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三苏作品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三苏作品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诗
词
文
作者
苏轼
苏洵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遗址地
眉山
凤翔
定州
宜兴
常州
广州
开封
徐州
杭州
湖州
蓬莱
诸城
黄冈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当涂
彭泽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赣州
连云港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找到6238条数据
《罗汉赞十六首》
文
第一尊者 正坐敛眉,扼腕立拂。问此大士,为言为默?默如雷霆,言如墙壁。非言非 默,百祖是式。 第二尊者 旃檀非烟,火亦无香。是从何生?俯仰在亡。弹指赞叹,善思念之。是一炷 香,是天人师。 第三尊者 我观西方,度无量国。诸佛陀耶,在我掌握。右顾晔然,汝则皆西。随我所 印,识道不迷。 第四尊者 袖手不言,跏趺终日。两眉虽举,六用皆寂。寂不为身,动不为人。天作时 雨,山川出云。 第五尊者 掌中浮图,舍利所宅。放大光明,照十方刹。椟而藏之,了无见闻。众所发 心,与佛皆存。 第六尊者 手中竹根,所指如意。云何不动?无意可指。食已宴坐,便腹果然。是中空 洞,以受世间。 第七尊者 梵书旁行,俯首注视。不知有经,而况字义。佛子云何?饱食昼眠。勤苦功 用,诸佛亦然。 第八尊者 众生颠倒,为物所转。我转是珠,以一贯万。过现不住,未则未来。举珠示 人,孰为轮回? 第九尊者 柏子庭际,正觉妙慧。悟最上乘,了第一义。为大摩尼,传鸡足衣。示现虚 寂,端坐俯眉。 第十尊者 半肩磨衲,为谁缓颊?彼以诚叩,此缘问答。佛意玄微,有觉无为。肉眼执 着,捧函捕龟。 第十一尊者 幻体有累,法身无着。幻法两忘,圆明寥廓。以大愿力,援诸有情。见闻悉 入,真妄一真。 第十二尊者 长江皎洁,可鉴毛发。师心水心,一般奇绝。目寓波中,意若扰龙。真机掣 电,微妙玄通。 第十三尊者 默坐无说,是名妙说。月盘芹献,花开子结。宝锡一枝,中含真机,悟此机 者,处处泉飞。 第十四尊者 摄衣跏趺,观此烟穗。与我定香,本无内外。贝叶琅函,三乘指南。胡人捧 立,云谁启缄? 第十五尊者 何去何从,叩应感通。如响答声,声寂还空。诉者谁衅?皆有佛性。去尔嗔 恚,随处清净。 第十六尊者 一般心眼,两般见解。将人我矿,烹炼沙汰。廓然圆明,超悟上乘。示现慈 悲,授诸有情。
苏轼
与程正辅七十一首(以下俱惠州)其三十
文
某启。本州近申乞支阜民监粪土钱用修桥,未蒙指挥。告与漕使一言,此桥不成,公私皆病,敢望留意。近又体问得一事,本州诸军,多阙管房,多二人共一间,极不聊生。其余即散居市井间,赁屋而已。不惟费耗,军人因此窘急作过。又本都无缘部辖,靡所不为,公私之害,可胜言哉。某得罪居此,岂敢僭管官事,但此事俗吏所忽,莫教生出一事,即悔无及也。兄弟之情不可隐,故具别纸冒闻,千万亮其本心恕罪,幸甚。此数十年积弊,难以责俗吏,非老兄才气,常欲追配古人,即劣弟亦不轻发也。然千万密之。若少漏泄,即劣弟居此不安矣。告老兄作一手书,说与二漕,但只云指使蓝生经过廉得,或更以一书与詹守,稍假借之,令尽力为妙。自兄过此,詹亦知惧厉精也。 本州管六头项兵,却一半无营房。其间有营房者,皆两人住一间,颇不聊生。其余只在民间赁屋散住,每月出赁房钱百五十至三百。其间赁官屋者,即于月粮钱内刻。非官中指挥,盖掠房钱者,自擅如此。不惟军人缘此贫乏,又都将上下,无繇部辖,饮博逾违,急即逃走作贼,民不安居。又军妻缘此犯奸者众,远方吏不得人,从来如此,非今官吏之过也。问得,数十年来如此矣。约度大略,少三百来间好屋。若与擘划砖瓦,官自烧,林木亦可下县采斫。只恐难为足用。又阜民废监,亦有木植,此外官买足之。度三百间瓦屋,每间可用三贯省钱,不过千缗,此事可了。愿兄与漕司商量,先行文字下本州作访。闻惠州自来军人阙少营房,多在民间赁居。又广州、泉州、信州三处,差来客军,各无营房。本州清化一指挥,虽有营房一二十间,又每年遭水,军人家累,难为存活,深为不便。令本州知州职官都监子细勘会,逐一指挥去处及少营房数目,子细画一开具。若干指挥全无营房,见今若干兵士赁屋,各具见今赁屋人数供申及相度。未有营房指挥,合于何处起造营房。及清化指挥,年年遭水,合与不合迁移,如合迁移,即今来已废阜民监地位可与不可迁就。仍约度合用砖瓦材料人工钱数,先将本州见有砖瓦材料豁除外,仍更具管下县分,有无可以采斫材木去处,兼见差是何人,如何采斫,及相度添置瓦窑,差兵匠烧变。本州皆荒茅地,虽有主,百姓自来不采茅,官若日差兵士数十人,专留充烧瓦之用,于公私并无妨害。此外只具合支官中见钱的确数目供申,仍于本州应系诸般钱物内划支拨,系提转提举司钱物具若干数目供申。若似此行遣,料得不过支转运司钱四五百贯,思量此事,若不稍处置,致稍有意外之患,则于监司诸公,岂得为稳便。然此事积弊久矣,非今官吏之过。切告吾兄,勿怪责此中官吏,万告!万告!如以卑言为然,及漕司商量得行,即须专差一精干官吏来此,与权都监王约者此子甚勤干。同干之。今且体问得逐营事件如后。 一、本州管澄海两指挥,禁军皆有营房,不外住。然皆是废茅屋,常忧火烛,亦当为瓦屋。又本营逐年多有水患,亦当相度,合如何疏理沟渎或筑防,令军人安居。 一、清化指挥见管二百三十人,只有官屋二十间。见有五十五人兵级,在外赁屋住。及年年遭水,及地僻远,并无篱墙,不可不迁,若迁于废阜监,极为稳便。 一、牢城指挥见管二百六十人,只有官屋四十间,二人共一间。外有三十六人兵级,见赁屋住。 一、泉州客军一百五人,并无营房,只有官屋三间,余并赁屋住。 一、信州客军九十六人,见管营房七间。 一、广州客军九十人,元因岑探反后添差,不曾与置营房。此等客军,多在知州都监及场务地分窠坐,故只于窠坐处宿食,以此不肯赁屋居住。然体访得客军既无营房,才有病患,易得失所,是致死损人众,不可不为动心。 江海之间,寇攘渊薮。近日盐贼,幸而皆已获,不尔岂细故哉。谪居之人,只愿安帖。如惠州兵卫单寡,了无城郭,奸盗所窥,又若营房不立,军政堕坏,安知无大奸生心乎?此孤旅之人,所以辄贡缕言也。与指使蓝生语,觉似了了,可令来此与王约者同干否?不揆僭言,非兄莫能容之。然此本乞一详览,便付火,虽二外甥,亦勿令见。若人知其自劣弟出,大不可不可。
苏轼
1099
答试馆职人启
文
伏承射策玉堂,方观笔阵;校文天禄,遂秀儒林。党友增华,缙绅共庆。国家求贤之道,必于闲暇无事之时;贤者报国之功,乃在缓急有为之际。养之无素,则一旦欲用而何由;待以非常,则临事欲辞而不可。故纳之于英俊相从之地,观之以世俗不见之书。非独使之业广而材成,抑将待其资深而望重。某官学优而仕,行浮于名。词令从容,议论慷慨。追还正始,文章为之一新;传写都城,纸墨几于骤贵。得士之喜,非我敢私。轼衰病侵寻,文思荒落。职在翰苑,当发策而莫辞;识非通儒,惧品藻之不称。过烦临贶,宠以书词。永为巾笥之珍,愧乏琼瑶之报。
苏轼
1074
书晁无咎所作杜舆子师字说后
文
《易》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夫君子得舆, 下完而上未具也。小人剥庐,上壮而下挠也。下完而上未具,吾安寝其中,民将 载之。上壮而下挠,疾走不顾,犹惧压焉。今君学修于身,行修于家,而禄未及, 既完其下矣,故予以是名字之,与无咎意初无异者。而其文约,其义近,不足以 发夫人之志。若无咎者,可谓富于言而妙于理者也。
苏轼
1091
刘奉世起居郎孔文仲起居舍人
文
敕:欲治国家,当先得士。顷者人物之评废,而长育之道微。朕顾瞻周行,恻焉兴叹。或盘桓久次而未用,或沈伏下僚而莫知,将以责成治功,折冲遐迩,人不素具,其何赖焉?具官刘奉世,家世名臣,才颖秀发,试以治剧,烦而益明。具官孔文仲,进以直言,文史足用,责之典礼,守正不回。斯皆一时之后良,多士之领袖。方欲置之侍从,益当养其才能。左右史官,号为要地;前后达者,皆由此途。手刊册书,足以明枉直之效;密侍殿陛,足以观进退之详。益勉自修,以须不次。可。
苏辙
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文
敕。凶人在位,民不奠居;司寇失刑,士有异论。稍正滔天之罪,永为垂世之规。具官吕惠卿,以斗筲之才,挟穿窬之智。谄事宰辅,同升庙堂。乐祸而贪功,好兵而喜杀。以聚敛为仁义,以法律为诗书。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输之政,自同商贾;手实之祸,下及鸡豚。苟可蠹国以害民,率皆攘臂而称首。先皇帝求贤若不及,从善如转圜。始以帝尧之心,姑试伯鲧;终然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发其宿奸,谪之辅郡;尚疑改过,稍畀重权。复陈罔上之言,继有砀山之贬。反覆教戒,恶心不悛;躁轻矫诬,德音犹在。始与知己,共为欺君。喜则摩足以相欢,怒则反目以相噬。连起大狱,发其私书。党与交攻,几半天下。奸赃狼藉,横彼江东。至其复用之年,始倡西戎之隙。妄出新意,变乱旧章。力引狂生之谋,驯至永乐之祸。兴言及此,流涕何追。迨予践祚之初,首发安边之诏。假我号令,成汝诈谋。不图涣汗之文,止为款贼之具。迷国不道,从古罕闻。尚宽两观之诛,薄示三危之窜。国有常典,朕不敢私。可。
苏轼
1061
权书叙
文
人有言曰:儒者不言兵,仁义之兵无术而自胜。使仁义之兵无术自胜也,则武王何用乎太公,而牧野之战,“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又何用也。 《权书》,兵书也,而所以用仁济义之术也。吾疾夫世之人不究本末,而妄以我为孙武之徒也。夫孙氏之言兵,为常言也。而我以此书为不得已而言之之书也。故仁义不得已,而后吾《权书》用焉。然则权者,为仁义之穷而作也。
苏洵
《贺正表二首》其一
文
献岁发春,天有信于生物;盛德在木,君无为而法天。嘉与含生,日陶至化。中贺。 恭惟皇帝陛下,肇修人纪,祗畏天明。日月运行,物被无私之照;雷风鼓舞,民知不杀之威。有万斯年,惟一厥德。臣久尘从橐,出领藩符。身寄江湖之间,神驰卫仗之下。
苏轼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
文
丁丑十月,海道风雨,儋、雷邮传不通。子瞻兄《和陶渊明停云》四章,以致相思之意。辙亦次韵以报。云跨南溟,南北一雨。瞻望匪遥,槛阱斯阻。梦往从之,引手相抚。笑言未半,舍我不伫。晚稻欲登,白露宵蒙。人饮嘉平,浆酒如江。①我独何为,观成于窗。此心了然,来无所从。欣然而笑,是无枯荣。手足相依,所钟则情。情忘意消,神凝不征。可以安身,可以长生。跋扈飞扬,谁匪南柯。运历相寻,忧喜杂和。我游其外,所享则多。削迹拔木,其如予何。
苏辙
答陈传道五首(杭州)其四
文
某启。久不上问,愧负深矣。忽枉手讯,劳来甚勤。夙昔之好,不替有加。兼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兼集。新旧诸诗,幸得敬览,不意余生复见斯作。古人日远,俗学衰陋,作者风气,犹存君家伯仲间。近见报,履常作正字,伯仲介特之操,处穷益励,时流孰知之者?用是占之,知公议稍伸耶!传道岂久淹莞库者。未由面谈,惟冀厚自爱重而已。
苏轼
1083
到底了
三苏作品
诗
词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