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15765条数据
从“苏轼”到“苏东坡”:困境中的心灵淬炼与文化突围
报纸
羊城晚报记者夏杨“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世人的印象里,苏东坡是个超然豁达、安闲自适的人,有大才,又有烟火气,可敬又可爱。不过,这不是他的全貌。成为“苏东坡”之前的“苏轼”,还曾是个目空一切、心比天高,却四处碰壁的人。经历仕途坎坷、人生波折和心灵淬炼之后,他才成了后来的样子,成了中国文化中最为光芒四射的士人形象。出生于四川眉山的苏轼,21岁同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一道,奔赴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参加科举。当年,兄弟俩双双高中进士,一脚踏进仕途。宋仁宗的原话是:“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尤其是,苏轼的大才,得文坛盟主欧阳修赏识,被其视为自己的传人。宰相韩琦也说:“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重臣们对这个后生都爱护有加。然而,年少轻狂的他,曾私下里对弟弟说:“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这舍我其谁的架势,没把别人看在眼里。赴任凤翔签判时,太守陈公弼就看这愣头青“不顺眼”,要求他反复改公文。他内心不平,曾作诗讽刺。写《凌虚台记》时,再写讽刺之语。然而,陈公弼对这篇文章一字未改。苏轼惊讶之余方知,太守的有意“为难”,只为磨炼其性情,对他实有知遇之恩。对此苏轼一生感激。自小饱读儒学经典的他,如孟子一样好辩,有浩然气,遇不平事忍不住要发声。于是在朝廷里,他是个出了名的炮筒子。这性子迟早要碰壁。他的政治对手王安石,是个目的性很强的改革家,在宋神宗支持下,变法风风火火展开。对新法有意见的人,一律受打压。这种情形下,多次弹劾、讽刺王安石,驳斥新法的苏轼,只得自请外放,出走江湖。真正的打击还在后头。新派势力为肃清政敌而罗织罪名,当时在湖州知州任上的苏轼被抓捕回京投入大牢,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转瞬间政坛新星沦为阶下囚,这对苏轼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实在难以接受。心灵炼狱之火熊熊燃烧,他痛苦地挣扎、反思……经臣僚说情,4个月后,身心疲惫的苏轼走出天牢,踏上了贬谪黄州之路。虽捡回一条命,但其内心煎熬仍在持续。两首《寒食诗》,记录了他在黄州时的心境:“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在黄州,苏轼不仅遭受仕途坎坷的精神打击,还有来自经济上的沉重压力。作为犯官罪臣,他的俸禄没了,一家老小怎么活?从小衣食无忧的他,竟沦落到为吃饭发愁的地步。困境中的苏轼想起了东晋的陶渊明。陶渊明辞官而去,回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到这些,他心头闪过一丝亮光,愁容中泛出微笑。他终于打开了心窗。他走向城东,在荒废之地辟出田园,并在旁边建起房舍。房子修好时正下大雪,便谓之“雪堂”。看着自己的立身之地,他又想起陶渊明。于是心头一动,以这块城东坡地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就叫“东坡居士”。自此之后,年少轻狂的苏轼不见了,他走向人间烟火,走向普罗大众。生活中,他和僧道为友,和农夫为伴。他在田间种果蔬,去市井买脊骨,自创菜肴,酿制新酒,还乐在其中,自称“人间有味是清欢”……不断反思过往,苏轼的内心世界逐渐转变:他看淡了名利,不再为仕途忧虑,不再心存执念,不再苛求自己……他安适自在,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与洒脱。看淡了人生沉浮,他在文艺世界里纵横驰骋。静谧的夜里,他视通万里、畅游古今,历代先贤、万古明月、滔滔江河,都成了能对话的朋友,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喷薄而出……再后来北宋政局改变,他被召回庙堂,先后任吏部、兵部、礼部尚书……后又遭贬惠州、儋州。对这些变故,苏东坡已云淡风轻。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谨守内心,襟怀苍生。同时在文坛大放异彩:词开豪放一派,“苏辛”并称;文列“唐宋八大家”;书为“宋四家”之一……他走向中国文化深处,并成了其中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
夏杨
2020-10-30
访问交流增了解 参观考察促合作
报纸
本报讯(记者蒋萍)7月6日—7日,以色列地区合作部司长哈什姆·侯赛因率以色列地区合作部官员及梅法洛特财团一行,深入我市三苏祠博物馆、中国泡菜博物馆、经济开发区新区、彭山果怡农业等地,参观考察我市旅游、农业、文化、生物制药等产业发展,并希望与我市建立长期多方面交流合作。在三苏祠博物馆和中国泡菜城,考察团详细了解了眉山的历史文化及泡菜产业发展。在经济开发区新区,考察团深入两家生物制药企业,实地了解我市生物制药高端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在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彭山果怡农业,考察团品尝了葡萄,并实地察看了滴灌等农业技术。考察中,考察团成员对我市历史悠久的文化、完备先进的基础设施、高端技术领域的探索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表示赞叹。“这次考察看了很多地方,涉及很多领域,让我们感受到了眉山广阔的发展前景。”哈什姆·侯赛因表示,以色列乃至整个中东地区与眉山都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领域,这些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工业,还有旅游、文化、高端制造业等方面。他将把在眉山的所见所闻带回以色列,将以色列优质的企业团队介绍到眉山来,并希望与眉山建立多方面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
2017-07-08
我市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报纸
本报讯(朱雪虎记者王允浩)2018年,我市各区县积极加大森林防火经费投入,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灭火物资储备,夯实森林防火基层前沿阵地,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加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全市6个区县总共投入1200余万元用于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前端信息采集监控点建设,进一步提高野外火源监控能力。加强涉林景区森林防火标准化建设。全市6个区县总共投入200余万元用于辖区内重点景区森林防火标准化建设,2018年已完成国际竹艺城、瓦屋山景区、五龙山景区、三苏湖、寿星谷等涉林景区森林防火标准化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彭山区、青神县等区县对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市本级投入55万余元,各区县共投入100余万元购置和充实了一批防灭火物资装备,并对老旧机具进行了更换和维护。
2019-01-03
纪录片《定风波》播出 聂远演绎苏轼儒者情怀
报纸
7月31日至8月4日,5集纪录片《定风波》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晚8点档播出。该片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体现了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者情怀,突出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从政业绩,也展示了他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领域卓越的建树,以独特视角带领观众走近这位千古名家,抒其天下之志,品其诗与远方。值得一提的是,聂远对苏轼的塑造非常亮眼,在苏轼的每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聂远的诠释都做到了形神兼备,使苏轼的影视艺术形象有了新的坐标。据北青网
2023-08-02
眉山望“三苏”
报纸
□蒋子龙四川眉山的风景名胜资源极其丰富,而且具备丰厚、扎实的文化传承。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三苏”了。“三苏”父子,早已成为当地一张独特的文史名片。“三苏”的称号,专指北宋三位文化名家:父亲苏洵,儿子苏轼与苏辙。据史料记载,苏洵出生于眉山城西南隅的纱縠行私第。苏轼、苏辙,也出生于此。苏轼曾在此生活多年,后来,他的多篇诗文均回忆儿时在此生活的鲜活场景。随着历史风云变幻,元代,“三苏”故居改宅为祠;明末,又毁于兵火;直到康熙四年,也就是1665年,才在原址重建起“三苏祠”,建筑主体包括飨殿、启贤堂、木假山堂与瑞莲亭等。有一年冰心散文奖的颁奖地点,就选在了东坡故里。要知道,眉山堪称中国散文之乡,初来此地,人们会情不自禁思考散文的源头、散文的传承与散文的意义。真应了“三苏祠”的那副名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国的散文创作,从“诸子百家”,到北宋的欧阳修、苏东坡那里,迅速抵达了创作的高峰。四川眉山,是古人与今人遥相呼应的地方,古老的眉州文化熏陶滋养了“三苏”父子。如今,“三苏祠”已成为眉山的一大文化亮点。当地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令人流连忘返。所谓人杰地灵、文化传承,绝非现代人的空穴来风。眉山培育了身负奇才的苏氏父子,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诗书画三绝的苏东坡,这位德才兼备的文学艺术家,也确实令自己的故乡引以为豪。以“三苏”为代表的北宋文学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今天的“三苏祠”,没有变成浮躁的景点,而是“修旧如旧”,保留了宋代建筑的古风古韵,原汁原味地传承了“三苏”遗风,使得“三苏”文脉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曾多次到过“三苏祠”,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其实,最不能也最不敢提的,恰恰是内心各种各样的希望。毕竟,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灵魂久驻此地。“三苏祠”当中,藏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每段故事,都蕴含着余温尚在的历史与思考。假如我提出一些空泛的希望,恐怕就是思维放肆、行为失当了。前些年来眉山时,曾说过一句话:文章缺豪气,千里拜三苏。再来“三苏祠”,无疑要潜心学习,期望沾一沾先贤的灵气。清代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三苏祠”匾额,赫然在目。门柱两侧,依然留有一副名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其实,无论如何解读历史,无论现实怎样变迁,大名鼎鼎的“三苏文化”,都称得上一座难以逾越的“文化高山”,值得后人悉心体味、潜心钻研。
蒋子龙
2023-06-09
东坡文创特色旅游商品走进西昌
报纸
东坡文创特色旅游商品广受欢迎。(资料图片)本报讯(曹霞记者梁昊)7月26日,《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博览会、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推介活动在西昌举行,众多眉山景区、企业带着东坡文创产品、特色旅游商品走进会场进行展览,参加相关主题活动,受到参会嘉宾广泛关注。“这个盒子里是什么?”“手册里印的是苏东坡的诗词吗?”“东坡味道是什么样的?”嘉宾们对展示的东坡伴手礼盒、东坡泡菜、三苏祠文创产品、茂华巧巧核桃糖、雪花酥、千禾酱油等特色旅游产品兴趣浓厚,不停地提问。“东坡伴手礼盒中包含有精美的东坡文化手札、新奇的景区VR眼镜、美味的东坡特色小食品。”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嘉宾们解说,积极推荐宣传东坡旅游。随后,参展的眉山景区和企业还参加了凉山火把狂欢、邛海开海节、观看《阿惹妞》实景火秀等配套活动。通过凉山彝族传统火把节暨《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西昌博览会平台,眉山与其他地区的参展商进行了互动交流,进一步宣传推介了东坡旅游资源、特色旅游商品、优秀文创产品,提升了眉山知名度、影响力。
梁昊
2019-08-07
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全力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
报纸
周海清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擘画了新征程务实高远的宏伟蓝图。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我市正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转型升级,优化结构,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加快产业转型,由偏粗偏短偏重向绿色高端智能化转变。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的产业以煤电为主,结构单一,不够综合,即所谓偏粗;产业链偏短,缺乏上下游的产业延伸,即所谓偏短;产业集中在煤电这样的重工业方面,即所谓偏重。因此,我市的产业转型就要借助研发和营销提升,提高产业链水平,向绿色产业、高端智能产业升级转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形成一个龙头、七大支柱,即“1+7”格局。建好一个龙头,即中国尼龙城,以此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建好七大支柱,即盐化工及PC、新能源储能、高端装备制造、特钢不锈钢、煤焦油深加工、碳新材料、健康食品产业。要加快城市转型,向宜居宜业城市转变。我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矿城的形象和特色突出,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必须转型,向宜居宜业城市转变。城市转型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规划引领。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建设、城市运行的前提,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科学的、长远的规划。二是民生优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品质提升,体现先进理念,比如,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建筑设计、立体高效的道路交通、上下配套的海绵城市、承载乡愁的文化特色、体现历史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的标志设计,等等。四是创新治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五是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要加快生态转型,由高耗能高排放向绿色循环低碳转变。一是做好水系文章,充分利用好现有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建好绿色屏障,阻止北部矿区煤炭粉尘对城市的污染。三是治理塌陷地带,宜山则山,宜湖则湖,进行生态美化。四是发展绿色产业,减少进而阻止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要加快文化转型,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我市拥有观音、墨子、三苏、曲艺、陶瓷、温泉、姓氏、屈原、冶铁、酿酒、衙署、矿山、村寨等十分丰厚的文化资源,且多有时代价值。但是我市的文化资源比较分散,缺乏挖掘整合,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较小。比如,观音文化的造福众生的核心价值,墨子“非攻、兼爱、尚贤”的思想,苏轼幽默豁达、正道直行、进退自如、荣辱不惊的人格魅力,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悲情奋进的爱国主义情怀,陶瓷、冶铁、酿酒的工匠精神,都有深厚的现代价值。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合、提炼、升华,推陈出新,形成文化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融入核心价值观,形成文化自觉,提升我市的文化自信。要加快社会转型,由不平衡不充分向更加协调充分转变。要推动民生改善均衡普惠,多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提高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要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等,提供优质、均衡、廉价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育娱乐等社会服务。要优化社会治理多元主体格局,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要坚持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和治理成果,着力解决好全市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朝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2020-11-18
诗歌·欣赏
报纸
三苏祠荔枝红咏王影聪题记:丁酉盛夏时,三苏祠丹荔似红云,笑迎东坡在天之灵回老家,快乐眉山人喜品苏祠丹荔,梦醒时特咏吟以记。丁酉盛夏灵召回,驾鹤祥云心愿遂。岷峨奥区新巨变,更有故宅苏祠巍。家中老井黄荆在,屹立华盖绿丹桂。忽记红尘妃子笑,爱品西蜀红荔味。爱妻老母乐此道,盼望院有硕子贵。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枝待我归。日啖荔枝三百颗,望穿秋水心已灰。今宵飞临老院居,但见红荔彩霞飞。千秋荔枝喜相迎,不负乡情颂花魁。瑞莲池清荷花放,百坡亭亮彩云追。家乡亲朋摘丹荔,欢聚一堂灵性随。九天东坡拈须乐,心系乡友颂诗蕾。苍天作证奇秀在,快乐眉山聊自慰……2017年7月23日至25日吟于眉山七里半山浅悟朱玺一溪一潭半山间,一花一木幽径边。一亭一台成古韵,一栈一影静中参。一来一往红尘客,一云一岚几度闲。一晴一雨一世界,一得一失一梦还。军人赞歌(外一章)路志宽提起你,就会想起火热的青春,筑梦的军营,流血流汗的训练场,还有那站岗值班时挺拔的身影,想起那军歌嘹亮,想起那军号声声,想起那军姿飒爽,想起那满腔的忠诚。你们把忠诚装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头,却把思念藏在心里,数不清的夜晚,是谁的思念,被一轮似钩的弯月,垂钓。站岗执勤的战士持枪的英姿,不就是一座威武的雕像吗?为了和平,为了祖国的安宁,他们挥洒汗水,燃烧青春,有时甚至不惜生命。如果要向一群人致敬,共和国的军人,你们绝对是最值得我们敬仰的一群。顶天立地,铁骨铮铮。军旗迎风飘扬的是一种信念。数不清的烈士的鲜血,将你染成这血红的底色,高高地站立在历史的杆头,成为一面引领历史脚步的旗帜。你竖起,就是一面前进的号角啊!那些手拿镰刀斧头的穷苦大众,将自己和自己的儿孙,都送到你的旗帜下,在一个民族最生死存亡的时刻,聚集到一起,他们集体在你的引领下,走过枪林,穿过弹雨,靠着一种不灭的信念,去夺取属于他们自己的胜利。于是,皑皑雪山在他们脚下;于是,茫茫草地在他们脚下;于是,一部悲壮的历史在他们脚下……当“三座大山”彻底倒在他们脚下时,一轮军旗一样红的朝阳,就冉冉升起在世界的东方……
2017-07-29
唐宋八大家无一是状元
报纸
唐宋八大家可谓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群文人。然而,在这群人中,除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父亲苏洵没有科举功名,其余都是进士,而非状元。苏轼、苏辙、曾巩都是嘉祐二年的进士。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才名,当时的考官之一欧阳修早有耳闻。据说,殿试时,苏轼的策论文章得到详定官梅尧臣的赞赏,并立即被呈荐给主考官。欧阳修一气读过,又惊又喜,很想评为第一,但是转念一想,觉得文章很像曾巩写的,曾巩和欧阳修有师生之谊,为避嫌,欧阳修没有把苏轼的文章定为第一,苏轼也因此与状元擦肩而过。或许有读者会问,殿试不是皇上定名次吗?实际上,考官会先对文章排一个序,呈前10本给皇上,皇上再确定是否要挪动名次。由于唐宋两朝的科举制度略有差异,唐朝的进士需要经过吏部的考核才能做官,这考核也涵盖了公文、书法、言辞、长相等几个方面。据说韩愈考中进士后,却因为个子原因,等了10来年才开始做官。
2015-02-04
苏轼 读书很有一套
报纸
嘉佑二年(1057年),22岁的苏轼进士及第,他写论文时,造了个“皋陶杀士”的论据。考官欧阳修、梅尧臣都蒙了,以为自己读书少了。之后当面请教出处,苏轼回答道:“何须出处。”论据是什么?典故是什么?不都是立言?谁来立言?不就是有能力立言的那个人吗?这就是千古难见的第二个如此会读书的苏轼,惊得他恩师欧阳修赞:“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宋代人非常推崇善读书、会读书的苏轼,几乎所有宋人笔记史料中都能见到他勤读和巧读的踪影。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称苏轼“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迈。至于书画,亦皆精绝,故其简笔才落手,即为人藏去,有得真迹者,重于珠玉。(东坡)虽才行高世而遇人温厚,有片善可取者,辄(总是)与之倾尽城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和岭南时,每天早晨起来,“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畛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看到了吧,“千古一人”苏轼还非常注重“读”社会和人这部“无字天书”,当然前提是“善”,多接地气啊。据《贵阳晚报》
2019-10-2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