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三苏作品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三苏作品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诗
词
文
作者
苏轼
苏洵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遗址地
眉山
凤翔
定州
宜兴
常州
广州
开封
徐州
杭州
湖州
蓬莱
诸城
黄冈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当涂
彭泽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赣州
连云港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找到6238条数据
瀛洲赐大辽贺正旦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三年正月五日)
文
有敕。卿等来修旧好,远冒初寒。涉历冬春,服勤邮传。示颁嘉燕,以答久劳。
苏轼
1074
与滕达道六十八首(杭倅)其五十一
文
许为置朱红累子,不知曾令作否?若得之携以北行,幸甚。如不及已,亦非急务。不罪。
苏轼
论中书舍人丰稷不宜掌诰札子
文
臣闻古之明主为官择人,未尝为人择官,是以众长并举而百职皆理。臣观近日朝廷所用,或异于此。施于闲局,犹或非宜,况中书舍人者,号令之所自出,前后所任,必取学问通博,词章雅正,播之四方而不怍,传之后世而无疑。今丰稷之在此选,臣不识朝廷何以取之?稷顷撰范纯仁太原之词 ,列四“无乃”②为赵卨延安之告,不识声律③李宪之叙延福,有“宜叨旧物”之言;湖北之赏战功,有“盖不得已”之语。④至于其他乖剌,难以具陈。如上所指,皆足以取笑多士,激怒劳臣。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以稷当此任哉!盖稷之为人,本挟奸佞。昔在小官,则以澹靖欺世;及列近侍,无日不走公相之门。顷为许将所援,擢之不次,及将以议论反复、心怀倾险得罪,朝廷不欲明示贬降,量加官职,以稷怀其私恩,不顾公议,曲加粉饰。其尤甚者,至谓将养心以诚,嘉猷屡告。若信如此言,则是陛下误逐正人,稷虽封还词头可也。既知公议难夺,而加以溢美之词,渎乱朝廷黜陟之经,动摇中外观听之实,才既鄙下,心复怀奸,久权外制,实恐害政。伏乞特降授闲慢差遗,庶允公论。
苏辙
尧舜
文
尧之世,洚水为害。以意言之,尧之为国,当日夜不忘水耳。今考之于《书》,观其为政先后:命义和正四时,务农事,其所先也,未乃命鲧以治水。鲧九年无成功,乃命四岳举贤以逊位。四岳称舜之德曰:“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尧以为然而用之,君臣皆无一言及于水者。舜既摄事,黜鲧而用禹,洚水以平,天下以安。尧、舜之治,其缓急先后 ,于此可见矣。使五教不明,父子不亲,兄弟相贼,虽无水患,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使五教既修,父子相安,兄弟相友,水虽未除,要必有能治之者。 昔孔子论政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古之圣人,其忧深虑远如此。世之君子,凡有志于治,皆曰富国而强兵。患国之不富,而侵夺细民;患兵之不强,而陵虐邻国。富强之利终不可得,而谓尧、舜、孔子为不切事情,于乎殆哉!
苏辙
跋欧阳文忠公书
文
贺下不贺上,此天下通语。士人历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释肩而去,如大热远行,虽未到家,得清凉馆舍,一解衣漱濯,已足乐矣。况于致仕而归,脱冠珮,访林泉,顾平生一无可恨者,其乐岂可胜言哉!余出入文忠门最久,故见其欲释位归田,可谓切矣。他人或苟以藉口,公发于至情,如饥者之念食也,顾势有未可者耳。观与仲仪书,论可退之节三,至欲以得罪、病而去。君子之欲退,其难如此,可以为进者之戒。
苏轼
1084
与文与可十一首其十一
文
轼启。冗迫,稍疏上闻。伏想尊履佳胜。承书,领吴兴。众议谓公当在近侍,故不甚快,然不肖深为左右贺也。吴兴山水清远,公雅量洪度在王、谢间,此授殆天意耳。轼欲乞宣城,若幸得之,当与公为邻国,真是一段奇事。然事之如人意者,亦自难遂,从古以然。公自南河赴任,舟行艰涩,何不自五丈河,由曹、郓、济过我于徐,自泗人淮乎?但恐五丈河无冰,不然者,公必出此也。且更熟筹之。余惟万万以时自重。笔冻,奉启殊不谨。石幼安言,亦可呼水晶宫使。此语可记。
苏轼
《兴国寺浴室院六祖画赞(并叙)》
文
予嘉祐初举进士,馆于兴国浴室老僧德香之院。浴室之南有古屋,东西壁画 六祖像。其东刻木为楼阁堂宇以障之,不见其全,而西壁三师,皆神宇靖深,中 空外夷,意非知是道者不能为此。书其上曰:蜀僧令宗笔。予初不闻宗名,而家 有伪蜀待诏丘文播笔,画相似,殆不可辨。曰:“宗岂师播者耶?”已而问诸蜀父老。曰:“文播,汉州人,弟曰文晓,而令宗其异父弟,或曰其表弟也。”皆善画山水人物竹石,其品在黄筌、句龙爽之间。而文播之子仁庆,尤长于花实羽毛,蜀人赵昌所师者。予去三十一年,而中书舍人彭君器资,亦馆于是。予往见之,则院中人无复识予者。独主僧惠汶,盖当时堂上侍者,然亦老矣。导予观令 宗画,则三祖依然尚在荫翳间。予与器资相顾太息。汶曰:“嘻,去是也何有。”乃徙置所谓楼阁堂宇者,北向而出之,六师相视,如言如笑,如以法相授。都人闻之,观者日众,汶乃作栏楯以护之。而器资请余为赞之,曰: 少林傃壁,不以为碍。弥天同辇,不以为泰。稽首六师,昔晦今明。不去 不来,何损何增。俯仰屈信,三十一年。我虽日化,其孰能迁之?
苏轼
蕃官兀泥常等十二人覃恩转官
文
敕具官某等。错居吾圉,世济其忠。矧兹临御之初,岂有中外之异。各从迁秩,以广异恩。祗服宠灵,益坚守御。可。
苏轼
1060
送人叙
文
士之不能自成,其患在于俗学。俗学之患,枉人之材,窒人之耳目,诵其师传造字之语,従俗之文,才数万言,其为士之业尽此矣。夫学以明礼,文以述志,思以通其学,气以达其文。古之人道其聪明,广其闻见,所以学也,正志完气,所以言也。王氏之学,正如脱椠,案其形模而出之,不待修饰而成器耳,求为桓璧彝器,其可乎?
苏轼
与大觉禅师三首(杭倅)其三
文
要作《宸奎阁碑》,谨以撰成。衰朽废学,不知堪上石否?见参寥说,禅师出京日,英庙赐手诏,其略云“任性住持”者,不知果有否?如有,窃请录示全文,欲添入此一节,切望仔细录到,即便添入。仍大字写一本付侍者赍归上石也。惟速为妙。碑上别作一碑首,如唐以前制度。刻字额十五字,仍刻二龙夹之。碑身上更不写题,自古制如此。最後方写年月撰人衔位姓名,更不用著立石人及在任人名衔。此乃近世俗气,极不典也。下为龟趺承之。请令知事僧依此。
苏轼
到底了
三苏作品
诗
词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