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114490条数据
李白的山水诗与柳宗元的山水记
会议论文
李白的山水诗和柳宗元的山水记,不仅是唐代文学史,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对后世的文学创作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柳宗元的山水记对李白山水诗的承传关系,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及各自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蒋志
收藏
喜欢
4528
浅论苏洵古文的文学美
会议论文
本文浅论苏洵古文的文学美.首言其着重为文之术的古文观.苏洵论文,道、术并重,尤为看重为文之术.他服膺韩、欧志道、明道的古文主张,一方面提倡为文自然天成,同时又赞成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以促成艺术风格的个性化.次言其文不为空言的识见美、不掩性情的本色美和不拘一格的艺术美.其识见美,不但表现为见解新颖深刻,不为空言,而且持论能自畅其说,撼动人心.苏洵古文有个自我在内,其文既显出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的悲悯心理,又露出他豪迈不羁、自重自负、不知媚上、乞怜为何物的凌云之气.真情流露,可谓以本色相见.前人论苏洵古文,惯以纵横家之文视之.实则苏洵为文,于纵横家外,博取诸家之长而用之者多.又其博采诸家之长,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故为文艺术不拘一格,特色显然.如对说以成篇、对言以成句、逐句自为一理、逐节自为段落,以及相影法、相陪法、影射法,和陈情之自占地步、说理之引喻以醒正意等手段,他都运用自如,如此为文有术,自会带来不拘一格的艺术美.
熊礼汇
收藏
喜欢
4492
略论《论语》第一个英译本--《孔子的道德箴言》(1691)
会议论文
《论语》的第一个英译本《孔子的道德箴言》由拉丁文版的《中国人的哲学家孔夫子》摘译与转译而来,该书长久以来并不为学界重视,甚至否认其'第一'的性质.耶稣会士的传教'适应'策略深深影响了他们儒家经典的翻译,由此而来的《孔子的道德箴言》也不可避免其基督宗教色彩,但其在英文语境中也对《论语》做了新的诠释.该译本甚至对'美国精神'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对今天我们的外宣及文化走出去战略都有启发意义.
高志强
收藏
喜欢
4472
遍能法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峨眉山大佛禅院纪念馆雨中揭幕
期刊
陈德忠
收藏
喜欢
4413
浅析《论语》中孔子“和”的生命意识
会议论文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并把这种"和"的精神运用到他的生命意识中,形成了以"和"主要特征的生命意识。尊重人的生命,重视个人特性的发挥,是孔子"和"的生命意识的基点;要爱人、为人要忠、处事要信,是孔子"和"的生命意识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是孔子"和"的生命意识的目标。
崔尧;甄杰
收藏
喜欢
4386
道家的生态美学——以老子思维解读石涛的《庐山观瀑图》
会议论文
本文以老子的思维解读石涛(1641~1720?)的《庐山观瀑图》后,把《庐山观瀑图》作为典型例子阐释了东亚传统绘画所蕴含的道家生态美学思想。"画"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是我们观看的对象;而不是解读诠释的对象;换句话说,画是用来欣赏的,不是读的。不过东亚传统绘画中,尤其是采用山水素材的绘画,我们对此类画的解读并不陌生。因为从素材到表现形式,此类绘画和当代哲学思维都有着很深的渊源。可以说,东亚传统山水画就是"视觉性思维空间"。包括老子的道家哲学思维对传统山水画也有很大影响,因为从特定绘画中能窥伺可称之为道家情趣的诗情画意。所以从整体来讲,道家思维和山水精神很容易结合。但这些不单单是情趣问题,这些以老子的思维作为诗意基础的东亚绘画蕴含着画家们希望融入自然韵律的东亚固有的生态美学。
郑锡道
收藏
喜欢
4365
析苏轼《水龙吟·咏杨花》
期刊
苏轼晚年所赋《水龙吟·咏杨花》词,是苏词中与众不同、值得注意的一首。本文认为,此词在艺术上以咏物拟人的形式,寄托了苏轼对自己的身世和家国、时代的感慨,反映了北宋中下叶士大夫阶级忧患、矛盾的时代意识。此词的婉约笔调,与其它苏词的豪放风格,都折射着这种矛盾的时代意识。
张莉
收藏
喜欢
4362
《诗经》七'荼'皆非茶--兼论'荼'、'荠'何以常作对比
会议论文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茶微苦而回甘,当下茶文化空前繁荣,很多人以为《诗经》此句及其他诗句中的'荼',都与茶有关.其实这是误读了.《诗经》本意包括陆羽《茶经》的相关引文,明确其中之'荼'都不是茶.屈原《楚辞》也写到'荼'与'荠':'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为何'荼'与'荠'常作对比?笔者以为,古人常将“荼”、“荠”对比,除了味苦与味甜的反差,还因为有的苦菜与荠菜外形相似,因此具有可比性。
竺济法
收藏
喜欢
4354
从《老子》左契、右契到《庄子》券内、券外--兼论出土、传世文献整理研究应遵循的理路(提纲)
会议论文
《老子》第七十九章所说的左契,指负债一方所持的凭据.这种认定合乎古代的实际情况,与该章的语境相合.帛书甲本的右契,因版本欠佳和属于孤证,不能作为依据.已往在解释左契时所出现的误区,其原因是把左契右契与吉凶判断相混淆,对左契、右契与尊卑的关系处理得过于简单,同时忽略具体语境.古代文献中的左字,有时表示处于被动地位.左契之名,取的是这种意义.《庄子·庚桑楚》篇所说的券内、券外,与左契、右契相互对应.《庚桑楚》的作者对行乎券内予以肯定,与《老子》的“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论述一脉相承.《老子》把执右契的讨债者称为无德,《庚桑楚》则把凸显这类角色的急功近利,亦与《老子》的理念相默契.
贾学鸿
收藏
喜欢
4213
《论语》中孔子与Phaedrus中苏格拉底阐明核心概念的修辞手段比较
会议论文
<正>引言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历届科举考试的必读经典,孔子作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家。而苏格拉底的言论被记载于柏拉图所著的Phaedrus,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和教育,Phaedrus乃他的学生柏拉图所著,柏拉图自己后来成立了学院(academy),是当代的大学的前身。在《论语》和Phaedrus里,作为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需要对重要的概念进行解释,本文通过审
刘璐
收藏
喜欢
4178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