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90516条数据
养生经典语录
期刊
平和无欲以保精养生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谓之不道。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
收藏
喜欢
28
司马迁不可复制 班固才是榜样 《汉书》: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期刊
司马迁是个奇人,《史记》是部奇书。换句话说,虽然司马迁写《史记》,指明了中国史学主流的发展方向,但这部作品,本身并不适合成为作史者学习的范本。因为不可复制。所以后世的史学家眼中,司马迁只是一个飘逸而嶙峋的背影,而班固才是大家效法的榜样。
刘勃[1]
收藏
喜欢
28
从苏轼的年龄表述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期刊
长期以来,对苏轼的年龄表述有两种说法,一为享年64岁,一为享年66岁。孰对孰错,难以评定。看起来是件小事,实际上却体现了一种中西文化的碰撞。持64岁说法的人是按照公历算法,其根源是西方文化。我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采用西历纪年。(公元纪年又称西元纪年,简称"西元"或"公元"。西元纪年是基督教的纪年法。)西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公历"。苏轼生于北宋景祐三年(1036)农历十二月十九日,换算为公历是1037年1月8日。苏轼卒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农历七月二十八日,换算为公历是1101年8月24日。
谭敦容[1]
收藏
喜欢
28
谷林堂怀东坡
报纸
谷林堂在大明寺西侧的仙人旧馆内,在平山堂后,欧阳文忠公祠前。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56岁的苏轼从颍州调任扬州太守。为了纪念恩师欧阳修,他建了谷林亭。亭名取自他的诗《谷林堂》“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中的“谷”、“林”二字。有北宋诗人黄裳的《谷林亭》为证:“竹也中虚谷也虚,两虚相对闲中无。月来风动时尤好,那更高人也自如。”谷林堂原在大雄宝殿后,宋后久废。现在的谷林堂是清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在真赏楼旧址上重建的。谷林堂坐北朝南,面阔5间,东与大雄宝殿毗连。堂上方悬挂的“谷林堂”匾额,是扬州雕刻名家黄汉侯集自东坡法贴。正中的长桌后,是端坐着的苏轼塑像。他一手持书,一手虚握拳,放在桌上,似乎在沉思着什么。谷林堂的东壁挂着扬州书画家李亚如的《谷林堂诗》,右壁挂着《赤壁夜游图》。整个谷林堂典雅雍容,书香气息浓厚。欧阳修与苏轼的师生情谊深厚。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京赶考,欧阳修是主考官。当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时,他很是赏识,却因误认为是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给了他一个第二。后来复考,苏轼的文章居第一。欧阳修因此在《与梅圣俞书》中叹道:“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正是欧阳修的一再提携,苏轼才名动京师。苏轼一生坎坷,而扬州是他人生重要一站。“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他先后十次经过扬州。他第一次过扬州是熙宁四年(1071),是由京城赴杭州任通判。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是由杭州转任密州。这两次过扬州,欧阳修还健在,尽管身处新旧两派的政治争斗中,但达观的苏轼依然对未来抱有坚定的信念。元丰二年(1079年),他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第三次经过扬州。这时,欧阳修死去多年,面对平山堂上恩师的手迹,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词中既有对恩师的缅怀,又有人生无常的喟叹。元祐七年二月,欧阳修被任命为扬州太守。三月到任,九月还京,历时半年多。他就任的时间很短,却为百姓扎扎实实地做了几件好事。苏轼初到扬州,发现百姓为累年积欠所困,丰年过得还不如凶年。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记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请求朝廷暂缓清欠,没有得到应允。初夏,苏州、湖州瘟疫横行,死人过半。他再次写下《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披露百姓的悲苦。这次终于争取到“各种积欠一律宽免一年”的承诺,百姓奔走相告。苏轼到任,正值芍药盛开。那时,扬州芍药和洛阳牡丹齐名,每年都举办“万花会”。“万花会”一年一度,循习而办,享受的是官僚豪绅,衙役恶吏趁机敲诈,遭殃的是平民百姓。百姓本身被积欠所苦,我们怎能只顾自己享乐?他写下《记以乐害民》这篇文章,旗帜鲜明地表明取消“万花会”的立场。后来,他在给朋友王定国的信中说:“花会检旧案,用花千万朵,吏缘为奸,扬州大害,已罢之矣。虽煞风景,免造业(孽)也。”从信中,我们能读出他与民生息的民本思想。此外,苏轼还解决了扬州漕运困境。他要求恢复漕运古法,主张准许官船船工捎带私货出售,以免除船工生活之忧,以船为家。而如果禁止,船工会因生活窘迫盗窃官物,这于公于私都不利。他的主张为朝廷采纳,船工也因此安居乐业。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但是从未消沉。对于恩师,他时刻铭记,常常怀念;而对于百姓,他始终抱着“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态度对待,不敢稍有懈怠。苏轼在扬州只有半年,但是却让百姓永远记住了他,实现了他的“归来邻里应迎笑,新长淮南旧桂丛”的理想。今天的官员,是不是也应该学一学他,为百姓立起一块精神的高地呢?□章中林
收藏
喜欢
28
柳宗元思想中的道家成份(下)
期刊
如果说在永贞革新失败前,柳宗元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出黄老派的特征(这一派推崇和假托黄帝,以老子之学为核心思想,又兼取阴阳、儒、墨诸家之善,研究的核心是天道、人生、治国平天下的方术)的话,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黜远荒的柳宗元,他的道家思想则更多地体现出老庄派的特征(老庄派是老子与庄子的结合,其特点是比较注意宇宙与人生的关系,主张适应自然,反对世俗对人生的桎梏,愤世嫉俗,具有不同凡响的批判精神).这些思想特征主要表现为:
黄蝶红
收藏
喜欢
28
邵伯温、邵博父子的苏轼评价论略
期刊
邵伯温《闻见录》、邵博《闻见后录》均有关于苏轼的材料记载,但由于父子所处的时代政治背景及各自人生经历的差异,形成了对苏轼不完全相同的认识与评价观念。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邵氏父子虽然都反对熙宁新法及新法派人物,但在交往和评价新法反对派的问题上,两人具有明显差别,并因此直接影响到对苏轼评价倾向的形成。
杨胜宽[1]
收藏
喜欢
28
范仲淹构筑的对夏战争的环庆路军事防御体系
会议论文
在范仲淹经营西北边事的五年时间里,并未发生重要战争。庆历四年(1044),宋、夏议和,西夏向宋称臣,西北边境无事二十多年。范仲淹从此出将入相。文章通过对陕甘宁毗邻地区宋代所筑的大量城、堡、寨进行实地考察,查阅大量的宋代文献,系统研究宋代环庆路城、堡、寨的关系,认为宋代在经营西北边事时构筑了有效地军事防御体系,提出环庆路由三个防御系统组成,并对大顺城防御系统、怀安防御系统、环州防御系统中各城、堡、寨的关系做了论证。
张多勇
收藏
喜欢
28
我治学的三部曲
期刊
虽说我在旧中国读了大学,但毕业后迎接我的却是失业,生活不安定,谈不上读书。后来有了工作,但居处偏僻,求书不易。要说我深入、认真读一些书,做一点学问,那是1952年到北京以后的事。一、探索到北京来工作,是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孔凡礼[1]
收藏
喜欢
28
苏东坡的胃口
期刊
大多数中国人未必背得出苏东坡的诗词,但没有领教过,或者不知道"东坡肉"的恐怕为数甚少。在中国荦荦大端的菜谱中,能以芳名冠名珍馐,这光荣只有苏东坡享有。
李国文[1]
收藏
喜欢
28
苏辙的齐鲁情结
期刊
宋神宗熙宁六年 ( 1 0 73) ,苏辙由陈州学官改任齐州掌书记 ,在山东居留三年。他作为州府的属吏 ,协助知州 ,实施益民善政 ,深得僚友信赖。苏辙寓鲁三载 ,对齐鲁山川风物人文胜迹 ,陶醉徜徉 ,结缘良深 ,随时形诸文翰 ,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刘乃昌[1]
收藏
喜欢
28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