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15765条数据
小小环保员 我们在行动
报纸
苏洵小学四年级15班曾煜城今天,我们来到了三苏祠,参加“小小环保员”活动。活动包括三个项目:参观三苏祠、学习环保知识和做手工贴画。进入三苏祠,映入眼帘的是争奇斗艳的花和草。树上的鸟儿也不甘示弱,叽叽喳喳地叫着。随后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三苏祠的荔枝树,这是一棵连根拔起的“参天大树”,表面刷了一层保护油,所以可以长久保存。再往前走,是一口古井,古井后面有高大的桂花树,正开着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三苏祠的景色可真美啊!欣赏完了美景,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3月12日是植树节、树木的作用很多、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有限等。听了讲解,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立志要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爱护我们美好的家园。最后我们进行了有趣的手工贴画活动。把捡来的树叶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进行创作。有的做成了蝴蝶,有的做成了机器人,有的做成了一条精美的裙子……今天的活动让我感觉到:人想要美好的生活需要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需要人们保护、爱护、守护。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员。
2022-10-13
东坡区5所学校荣获全市首批“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报纸
本报讯(记者殷勇)近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正式下发通知,命名东坡区的眉山一中、眉山师范附属小学、三苏路小学、广济乡初级中学、实验幼儿园为全市首批市级“文明校园”。据了解,本次“文明校园”创建评选活动自2016年7月正式启动。经学校申请,由东坡区教育局和东坡区精神文明办公室实地审核验收,认定眉山一中、三苏路小学等25所学校为“东坡区文明校园”,并从认定的区级文明校园中择优选取,向市教体局、市文明办推荐申报“眉山市文明校园”。
2017-02-06
木槿
报纸
文河《诗经》“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华,就是木槿花。古人注解此诗,大多认为含有讽意。其实,就诗歌本身而言,从中寻找讽咏之意,倒是降低了它的文学品格。诗歌之美,不在于它的现实性部分,恰恰在于它超越于现实性的部分。我读此诗,读到了一种喜气和贵气。现在的人,有女同车,想到的往往是车震。《全芳备祖》中所载咏木槿的诗赋,大都索然无味。包括李义山的一首七绝:“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此诗平平,一流诗人的三流手笔,没什么新意。木槿,据说日本古时称之为朝颜,这个名字好,女性化。我的内心也有女性化的一面,就像哈代说自己的内心是雌雄同体。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比较反感,羡慕《水浒》中的黑旋风李逵。木槿,这个名字也好。木槿,木紧,树木也会紧张吗?好像在哪儿看过一种说法,说用小刀削土豆皮时,土豆会紧张得吱吱叫起来。忘记是通过什么方式测出来的了。这个说法让我震了一下。风雨欲来,树木看上去确有紧张之感。盛夏,在大风雨中,树木显得惊慌失措,那么多茂盛的枝叶,都变成了生命的负担。木槿,木谨,像树木一样谨慎,慎言。民间骂人不会说话,就说,“像木头一样!”像木头一样,其实很好。《庄子》中的得道者,就是“形如槁木”。木槿花,朝开暮落,所谓槿枝无宿花,正可寓韶华易逝之意。这一点恰好对上了古代诗人喜欢借物寓意、托物言志的老胃口。古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佛经里动辄讲千百亿劫,其实,只是一个大而无当的形容。中国人的时间节序之感特强,最喜欢追忆似水年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在河边发了一句感慨,这种感慨的声音,便一直回荡在中国人的心灵空间。时光匆匆,生命短促,人生如寄之感,挥之不去。这种感受,对于汉魏之人来说是挣扎。说挣扎,也许太重了,但至少有挣扎之感,欲超脱而未能。古乐府中,到处弥漫着这种情绪。东晋的陶渊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是个特例。陶渊明算是一枝红杏出墙来(但众所周知,这枝红杏,却长久不被世人见赏,直至遇到苏轼。陶渊明和苏轼,可称得上一次最重大的文学上的艳遇)。到了李白,是挣脱,挣脱掉这种情绪了,有了飞扬和明亮。到了苏轼,是超脱,也就是说,彻底变得旷达起来。李白是浪漫,所以飘飘欲仙,天地为之久低昂。苏轼则是旷达,因为旷达,所以世俗,与物无隔。苏轼的可爱,也恰恰在于其世俗。正如李白的可爱,恰恰在于其非世俗。苏轼最爱说,人生如寄。但在汉魏是感叹,在苏轼却是豁然,仿佛好花忽开,天地一亮。小区的花带里,有几株木槿,枝上现在已开满了绯红色的花朵。“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可是,有一次我站在那儿看了半天,却硬是没看出它们有哪点像女人的容颜。但心里还是很愉悦的。美,是如此的主观。
2015-08-13
开展庆祝建党系列活动 促水务事业绿色发展
报纸
参观学习现场。本报讯(张涛林伟记者李勇军文/图)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6月29日,市水务局举行了主题为“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员模范、强化党性修养”的庆祝建党97周年系列活动。该局召开党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带领全局机关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并全文传达学习了市委书记慕新海在眉山市庆祝建党97周年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第三水厂建设工地现场参观,学习市供排水总公司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重大水务工程建设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勇于担当精神。同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三苏祠廉政教育基地,学习和弘扬三苏家训家风,强化廉政意识。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市直机关工委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暨新时代党的建设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了干部职工以抓党建工作红色引领水务事业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该局进一步树立“廉洁自律、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良好风气。
2018-07-02
鲜花免费送 移风易俗入人心
报纸
向村民免费发放祭祀鲜花。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端文/图)为进一步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工作,清明节期间,东坡区三苏镇望苏村开展了鲜花免费发放活动,并结合党员大会、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殡葬改革、文明祭祀。“每逢春节和清明节前夕,村上都会派专人采购鲜花等文明祭祀礼品向大家免费发放。”望苏村党支部副书记邵福容介绍,清明节期间,免费送鲜花活动大大减少了烧纸上香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开展这样的活动,能有效引导大家文明祭祀、安全祭祀,对提升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村民周志远表示。“今年清明节假期期间,我们定点在望苏村办公室外的路边上,向有需求的村民免费发放鲜花。”邵福容介绍,同时,在4月5日清明节当天,在位于望苏村2组的宏孝园公益性公墓内,举行文明祭祀、鲜花祭拜活动,为前来祭祀的家属发放鲜花,并邀请家属代表发表对文明祭祀、鲜花祭祀的感受。
罗端 文 图
2022-04-15
翰墨浓情扬军魂 新书首发献爱心
报纸
本报讯(记者张玉)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7月29日,“爱我人民爱我军”魏伯良将军书法展暨《魏伯良书法集》首发仪式在三苏祠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书法爱好者参加了仪式。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付庆一出席仪式。魏伯良是仁寿县人,曾任海军潜艇支队副政委、快艇支队政委、广州基地政委、东海舰队副政委等职务。1988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魏伯良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书法造诣深厚,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展并获奖,作品曾在《人民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开幕式上,魏伯良将军将精心创作的六尺书法作品《登峰造极》捐赠给三苏祠博物馆。同时,向眉山市各区县21所学校、博物馆、地方志等捐赠了书法作品和书法集。随后,现场还举行了书法研讨会,30多位嘉宾畅谈了对魏伯良将军的书法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欣赏与分析,赞誉他的书法彰显名家墨韵,将军风骨。据悉,此次书法展将持续到8月5日,共展出魏伯良将军近百幅作品,包括真(楷)、草、篆、隶、行等各种书体,其中既有庆祝建军90周年的内容,也有涵盖古今中外的名家诗歌经典,特别是百米小楷长卷,令人赞叹不已。
2017-07-31
眉州仰苏颂
报纸
□李新眉山故里,探访三苏。地灵人杰,英才辈出。苏轼子瞻,文坛盟主。父洵弟辙,家学之福。自幼培德,程氏贤母。唤鱼池畔,缘定王弗。高中制举,捷步仕途。心系黎庶,同甘共苦。徐州抗洪,杭州拦湖。定州插秧,密州育孤。社稷栋梁,百姓父母。新旧党争,非有即无。乌台诗案,祸及无辜。黄惠儋州,千辛万苦。平生功业,历历可数。不系之舟,已灰之木。调和三教,佛道与儒。胜败欣然,得失自如。留心众艺,寄情诗书。奖掖后进,视如己出。黄陈秦晁,苏门高足。教化所及,难以胜数。壮哉东坡,永驻吾土。平生所爱,唯我大苏!
李新
2022-02-26
科技助力广场舞培训 线上线下同步教学
报纸
广场舞培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本报讯(记者罗俊涵王允浩文/图)“这次广场舞培训很特别,不仅有专业老师指导,我们还能和乡镇上的姐妹们一起跳!”近日,由东坡区文化馆主办的“百坡文化课堂”广场舞培训班正式开班,学员们纷纷对广场舞数字化远程培训点赞。培训班采用现场演示、分动作讲解、集体辅导、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员们讲授了藏族风格广场舞基础知识和动作要领。除线下教学外,来自尚义镇龚村、太和镇永丰村、修文镇岳营村、三苏镇望苏村等6个数字文化广场培训点的150名广场舞爱好者,通过当地数字文化广场上的网络同步直播,同样享受到了专业指导。据悉,类似远程培训在6月30日、7月7日、7月14日还将陆续举办。为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面,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专业老师的舞蹈教学,目前,东坡区已实现区文化馆和镇文化分馆、6个数字文化广场之间异地全场景远程同步在线直播,真正让乡村文化“活”起来。“数字直播文化广场的同步教学功能,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均等化。接下来,我们还会将区文化馆的社会分馆与一些乡镇队伍进行结对辅导,全方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东坡区文化馆馆长朱艳丽表示。
罗俊涵 王允浩 文 图
2020-06-29
国庆氛围浓厚 眉山街头“飘红”
报纸
9月27日,眉山城区三苏雕像广场,市民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展台前“打卡”,广场上还插满了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随着国庆节的临近,眉山城区大街小巷、机关单位、景区、公园、广场、商铺、小区等地,挂起了鲜艳的国旗,祥和喜庆的国庆氛围越来越浓厚。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孟飞摄
孟飞
2021-09-30
穿越千年来爱你
报纸
她盘坐巴蜀大地,背靠两山之间,脚踏千年厚土,走进她,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回首间依然英姿飒爽。——她叫眉山他手持古老灯盏,一生兼善天下,留下三千佳作。靠近他,就如未经人事的少女,想不爱他却已扎根心里。——他叫苏东坡我倒觉得他俩绝配,地以人灵,人以地杰!这个镶嵌在成都平原耀眼的明珠,昔日曾有过名震寰宇、无比辉煌的历史文化,而今有着得天独厚、独具丰韵的自然景观,以及东坡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如果可以回到古代生活,我不会选择锦绣华丽的盛唐,而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风情万种的北宋,愿意和现在的东坡人一样为你把墨磨。我愿与你一起沙湖道遇雨,持竹杖、踏芒鞋,细听穿林打叶声,感受“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与你共坐赤壁旁,赏江山如画,数万千豪杰,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与你密州同出猎,看千骑驰骋雄姿,同将士淋漓酣畅,共抒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时光滔滔如水,转瞬即是千年。他和她的故事仍在延续……有人说,古眉州孕育滋养了说不完说不全说不透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使如今的眉山成为拥有东坡故里、中国词乡、诗书古城等美誉的城市,让眉山成为一座永远读不完看不尽的城市。在眉山,东坡的“爱意”早就渗透在周遭的空气里和脚下的草木中,而从三苏祠到连鳌山、由蟆颐观至三苏湖,东坡逾千年的儿时嬉戏声与琅琅读书声也被眉山融化在了生命中,每个细微处都能感受到东坡文化所带来的绚丽画卷。原来,他与她的故事那么真实、静默、触手可及。“千载诗书城”眉山在回望历史之时,将“千年英雄”苏东坡作为自己的名片,将三苏文化作为自己的根基。或许,传承、创新、发展好东坡文化,是我们这代人对苏东坡出生在眉山最好的报答。
2017-12-07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