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15765条数据
重在中国风
报纸
给国际海底地理实体起一个中国名字,是中国海洋科技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在国际海洋事务中话语权的象征。目前,中国已经命名了100多个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是指基于对海底地形的精确测量,根据国家的法律、规章及国际组织的相关技术规则要求,赋予海底地理实体一个标准名称。中国2010年正式开展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工作,中国大洋协会确定了以《诗经》为主、以中国历史人物等为辅的命名体系。《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对应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海底的中国名字最多,许多出自《诗经》的名字文字优美、意蕴深厚。例如,在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采薇海山”和“维嘉海山”是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的两座海山。在中太平洋海山区,四座相邻的平顶海山分别取名为“如竹”“如松”“如翼”“如翚”。在西北印度洋中脊,还有一组用中国古代乐器命名的海山:“玉磬海山”“排箫海山”“庸鼓海山”“万舞海山”“烈祖海山”。中国古代诗人名字则给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带来了东方的诗情画意。名字取自“诗仙”李白的“太白海脊”“太白海渊”位于西经101度、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海隆上。取自“三苏”的“苏洵海丘”“苏轼海丘”“苏辙海丘”位于北纬8度、西经146度附近的东太平洋上。在北纬7度、西经145度的东太平洋上,还有“王勃圆海丘”“杨炯海丘”“卢照邻海丘”“骆宾王海丘”。为中国古代航海和文化传播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名字也被“镌刻”在国际海底。为纪念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在东太平洋上命名了一座“郑和海岭”;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著有《西洋番国志》,记录了郑和船队所经各国的风土人情,东太平洋有“巩珍海丘群”“巩珍圆海丘”。鉴真是中国唐代著名高僧,多次东渡日本,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在东太平洋我国命名了一座“鉴真海岭”;著名高僧法显根据亲身经历撰写了《法显传》,我国在中太平洋海山区命名了一座“法显平顶海山”。为中国科学事业和海洋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也在国际海底千古留名。在西北印度洋中脊,中国发现的一系列断裂带中,有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命名的“徐霞客断裂带”,有以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命名的“郦道元断裂带”,有以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命名的“李四光断裂带”,有以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命名的“竺可桢断裂带”。在东太平洋,还有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张炳熹院士命名的“张炳熹海岭”,以开发南海西沙、南沙的先驱者郑庭芳命名的“郑庭芳海山群”等。此外,中国还选择一些珍稀树种作为海山的名字。例如,在中太平洋莱恩海岭,命名了“水杉海山”“银杉海山”“柔木海山”等。(记者张建松)新华社“科学”号4月19日电
2018-04-20
四川眉山:苏辙公园别样美
报纸
12月4日,四川省眉山市,苏辙公园景色美丽。中新社发姚永亮摄
2022-12-13
总投资15亿元的美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26日正式开工
报纸
奠基仪式现场。本报讯(记者刘娟文/图)2月26日,石佛河畔项目暨美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奠基仪式在东坡区永寿镇举行,标志着这个总投资15亿元的项目正式开工。现场人气爆棚,不仅邀请到了意大利众议院前议长、中意友好协会主席—艾琳·皮维蒂,还邀请到了中国台湾著名歌手费玉清,《星光大道》评委、冠军歌手陈乃甄,“天仙妹妹”尔玛依娜等明星到场助阵。据介绍,该项目占地3000亩,由国内外顶级设计团队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原则,三苏文化为亮点,按照国家5A级景区为标准设计建设,是一个以三苏历史文化、生态趣味为特色,集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主要由“研学旅行综合体”“机动游乐主题乐园”“水世界主题乐园”“珍奇动物近景体验园”“汽车、摩托车、房车文旅综合体”“海、陆、空生态酒店群”“国际垂钓竞技中心”“寻味中国美食城”"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组成,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优质场所,更是学生研学旅行、团队拓展训练、集体旅游的理想基地。据悉,该项目分三期进行。一期建设内容包括:中国首个研学旅游综合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镇、中国农耕文化博物馆、当地著名农作物采摘体验园、大型青少年拓展基地。二期建设内容包括:国际垂钓中心、钓鱼竞赛圆塘、观赛及休息区、滨江生态公园、高端餐饮、室内钓鱼馆、停车场、钓鱼练习场、玻璃江漂流体验配套用房、玻璃江游船码头等。三期建设工程包括:婚庆休闲综合体、滨水半岛度假村、生态养殖实验区等。预计一期项目将于2020年5月正式建成开业。奠基仪式现场,不仅有摩托车、直升飞机的展示,各位明星们的表演也很吸引眼球。特别是中国台湾著名歌手费玉清的演唱,更让现场观众尖叫起来。艾琳·皮维蒂表示,很高兴来到山清水秀的眉山市,很荣幸参加美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开工仪式。她来过四川好几次,对四川也了解一些,不过刚刚才知道这里是著名诗人苏东坡的家乡。她很高兴,马可波罗老先生700多年前没发现的美丽,今天让她体验到了。一路走来,古色古香,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建筑、美丽的风景和现代的城市融为一体,一幅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意大利是欧洲重要的文化旅游国家,具备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美乐湾项目的合作也拓展了眉山与意大利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此后将在旅游文化、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等方面,引进更多的意大利投资客商,同时,将不遗余力地把美丽的眉山带给意大利,带给世界。
2019-02-28
自办文艺演出 丰富老人生活
报纸
本报讯(记者王允浩)近日,东坡区三苏镇东舘村老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自办文艺演出,为全村老年朋友们送去了节日的欢声笑语。“此次文艺演出不仅活跃了节日的气氛,丰富了村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老年人的沟通交流,更让老人们感觉到了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村老协会长王志平说。文艺演出结束后,村老协还为老人们组织开展了坝坝宴。老人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大家彼此间增进了感情,对美好生活更加充满了期待。
2017-11-03
墨彩有情藏画图
报纸
□彭忠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人苏轼对唐人王维诗作的评价。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诗具有画意美、音律美和禅意美的特点,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新的高度。与王维类似,苏轼在文、诗、词、画、书法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特别是在词方面,被誉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例如苏轼曾被誉为古今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了“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等月夜江上的壮美景色。我们在吟诵和品味这首词的时候,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呈现相关的画面,这就是苏轼豪放词的魅力所在。教授王万发认为,词与画,一个是语言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词以语言文字记述论说、表情达意,婉约与豪放兼具;画用线条图案模山范水、绘景状物,含蓄与直观并存。画绘心意人情,既绘山川小景,又描人物花鸟,山间野趣的万物勃发,长街闹市的悲欢离合,以画写意,叩生命价值;词亦抒发胸臆,既写风花雪月,亦歌壮志豪情,血染山河的丹心报国,纵情山水的惬意人间,以词抒情,感人生百态。在宋代,词从地位不高、为人所鄙,到风雅异常、广有受众,其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与此同时,画的时代变迁、风格更易也不容忽视。王万发出版的《“画境”与“词心”:宋代词画艺术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包括“情志词画寄,境中引深思”等六章,是一部深入解读宋代词、画关系的艺术史学著作。全书精选郭熙、马远等人的约100幅画作,苏轼、柳永等人的200余首宋词,梳理山水、人物、花鸟等词、画题材在两宋的传承与发展,阐发词与画中的主体情怀与文化意蕴。作者多维透视词、画关系,从题词画和词意画这两个类型入手,探讨二者在艺术意蕴、意象意境、表现技法等方面的相互交融。带领读者领略宋代词画的艺术魅力,分析宋代词与画的寄托情结,体味宋人出尘入世的雅趣。“墨彩有情藏宋画,造化有灵山水境”,本书是一部深入解读宋代词、画关系的著作,着力于“画境”与“词心”的相互对照,从文学与图像关系视角探讨宋画与宋词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作者指出,宋代词与画是中国文艺皇冠上光彩夺目的一颗巨钻,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宋画,天真质朴,雅致清新,历千年而犹自美丽;宋词,婉转低回,心绪悠远,经万世而情意绵长。词中有婉约者、豪放者、花间者,一词一句诉人情百貌;画中有山水者、人物者、花鸟者,一笔一墨绘万物自然。艺术家笔下的千里江山、小景山水、繁荣汴京、田园渔猎、道释人物、货郎婴戏、历史故事、文人仕女……这些形象千姿百态、形神兼备。词与画中描绘的主要题材如山水、人物以及花鸟,在两宋时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以山水画为例,宋人善绘山水,远景似在咫尺,近景精妙细致。然山水风光之美不在于尺幅大小,它们各有“可爱”之处。大、高、远是一种境界,小、低、近也不失艺术价值。作者认为,宋画能与宋词一样,表现既广阔又细微的万物,盖因两者都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彭忠富
2023-12-18
宋徽宗的《瑞鹤图》是否带来了祥瑞
报纸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时值上元节次夕。都城开封张灯结彩,烟火升腾,皇宫正门宣德门前更是光彩争华。忽然,一群仙鹤翱翔空中,鸣声悦耳,盘旋良久,向西北飞去。人群仰首瞻望,惊叹称奇。此时,宋徽宗恰至而立之年,元宵仙鹤来仪,他觉得好似上天对他“统治有方”的嘉许,就亲自提笔描绘这番景象,留下传世之作《瑞鹤图》。跨越九百多个春秋,2020年12月,《瑞鹤图》出现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瑞鹤图》在唐宋八大家最小的苏辙离世当年绘成,此次展出意在铺垫当时宋文化的底色。”副馆长董宝厚介绍,宋徽宗一生绘画作品众多,流传至今全球可能仅有包括《瑞鹤图》在内的三件作品为其亲笔所作。人们流连于精美画作,更神往于背后故事。《瑞鹤图》诞生时,宋徽宗治下的北宋并不宁静。1101至1105年,河南地区连经蝗灾;1108至1110年,湖北地区遭受干旱,弃子者“不可胜数”;1105年,奸臣蔡京的爪牙开始通过苏州应奉局搜求奇花异石,用船运入开封,号称“花石纲”,江南怨声载道。1102年起,宋徽宗数次下令在皇宫及全国立元祐党籍碑,将反对新法的苏轼、苏辙等列为“奸党”,并毁禁他们的著作。假币泛滥、通货膨胀亦不断加剧。宋徽宗在1111年的诏书中承认:“钱益轻,物益重,公私受害,不可胜言”,称百姓因此“流移失业,不得以相生养。”1112年,仙鹤来仪,令日夜期盼祥瑞以保皇位稳固的宋徽宗喜不自胜。画面底部,他在象征至高皇权的宣德门主楼以及两侧朵楼屋顶描绘祥云萦绕,隐约透着红色。画面中上方,朗朗蓝天里的仙鹤飘逸灵秀,分布基本左右对称。“宣德门正上方群鹤环绕的中央位置,四只鹤的飞行朝向组成一个璇玑的形状,这是道的象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研究员谈晟广认为,崇奉道教的宋徽宗以此构思表明自己“受天明命”。事与愿违。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北上。北宋灭亡,《瑞鹤图》不知所踪。在元、明时期短暂出现后,它于清乾隆年间纳入皇家收藏。清朝灭亡后,《瑞鹤图》被末代皇帝溥仪偷运出宫,辗转收藏在长春伪满洲国皇宫。抗战胜利前夕,溥仪仓皇出逃仍不忘带走这件国宝。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沈阳为苏联红军俘获,《瑞鹤图》被我军收缴,成为辽宁省博物馆今日镇馆之宝之一。《瑞鹤图》完成的1112年,苏辙逝去;也就在这一年,宋徽宗将蔡京召回开封,再次任为宰相。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说,苏辙晚年遭受打压,深居简出,极少见客,朝廷虽对其逝去“良深震悼”,但三苏文集仍被禁止流传。今天,我们有幸于九百余年后的这场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中,近距离感受苏辙等先贤带给中华文脉的滋养。1135年,宋徽宗卒于位于今日黑龙江哈尔滨的五国城囚所。而今,他笔下的这群仙鹤光彩依旧。不知宋徽宗的最后时光,可曾想到1112年遇见它们的那个元宵次夕,又可曾悔恨自己奸贤不分呢?明朝初年,《瑞鹤图》此时为蜀王朱椿珍藏。僧人来复奉命在画上所题的最后几句话似已回答此问:“一朝中原成永诀,五国城高卧风雪。此时老鹤如可呼,便欲骑之上天阙。”(新华社沈阳12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 翟翔 赵洪南
2020-12-24
《苏东坡传: 一蓑烟雨任平生》
报纸
《苏东坡传:一蓑烟雨任平生》由四川省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小川撰写,以苏轼的人生轨迹为线索,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赏析,用大量史料和文学性语言描绘了苏轼的一生,忠实而生动地叙写了苏轼的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讲述了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曲折人生,为读者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是了解苏轼、研究苏轼、赏析苏轼的重要作品。刘小川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
2021-01-17
张亚可:种下红“火”日子
报纸
□本报记者孙书贤文/图8月22日,在郏县三苏园景区南边的天成洼村火龙果种植基地,碧绿的枝条间,一个个火龙果如同红灯笼,构成了一幅美丽丰收图。“老铁们,我们的火龙果采用人工除草,施用的是农家有机肥,不喷洒任何农药,采摘下来即可食用!”种植基地主人张亚可刚在直播间做了介绍,粉丝们就纷纷提问,直播间人气爆棚。放弃厨艺回乡创业张亚可今年30岁,郏县茨芭镇天成洼村人,家中兄妹三人。由于家庭条件不好,2006年初中毕业后,作为长兄的张亚可就去了县城跟着堂哥学习厨艺。2008年,学徒工张亚可在县城一家饭店上岗,月工资1500元。在饭店里干了两年,张亚可感觉自己手艺不精,萌生了外出学习的念头。2010年过罢春节,张亚可只身来到北京,找了一家饭店边干边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厨艺大有长进,视野也开阔很多。正当他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不适,闻到油烟味就呛得咳嗽。张亚可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虽然没有发现异常,但再也闻不得油烟味,只得含泪放弃了苦学数年的厨师行业。2018年春节,张亚可在网上发现种植火龙果这个致富项目。他思索着,由于储存和运输限制,运往北方的火龙果一般是七成熟就被采摘装车,口感不如完全成熟的。要是能在家乡建大棚种植火龙果,不仅能避免这些缺点,还可借助三苏园景区的优势,吸引游客到棚里进行体验式采摘。有了可行性的市场分析,加之去郑州附近的火龙果种植园参观考察,他坚定了创业的信心。说干就干,张亚可多方筹资30多万元,在村西租了20亩地,建起了4座温室大棚,引进了“大红三号”“富贵红”“密炫龙”等优质火龙果品种,并从附近村养羊大户家里收了30车羊粪,腐熟后用三轮车拉到棚里,再一锨一锨施到垄沟里当底肥。为了节省资金,他和父亲两人动手开挖了从家里机井到种植大棚的500米地埋管管沟,铺设了地埋管道和滴灌设施。随后他和妻子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火龙果终于定植下来。此后,他认真观察火龙果长势,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从书本上学、从网上查,并虚心向山东师傅请教。经过精心管理,张亚可种植的火龙果很快开花结果,由于口感纯正、品质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购买,25元/斤(1斤=500克)的高价仍然供不应求,当年就实现了15万元的收入。致富不忘回报乡邻张亚可介绍,火龙果种植见效快,果实分批成熟,从当年7月可以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进入盛果期后,可连续采摘18年至20年。由于管理精细,去年张亚可种植的火龙果提前进入盛果期,亩产7000多斤,且果品口感特别好,甜度一般在20度以上,最高可达到23度,其中“密炫龙”品种在2019年台湾火龙果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当年他种植的5亩火龙果收入达到20万元。劳作之余,张亚可开通了直播间,现场向粉丝推荐自己的火龙果,并毫不保留地介绍种植和管理技术,例如何时枝条打顶、掐尖打顶有啥好处等。“以前总觉得10万元、20万元是个天文数字,现在看来也不算啥。”如今张亚可不但偿还了创业时欠下的外债,还开上了轿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今年,张亚可种植的火龙果又喜获丰收,通过网络订单、快递邮寄等,疫情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收入。张亚可在创业致富的同时,还安排了本村的张伟、李海川、李水流3个贫困户就业,使他们每月增收1500元。渣园乡的关军营去年在张亚可的帮助下种植了4亩火龙果,实现了致富梦,“亚可为人热情,他往返奔波几十公里义务上门提供技术指导,真是一名好的致富带头人”。张亚可说,他将继续租地扩建温室大棚,把火龙果产业做大做强,免费为更多人提供技术服务,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好。
孙书贤 文 图
2020-08-26
让东坡文化可触摸可感知
报纸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蒙11月17日,首届东坡论坛在眉山开幕,多名苏学专家围绕三苏家风家教的时代传播与社会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挖掘三苏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此前一天,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回老家眉山演出,群众在家门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当下,多个学术交流、文化惠民活动正在眉山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月初,2023眉山市“东坡文化月”正式开启,活动按照“群众的节日、文化的盛宴”理念,举办首届东坡论坛、“诵东坡爱眉山”东坡诗词大会、“东坡大舞台”群众广场舞展演等系列活动,贯穿整个11月,进一步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眉山不断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锚定打造“一心三地”目标,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活化、教育传承、转化利用等方面工作,推动东坡文化在眉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东坡文化,探寻时代表达“东坡文化月”期间,眉山举办了东坡书法国际交流会议,来自俄罗斯、韩国、伊朗、日本四国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文史专家、书法艺术家围绕苏东坡书法进行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苏轼的法帖很早就传入日本,他是深受日本大众喜爱的书法家之一。”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浅野泰之介绍,通过对日本江户时代、中国宋代四大书法家的法帖出版情况进行梳理,发现日本人对苏轼楷书情有独钟。国际交流会议是眉山做深苏学研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苏祠博物馆联合高校对三苏父子特别是苏轼的诗词文赋、书画音乐等开展深入研究,相继出版《苏轼全集校注》《苏轼书法全集》《苏海漫游——东坡文化研究丛书》等著作,邀请全国知名的“苏学”研究者开展“东坡大家讲”讲座。三苏祠博物馆还搭建专家智库,组建学术委员会,全面搜集整理三苏文化相关资源,孵化一批权威学术成果。从学术论坛、学术著作到专题讲座,眉山为“苏学”研究提供了优质的学术研究土壤。这背后,则是眉山对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深远规划。去年以来,眉山相继出台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相关决定,发布了《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明确提出打造“一心三地”目标。眉山强化保护三苏遗址遗迹,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统筹推进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加快三苏祠片区旧城更新、周边环境整治、眉州古城墙项目建设;推进省市共建三苏文化研究院,成立三苏祠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联合四川大学共建东坡书院,做深做实三苏文化研究和文艺创作。在探索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表达方面,眉山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东坡文化为源头活水,创作推出一系列东坡题材主题文艺精品,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音乐剧《苏东坡》、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等,对三苏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创新载体与传播渠道的呈现方式,打造出文化新热点,让三苏文化与不同年龄群体碰撞出思想“火花”。活动喜闻乐见,文化浸润人心11月16日晚,在眉山市会议中心,作为“东坡文化月”主题活动之一,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上演。整场演出两个多小时,生动细腻的表演让观众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掌声。“表演非常精彩,真是不虚此行!”眉山市民李女士说,不仅票价亲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好剧,感受艺术的魅力,这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活动。同样的夜晚,伴随着一阵阵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或庄严饱满或温柔委婉的乐曲声渐次响起,一场沉浸式音乐会在眉山东坡水街穿越盛世水舞台上举行。这也是“东坡文化月”的一项主题活动——四川爱乐乐团推出的文明实践公益交响音乐会。“这是我第一次现场欣赏专业的交响乐演奏,演奏者技艺高超,乐曲引人入胜。”眉山市民胡雪纯感慨,音乐会让自己释放了工作、生活中的压力,给自己带来了美妙的精神享受。不只是文艺表演,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也在同步开展。以三苏文化为主旋律的“诵东坡爱眉山”东坡诗词大会通关赛在眉山各县(区)如火如荼开展,累计超过23万名选手参赛。此外,“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回望东坡”全国书法名家书《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精品展、“眉山故事少年说”讲说比赛……各类活动覆盖不同群体。让东坡文化可触摸、可感知。一年多来,眉山开展东坡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六进”系列活动,并将活动写入眉山20件民生实事。“我们把‘六进’活动作为均等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持续培育深化东坡特色系列群众文化品牌。”眉山市文广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眉山在各类公共文化空间组织开展“东坡大舞台”“我读苏东坡”“东坡小书童”“苏娃讲苏府”“苏娃艺术荟”等东坡文化品牌活动1000余场,东坡文化走出书斋、走近百姓、走向生活,进一步丰富了东坡文化产品供给,也激发了东坡文化发展活力。
张蒙
2023-11-23
诗句欣赏
报纸
吊百岁诗仙纪弦先生去世袁南生得知纪弦仙逝信息,草诗一首,以表哀思。化鹤诗仙中美哀,百年文苑折雄才。热风浩浩热风劲①,诗志泱泱诗志开②。波漾流溪声韵远,星驰宇宙哲声来。我为纪公常感叹,月光如水自徘徊。注:①纪弦1948年由上海赴台湾,曾编辑《和平日报》副刊《热风》。②纪弦1936年创办《诗志》杂志。鹃城诗草(二首)陈洪坤江城子读杜甫诗感怀攀顶望岳成绝唱。漫游长,苦情戕。读书万卷,无奈漏雨霜。抓丁愁恨悲难当。三吏凶,三别伤。愁兵燹诗圣祈禳。李白怅,思故乡。为民呼号,草堂梦断肠。广厦寒士夜喜雨,诗史名,日久长。学句七韵再谒三苏祠五月怀城访苏祠,私衷久慕名人居。千载诗书城中走,三苏史迹振心绪。披风榭边咏宏词,云凌楼侧感壮语。直杆挺拔弟兄桤,相亲挚爱夫妻榆。蕴奇蓄秀出一门,诗文茗画同韵律。忍泪再拜大文豪,深知名士多抱屈。最念中秋明月夜,把盏吟哦大江去。注:鹃城,四川郫县别称。竹城抒怀(三首)张国良美丽安吉中国梦美丽乡村画中行,安且吉也是文明。风情小镇名声远,优雅竹城传神韵。生态高地出天真,文化沃土育精品。人间天堂宜人居,梦圆中国好前程。修竹文韵春雨润原野,新笋乃发生。强劲拔节立,向上欲登云。一卷无字书,千载传文明。万端皆上品,节义满乾坤。竹海颂茫茫竹海翠无边,竹我依依紧相连。生生不息根底厚,和谐抱团终成林。
2013-08-23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