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56461条数据
探析苏辙《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 并序》背后的故事——姜唐佐——凭吊苏坟第二人?
期刊
文章以苏辙《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并序》为线索,根据事发时间,当时形势和人情事理逐层阐释,揭示出姜唐佐的中原之行主要是为参加当年的科考,途中他只有首先凭吊恩师东坡墓地,会见守墓的苏过之后,才能去汝南找到苏辙为其续写全诗。姜唐佐应是继参寥之后凭吊苏坟第二人。
乔建功[1];乔自姣[2]
关于李清照《词论》的几点思考
期刊
旧著中曾批评李清照《词论》“片面强调音律”、反对“以诗为词”。 本文反思旧说,认为:李清照对词的音律提出严格要求,也展示了词律有其自 由宽松的一面,并为以声律服务于抒情写景作出示范。从苏轼突破词律某些束 缚到李清照的强调音乐特征,是合于历史进程的辩证发展。宋词文学性与音乐 性结合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李清照对南唐君臣以至晏几道等词的评说中,反映 出她的审美兴趣非常宽广,力图兼采众美,以诗赋散文的表现手法来充实开拓 词境。
顾易生[1]
苏过海南“志隐”论
期刊
苏过侍父于海南,写下了《志隐赋》,在主客问答、铺陈、用事等方面承袭前人的自嘲模式;其娱父情结体现在赋中,使父亲苏轼有了意趣的共鸣和贬居儋州的岛夷之安;这在于苏过崇尚庄子的万物齐同、物性自然和遐荒养生,不再有人生的得失之念,故能以苦为乐,随遇而安。
阮忠[1]
苏辙散文批评的审视及风格论说
期刊
苏辙散文风格"汪洋澹泊"及性情"沉静简洁"的批评都不尽然,其风格的多样性与性情的复杂相系,并受制于不同的文体。其说理在时政与历史思考中,取《孟子》之文的气足而通透,为文具有纵横之势,却又因重现实治世的经验或方法而畅达平易。同时,他的人生适意、寄物自遣以自然山水作表达时,表现的通常不是池塘春草、园柳鸣禽之类的小巧景致,而是山水的雄奇壮阔,有汪洋之姿而乏淡泊之味。
阮忠[1]
宋人谥号初探
期刊
古人谥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通过对宋人谥号的统计与分析 ,可见如下几点 :二字复谥至宋代已成主流 ,且“文”多“武”少 ;神宗、哲宗提倡事功 ,而南宋更注重倡导忠、节 ;文化重心南移及南文北武得到印证。另外 ,宗室谥号多用“孝”字 ,且近支美谥少 ;而私谥“节”字最常见 ;“肃”、“庄”、“壮”等字也有其特殊的用法及含义。以上现象反映了宋代的某些时代特点。
杨果[1];赵治乐[1]
褒贬相宜的《王安石赠太傅敕》
期刊
苏轼的《王安石赠太傅敕》,历来饱受争议,有人认为是秉心至公的褒奖之言,有人认为是寓贬于褒的曲笔之文,苏轼与王安石的复杂关系给研究带来很大难度。本文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与性格展开论述,认为苏轼在撰写具有严格标准与规范的敕书时,语言中肯,评论客观,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及真实坦诚的态度,用春秋笔法,令人拍案称奇。
蔡茂[1];陈等平[1]
北宋名儒刘棠方志书写变迁考
期刊
在新旧方志的记载中,北宋名儒刘棠传的书写发生了变迁。通过考证发现,刘棠字召美,北宋福建漳州龙岩县人,元祐五年以《舜不穷其民论》考中开封府解元,所作《善政纲举而网疏》曾遭王质批驳。其事迹散见文集、地方志,龙溪、漳平先后引为先贤。刘棠未获苏轼、欧阳修垂青,曾遭吴开批驳,获得朱熹称道。
刘涛[1]
苏东坡何以感动儋州一千年
期刊
公元1097年6月,苏东坡最后一次被贬,从惠州来到儋州;1100年6月离开儋州北归。他在儋州只生活了三年,却给儋州人留下了一千年的感动,成为儋州的东坡文化现象。这是为什么?
阮忠
秦观与贺铸词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期刊
秦观与贺铸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们二者的词中都出现了不少女性形象,但他们笔下的女性是既有类似又有差别的。秦观笔下的女子歌姬较多,形象多是美丽而哀愁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观的身世遭遇和心态;而贺铸笔下的歌姬显得华美而空洞。秦观笔下的民间女子形象出现的次数不多,但也有情有性,个性十足;贺铸笔下的民间女子更是形象丰富,血肉丰满。二者笔下还出现了其他不同类型的女子形象,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张慧敏[1]
苏轼书法及书学思想对当代学书的启示
期刊
苏轼是位举世罕见的大才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书法上他是“宋四家”之首,以行书见长,他的书法及书学思想直接影响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并对后世及当代的书法创作及学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苏的书法及书学思想为切入口,深入探究其对当代学书的启示。
赵文静[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