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三苏作品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三苏作品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诗
词
文
作者
苏轼
苏洵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遗址地
眉山
凤翔
定州
宜兴
常州
广州
开封
徐州
杭州
湖州
蓬莱
诸城
黄冈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当涂
彭泽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赣州
连云港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找到11247条数据
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其一
诗
温恭天赋此心良,惠爱人知政术长。井水无波任瓶绠,牛刀投隙应宫商。分符出遍各城守,携被归从华省郎。不到汝阴遗恨远,坐令湖水减清光。 早岁相从能几时,淮阳花发正游嬉。鸣弓矍相人如堵,席地沧浪柳作帷。十载旧游真是梦,一时佳客尚存谁。遥闻葬日车千两,渍酒绵中寄一悲。①
苏辙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文
子瞻《和渊明劝农诗》六章,哀儋耳之不耕。予居海康,农亦甚惰,其耕者多闽人也。然其民甘于鱼鳅蟹虾,故蔬果不毓;冬温不雪,衣被吉贝,故艺麻而不绩,生蚕而不织,罗纨布帛,仰于四方之负贩。工习于鄙朴,故用器不作。医夺于巫鬼,故方术不治。予居之半年,凡羁旅之所急,求皆不获。故亦和此篇,以告其穷,庶或有劝焉。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我行四方,稻麦黍稷,果蔬蒲荷,百种咸植。粪溉耘耔,乃后有穑。尔独何为,开口而食。掇拾于川,搜捕于陆,俯鞠妇子,仰荐昭穆。闽乘其媮,载耒逐逐。计无百年,谋止信宿。我归无时,视汝长久。孰为沮溺,风雨相耦。筑室东皋,取足南亩。后稷为烈,夫岂一手。斫木陶土,器则不匮。绩麻缫蠒,衣则可冀。药饵具前,病安得至。坐而告穷,相视徒愧。莫为之先,冥不谓鄙。一夫前行,百夫具履。以为不信,出视同轨。期尔十年,风变而美。
苏辙
书子由梦中诗
文
元丰八年,正月旦日,子由梦李士宁,草草为具,梦中赠一绝句云:“先生惠然肯见客,旋买鸡豚旋烹炙。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明年闰二月六日为予道之,书以遗过云。
苏轼
1060
荆门惠泉
诗
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众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 初开不容椀,渐去已如帛。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不能致雷雨,滟滟吐寒碧。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苏轼
1081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一
诗
忽忆韩公二妙姝,琵琶筝韵落空无。犹胜江左狂灵运,空斗东昏百草须。
苏轼
侍其公气术
文
扬州有武官侍其者,偶忘其名。官于二广恶地十余年,终不染瘴。面红盛,腰足轻快,年八十九乃死。初不服药,唯用一法,每日五更起坐,两掌相乡,热摩涌泉穴无数,以汗出为度。欧阳文忠公不信仙佛,笑人行气。晚年见之,云:“吾数年来患足疮,一痛殆不可忍。近日有人传一法,用之三日,不觉失去。”其法:重足坐,闭目握固,缩谷道,摇飐两足,如摄气球状,无数。气极即少休,气平复为之,日七八度,得暇即为之,无定时。盖涌泉与脑通,闭缩摇飐,即气上潮,此乃般运捷法也。文忠疾已则废,使其不废,当有益。至言不烦,不可忽也。
苏轼
1100
申省论八丈沟利害状二首其一
文
元祐六年九月某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颍州苏轼状申。右轼今看详,前件李义修所陈划一事中,内三件,系欲开太康县枯河,及开陈州明河,并不涉颍州地分,无由相度可否利害。外有一件:“欲乞自下蔡县界以东,江陂镇以西,地颇卑下之处,难为开淘者,平地筑岸如汴河,例不纳众流,免致沟中满溢横出之患,所是田间横贯沟港,两下自有归头去处,间或于要会处如次河口之类,可置斗门,遇田间有积水,临时启闭,甚无妨也。”轼今看详,八丈沟首尾有横贯大小沟渎极多,并系自来地势南倾,流入颍河,别无两下归头去处。遇夏秋涨溢,虽至小者,亦有无穷之水。虽下愚人亦知其不可塞,今义修乃欲筑岸如汴河,不纳众流,显是大段狂妄。又一见云:“八丈沟首尾三百余里,当往来道路,岂能尽致桥梁,欲乞于合该县镇济要去处,创立津渡,小立课额,积久,少助堤岸之费。”轼今看详,议者欲兴大役,劳力费国,公私汹汹,未见其可。而义修先欲置津渡,立课额,以网小利,所见猥下,无足观采。其余议论虽多,并只是罗提刑、李密学意度,更加枝蔓粉饰,附会其说而已,别无可考论。其八丈沟利害,轼见子细相验,打量地势,具的确事件申奏次,谨具申尚书省。谨状。
苏轼
1084
陈隋好乐
文
吹笛、弹琵琶、五弦及歌舞之技,自齐文襄以来好之。河清已后尤甚。后主惟赏胡戎乐,耽爱无已,于是繁手淫声,争新哀怨,故曹妙达、安马驹之徒,至有封王开府者,遂服簪缨,而为伶人之事。后主亦能自度曲,亲执乐器,玩悦无倦,倚弦而歌,别采新声为无愁曲,音韵窈窕,极于哀思,使侍儿阉官辈齐唱和之,曲终乐阕,草不殒涕。行幸道路,或时马上作之。乐往哀来,竟以亡国。炀帝不解音律,略不关怀。后大制艳曲,词极淫绮。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创万岁乐、藏钩乐、投壶乐、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觞、神仙留客、掷砖续命、斗鸡子、斗百草、泛龙舟、还旧宫、长乐苑及十二时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断绝。帝悦之不已,谓幸臣日:“多弹曲者,如人多读书。读书多则能撰文,弹曲多则能造曲。”因语明达云:“陈氏褊陋,曹妙达犹封王,况我天下大同乎?”宋武帝既受禅,朝廷未备音乐,殷仲文以为言。帝曰:“日不暇给,且所不解。”仲文曰:“屡听自解。”帝曰:“政以解则好之,故不习。"观二主之言,兴亡之理,岂不明哉!
苏轼
1077
《中庸论上》
文
甚矣,道之难明也。论其著者,鄙滞而不通;论其微者,汗漫不可考。其弊始于昔之儒者,求为圣人之道而无所得,于是务为不可知之文,庶几乎后世之以我为深知之也。后之儒者,见其难知,而不知其空虚无有,以为将有所深造乎道者,而自耻其不能,则从而和之曰然。相欺以为高,相习以为深,而圣人之道,日以远矣。 自子思作《中庸》,儒者皆祖之以为性命之说。嗟夫,子思者,岂亦斯人之徒欤?盖尝试论之。夫《中庸》者,孔氏之遗书而不完者也。其要有三而已矣。三者是周公、孔子之所从以为圣人,而其虚词蔓延,是儒者之所以为文也。是故去其虚词,而取其三。其始论诚明之所入,其次论圣人之道所从始,推而至于其所终极,而其卒乃始内之於《中庸》。盖以为圣人之道,略见于此矣。 《记》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夫诚者,何也?乐之之谓也。乐之则自信,故曰诚。夫明者,何也?知之之谓也。知之则达,故曰明。夫惟圣人,知之者未至,而乐之者先入,先入者为主,而待其余,则是乐之者为主也。若夫贤人,乐之者未至,而知之者先入,先入者为主,而待其余,则是知之者为主也。乐之者为主,是故有所不知,知之未尝不行。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与乐之者,是贤人、圣人之辨也。好之者,是贤人之所由以求诚者也。君子之为学,慎乎其始。何则?其所先入者,重也。知之多而未能乐焉,则是不如不知之愈也。人之好恶,莫如好色而恶臭,是人之性也。好善如好色,恶恶如恶臭,是圣人之诚也。故曰“自诚明谓之性”。 孔子盖长而好学,适周观礼,问于老聃、师襄之徒,而后明于礼乐。五十而后读《易》,盖亦有晚而后知者。然其所先得于圣人者,是乐之而已。孔子厄于陈、蔡之间,问于子路、子贡,二子不悦,而子贡又欲少贬焉。是二子者,非不知也,其所以乐之者未至也。且夫子路能死于卫,而不能不愠于陈、蔡,是岂其知之罪耶?故夫弟子之所为从孔子游者,非专以求闻其所未闻,盖将以求乐其所有也。明而不诚,虽挟其所有,伥伥乎不知所以安之,苟不知所以安之,则是可与居安,而未可与居忧患也。夫惟忧患之至,而后诚明之辨,乃可以见。由此观之,君子安可以不诚哉?
苏轼
记汝南桧柏
文
予来汝南,地平无山,清颍之外,无以娱予者。而地近亳社,特宜桧柏,自拱把而上,辄有樱枝细纹。治事堂前二柏,与荐福两桧,尤为殊绝。孰谓使予安此寂寞而忘归者,非此君欤也?
苏轼
1084
到底了
三苏作品
诗
词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