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56461条数据
由《定风波》的版本差别思考语文教学
期刊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于被贬黄州期间,这首词是了解苏轼的黄州生活状态,理解其旷达豪放精神的重要依据,同时被选入人教版必修和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笔者备课时发现,两个版本有较大的差别,有六处标点不同,一处词语("萧瑟""萧洒")不同。两个版本如下(省略了引文,同时为了下文表述的方便,在相异处标注了序号):定风波(人教版)莫听穿林打叶声。
夏永明[1]
“唐宋变革”视域下内藤湖南的中国史学认知
期刊
在“唐宋变革”视域下,内藤湖南从史注、金石学、史官执掌、史体、史著撰述方法等内容对唐宋时期的中国史学进行解读,尝试构建起唐宋史学变革的体系。但这些认识存在诸多不准确之处,很有必要予以澄清。
马科[1]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期刊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少年时即有远大志向,嘉禧二年进士及第,但仕途坎坷,几遭贬谪。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是唐宋八大家之_一一,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创新豪放词派,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影响深远。苏轼的词向来被人们推崇,“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其豪放词气象恢弘,多痛快淋漓之作,其婉约词高远典雅、自然明快。
苏轼
循理以求道 理同势不同——试论高考作文题的“开放”与“封闭”
期刊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时,首先得明确的便是试题中“开放”与“封闭”的指令,它是正确理解题目意旨的关键一着。宋代苏东坡曾经在《东轩记》中说过,“循理以求道”。这里的“道”,是名词,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循”,遵循,意思是遵循事物的规律,才能探究出事物的本原和实质来。是的,大干世界,纷繁复杂,即使是相同的道理,然而,其出现的方式,以及变化运动的过程又各自不同。
朱庆和[1]
石铫与东坡提梁壶
期刊
徐丽[1]
苏轼《木兰花令》(霜余已失)创作时间新考
期刊
关于苏轼在颍州任上所作《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一词的创作时间,目前通行的东坡词的所有版本都同样的错了;孔凡礼《苏轼年谱》有新的观点,然所系时间亦不恰当。这是苏轼在颍州任上的重要词作,而长期把它的创作时间搞错,不能不说是学术界的一个缺憾。因此,我认为对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有重新考证的必要。一、系于八月,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据现有资料,最先给这首词编年的是王文诰。他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下简称《总案》)卷三四中,将这首词放在元祐六年(1091)
李景新[1]
苏轼散文的一些艺术特色
期刊
一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很有特色的作家,诗有专长,词能独创。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郭预衡
苏东坡居儋时期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一、苏东坡居儋时期对养生的哲学思考苏东坡的养生理念是儒释道理论与陶渊明人生哲学的融合,不过其养生理论的主要来源是道家。苏东坡少年时曾在眉山天庆观跟随道士张易简读书三年,这为他一生对道教的兴趣奠定了基础。他平生喜欢探讨养生问题,而在物质生活极为艰难的儋州,他的养生理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成熟与发展。
李景新[1,2,3,4]
姚际恒《诗经通论》研究(下)
期刊
Yao Ji-heng, a scholar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as very courageous tochallenge the academic authority and practiced a rational criticism as other enlightening thinkers of his time.He was also as meticulous and persistent as those scholars in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s, in the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texts. His works, General Survey of ’The Book of Songs’, make a challenge to thebelief that the book was full of "eulogistic and satiric poems" in Preface to Poetry and doubts the view that thesongs were "indecent poems" in Commentaries on Poetry. Yao adheres to a set of principles of annotation inhis study on poetry, such as "return to the classics", "agreement with the context; and " priority of the poet’sintention". General Survey of ’The Book of Songs’ is considered as a masterpiece of the school of "Doubts onAncient History" in the Qing Dynasty.
张海晏[1]
蘇軾《跋退之送李愿序》新解
期刊
一韓愈(768-824)作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說他文章蓋世,大槪反對的人不會太多。蘇軾晚年寫過《潮州韓文公廟碑》,說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地位可以直追孔孟了。小時候最熟悉的文章,是《古文觀止》選的《原道》《師說》《進學解》《祭十二郞文》《祭鰐魚文》等篇,有時還被老師隨機抓去當堂背誦,背不出來要打板子,製造了一些童年的心理創傷,所以,最記得他說的“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髪蒼蒼,而齒牙動搖”,心中萌發幸災樂禍念頭,滿足童稚卻邪惡的報復心理。
鄭培凱[1,2,3]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