宫。抗战胜利前夕,溥仪仓皇出逃仍不忘带走这件国宝。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沈阳为苏联红军俘获,《瑞鹤图》被我军收缴,成为辽宁省博物馆今日镇馆之宝之一。《瑞鹤图》完成的1112年,苏辙逝去;也就在这一年,宋徽宗将蔡京召回开封,再次任为宰相。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说,苏辙晚年遭受打压,深居简出,极少见客,朝廷虽对其逝去“良深震悼”,但三苏文集仍被禁止流传。今天,我们有幸于900余年后的这场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中,近距离感受苏辙等先贤带给中华文脉的滋养。1135年,宋徽宗卒于位于今日黑龙江哈尔滨的五国城囚所。而今,他笔下的这群仙鹤光彩依旧。不知宋徽宗的最后时光,可曾想到1112年遇见它们的那个元宵次夕,又可曾悔恨自己奸贤不分呢?明朝初年,《瑞鹤图》此时为蜀王朱椿珍藏。僧人来复奉命在画上所题的最后几句话似已回答此问:“一朝中原成永诀,五国城高卧风雪。此时老鹤如可呼,便欲骑之上天阙。”
翟 翔 赵洪南
2020-12-25
从千年三苏祠感悟文化自信
报纸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走进三苏祠的游客,会首先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重要讲话。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了解当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情况。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的故居。穿越千年,百亩古祠缘何能够映照中华文化?先贤智慧怎样启迪新时代的哲思?观照古今,答案清晰而坚定。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据新华社成都6月9日电)开栏的话: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多次在地方考察时调研当地特色文化和历史古迹,对中华文化自信自强、中华文明永续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6月9日起,新华社开设“习近平的文化足迹”栏目,记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文化建设的故事,反映新时代全国各地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凝聚起新征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2023-06-10
图片新闻
报纸
近日,在东坡区瓜子巷、苏祠路、蓬莱中路,马路中间黄色标识线换成了橙、黄、蓝三种色调的“彩虹线”,橙、黄、蓝三种色调的彩虹线无限延伸,远远望去就如同彩虹一般,形成了“彩虹路”。据悉,“彩虹路”不仅改善了城市颜值,扮靓了整条街道,也为交通文明添了“彩”。同时将沿线的AAAA级旅游景区三苏祠、纱縠行、东坡特色餐饮串联起来,游客来到眉山通过“彩虹路”就可以逛三苏祠赏美景、拍美图、品美食,深度体验三苏文化,感受眉山风土人情,领略千载诗书城的魅力。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鹏摄
杨鹏
2021-10-19
苏轼苏辙后人与平阳
报纸
民国《平阳县志·职官志一》民国《平阳县志·苏伯衡传》民国《平阳县志·职官志一》陈正印苏轼、苏辙兄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声名赫赫的“唐宋八大家”,兄弟俩加上父亲苏洵,一家人竟然占了三席。尤其是苏轼,他是个文艺全才。他散文、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为官也颇有政声,深得百姓喜爱,“苏堤”“东坡肉”名垂千古,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苏辙则曾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立朝为公,声望很高。本文谈及的则是他们的后人与平阳的不解之缘。平阳县丞苏然应是苏轼五世孙隆庆《平阳县志》是平阳县现存最早的县志。书中“职官”载有宋县丞苏然,并注为“东坡后”,表明苏轼的后人苏然曾任宋朝平阳县丞。而后,顺治、康熙、民国各版《平阳县志》也都有载。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所载,很可能系因循旧志,其可靠性应该不成问题。然而,苏然生平如何,在平阳政绩如何,书中不着一字,且也不知其究竟为苏轼几世孙,令人抱憾。关于苏轼的儿子,据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和《宋史·苏轼传》,有苏迨、苏迈、苏过三人。关于苏轼的孙子,据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韩元吉《朝散郎秘阁修撰江南西部转运副使苏公(岘)墓志铭》和晁说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过)墓志铭》,有苏箪、苏符、苏箕、苏筌、苏筹、苏篑、苏籥、苏籍、苏节(節)、苏笈、苏簟(《宋史》苏轼传附苏过传作“筚”)、苏篴、苏竺(《宋史》作“箾”),可考者计十三人。关于苏轼的曾孙,据《苏岘墓志铭》,知有苏峤、苏岘,为苏过长子苏籥之子。其中苏岘过继给苏迨早亡之子苏篑为嗣子。又据苏山《先公(苏符)行状》,苏符有八子,南渡后惟剩苏山一人。名可知者仅有三人。关于苏轼的玄孙,据《苏岘墓志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周必大《文忠集》,知有苏枘、苏格、苏柘、苏极、苏栘、苏杞、苏植、苏朴,可考者计八人。关于苏轼的五世孙,也据《苏岘墓志铭》,仅知苏岘有“孙男五”,不知名。此后,更无从稽考。那么,苏然是苏轼的几世孙呢?从以上所列看来,苏家取名,同辈皆有相同的偏旁,如苏轼兄弟从“车”,其子从“辶”,其孙从“竹”,其曾孙从“山”,其玄孙从“木”。苏然皆无所属,看来只能是苏轼五世孙及之后了。苏轼生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到南宋完全灭亡的帝昺祥兴二年(1279),不到二百五十年,按一世三十三年计,大约传至第七世(即其六世孙)。也就是说,苏然最大可能是苏轼的五至七世孙。再来看苏辙的后代。根据相关文献材料,其子为苏迟、苏适、苏逊,其孙有苏简、苏籀、苏筠等,其曾孙可考者有苏谔、苏诵、苏谅、苏诩,其玄孙可考者有苏森、苏林、苏麓、苏郁(鬱),其五世孙有苏熙、苏照等,其六世孙有苏圭、苏在等,其七世孙有苏镇、苏镐等。苏轼、苏辙后人两相对照,惟有曾孙起名方式不同,苏轼曾孙从“山”,苏辙曾孙从“言”,到玄孙又相同,皆从“木”。而从苏辙四世孙至七世孙,还可发现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规律。至此,笔者以为可推测苏轼后人也有这个规律,苏然之“然”从“灬(火)”,当为苏轼五世孙,与苏辙五世孙苏熙、苏照同辈。即若以苏轼为第一世,则苏然为第六世。苏然作为苏轼五世孙,从年代上算来,任平阳县丞应在南宋中晚期。那么他在此任前后还担任过什么职务,发生过什么事情,只好寄希望于各地文史资料的进一步发掘了。苏辙九世孙苏伯衡曾客居平阳苏伯衡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史学家。关于其家世,宋濂《太史苏平仲文集序》云:“平仲名伯衡,其先居眉。自文定公(苏辙)长子徽猷阁待制迟来知婺州,遂家焉。今为婺之金华人,去文定公九世矣。”刘基《苏平仲文稿序》云:“平仲于文定公为九世孙……”可明确苏伯衡是苏辙九世孙。据邓旻《苏伯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考证,从苏辙到苏伯衡世系实为“苏辙-苏迟-苏简-苏谔-苏林-苏照-苏在-苏镐-苏友龙-苏伯衡”,由于过继关系,谱系又为“苏辙-苏迟-苏简-苏谔-苏林-苏熙-苏圭-苏镇-(嗣)苏友龙-苏伯衡”,十分明晰。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十·流寓·苏伯衡传》载:“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人。宋门下侍郎辙之裔也。博洽群籍,为古文有声……洪武十五年十一月来平阳,寓县南岭门之清泉庵,林与直、谢泰来辈与之游,邑士多谒铭其先墓。十七年春还。二十一年聘主会试,事竣复辞还,寻为处州教授,遂居平阳。坐表笺误,下吏死。有集十六卷,宋濂、刘基皆为之序。”传文多有夹注,征引确当,可知苏伯衡曾两次寓居平阳,第一次是洪武十五年(1382)十一月至十七年春,计一年多时间;第二次是任处州教授时,便定居平阳,直至被朱元璋借故杀害。苏伯衡来平阳应该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慕名来游南雁荡山。其《望云亭志》有“余游南雁荡,次于平阳间”,可见那时平阳于他是初来乍到,并且首先是去南雁荡山寻幽览胜。二是应谭济之邀。据其《送谭镇抚调平阳序》,早在洪武四年(1371)谭济戍金华时,苏伯衡便与他订交,并结下深厚的友谊。洪武七年(1374),谭济调任温州卫平阳所镇抚,两人应无法相见。直到过了八年,即洪武十五年(1382)冬,苏伯衡踏上赴平阳的行程,两人方得畅叙旧情。苏伯衡为谭济写的文章还有《谭济传》《谭君小像赞》《谭氏家谱序》《谭氏三子名字说》《湘南清趣轩记》,基本是在平阳时所写。三是拜会老友。除了谭济之外,苏伯衡的老友还有平阳税课使江西奉新人余可立、陇州知州平阳人孔克勋等。苏伯衡一到平阳便居住了近一年半时间,应该是因为他比较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并结交了很多朋友,有前辈理学家赵良震,有待他亦师亦友的原蒙阴主簿林与直、原平阳奕元帅府照磨谢复元,还有孝子张正、书法家陈聪、画家金与贤等。不管是地方还是军方官员,也不管是平阳本地人还是寓居平阳者,都对他尊重有加,以能请到他写文章为荣。而他在这一年多里为平阳人和宦居平阳者写的文章就有近百篇,真可谓文思泉涌,灵感迸发,可能这也是他对平阳恋恋不舍的原因吧。至于苏伯衡任处州教授后定居平阳的相关情况,由于目前所见资料较少,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平阳州学教授苏垲是苏辙六世孙民国《平阳县志·职官志一·元学职》有州学教授苏垲,未详何人。其实苏垲是苏辙的六世孙。据《金华晚报》相关文章,近年曾在金华祝丰亭出土一方墓碑,墓主正是苏垲。该墓碑已断为两截,碑文也有残破无法辨认处,但还能读出大致的内容。据该碑文,苏垲,字伯清,晚号书隐,系苏辙六世孙。他生于宝祐元年(1253),卒于延祐七年(1320),享年六十八岁。而据《延祐四明志》,苏垲曾于至大元年(1308)任庆元路儒学教授。这样看来,他任平阳州学教授大致应该在大德年间(1297-1307),因平阳在元贞元年(1295)始由县升为州,首任州学教授为黄岩人盛象翁。结语眉山“三苏”的三个后人,分别在宋、元、明三个朝代来到平阳,或宦居,或侨寓,各自成就了与平阳的一段缘份。其实平阳现当代也有“三苏”的名目,指的是数学家苏步青、学者苏渊雷和画家苏昧朔。人们合称其为“平阳三苏”,应也有追慕眉山“三苏”的意思。其中苏渊雷先生因写诗喜欢叠韵,当今有评论家还谓其有乃祖东坡之风,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风趣的说法罢了。至于他们是否为“三苏”后人,并不明确。那么,“三苏”还有没有其他后人也曾经与平阳结缘,或早已在平阳安居乐业了呢?由于资料的缺乏,目前尚不得而知。而我们敬爱“三苏”,乃是敬重他们的人品乃至行事风格,喜爱他们留下的文艺作品。无论姓苏与否,有志者都可以成为“三苏”的传人!
2019-12-03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