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114490条数据
万国咸宁:《易经》和合思想述评
会议论文
易经为中华文化之源,以阴阳立论,最重视对立两端间的冲突和融合,触类自然旁通,相反可以相成。本文剖析易经卦爻结构,重点评述经传中所蕴涵的和合思想,以之对应当今世局的难点,期能有所裨益。
刘君祖
收藏
喜欢
586
展讯
期刊
摄影联展《故乡,很远很近》至2019.08.31展览机构:成都华天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地点:中国(成都)新视觉影像艺术中心(东郊记忆5号楼)杨麾与王争平两位摄影家,一南一北,一个用影像记录嘉陵江畔的家乡人民,一个用镜头书写故乡草原的苍凉壮美。两人都是黑白照片,都是表现乡情,但拍摄方式和影像风格又截然不同。杨麾是四川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成熟老练,沉稳时如静静的嘉陵江,强烈时就像四川乡村热闹的集市,洋溢着乡土的气息。
收藏
喜欢
586
从苏诗的用典看苏轼晚年“忠君”思想的变化
期刊
在过去的苏轼研究中,不少人认为苏轼的忠君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甚至把苏轼说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忠君主义者”。对这种观点需要加以分析。应当承认,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苏轼确实具有儒家的忠君思想:但这种思想在黄州以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乌台诗案”使他险遭杀身之祸,晚谪岭、海,又使他几乎不能生还。统治阶级的残酷的打击迫害、长期贬谪的痛苦的生活现实教育了他,使他逐步改变了对封建君主所抱的幻想,在思想上与统治阶级发生了明显的背离。本文即试图通过对苏诗中若干典故的分析,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诬以“包藏祸心、怨望皇上。
张福庆[1]
收藏
喜欢
586
苏轼“以诗为词”说略
期刊
苏轼以文章立朝,兼通诗词书画。苏词在我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以诗为词”就是苏轼在词这一领域内的一种革新尝试,也是其词有别于传统文人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宋末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郭坚
收藏
喜欢
586
东坡贬居黄州考(续)
期刊
苏东坡贬居黄州,与神宗皇帝的矛盾心理和态度分不开:人才难得,实不忍诛,只好流放。这就决定了东坡走向转折的人生道路,构建新的贬谪文化机体,或称为“东坡文化现象”,即三维观照,时空交错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东坡以劳作、游览、修炼结合的生活方式,儒佛道思想融汇的修炼方式,忠君爱国忧民统一的行为方式去领略人生的真谛,还以全副身心去体验痛苦,感悟生命,抗争苦难,昂扬悲剧精神。正是这些身心活动,成了他生活和创作的一种补偿,促使他性格变得越来越沉静、旷达、洒脱,从而推动了他的文艺创作走向高峰,“功业”呈现鼎盛状态。东坡的美好人格,科学思想,文艺作品,仍是我们今天两个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
饶学刚
收藏
喜欢
586
《看得懂用得上的养生经典》推介(中)
期刊
《看得懂用得上的养生经典4》《看得懂用得上的养生经典4》对清代文学家兼养生学家曹庭栋的名著《老老恒言》做了选录、解读和点评。《老老恒言》是清代一部颇具影响的老年养生著作。撰者曹庭栋(约1698—1790),号慈心居士,浙江钱塘(杭州)人。他年逾九十,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值清朝鼎盛时期。曹氏出身于书香世宦之家,很有家学渊源,
收藏
喜欢
586
论苏轼文化传播中新媒体的优势及策略
会议论文
新兴媒体的普及率随着手机电脑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里。如何面对新时代,让苏轼文化传播飞入寻常百姓家,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是当务之急。如何发挥新媒体优势,必须研究遵循其自身传播规律,采取相应策略。本文将以《苏轼文化传播中新媒体的优势及策略》作为论题,对新媒体优势及对苏轼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可行性及可操作的新媒体运用策略。
兰文阁
收藏
喜欢
585
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期刊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文学经典。苏轼仕途极为坎坷,宦海几经沉浮,但却能始终保持旷达的人生态度,在人生的低谷中也始终未曾放弃自己的目标。这种旷达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是苏轼对儒、道、释三家思想精华的吸取与融合。
黄曙[1]
收藏
喜欢
585
吃货苏东坡出品:“舌尖上的宋朝”
期刊
春天来了,你一定会想起这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的作品。其实,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美好的春光,也暴露了苏东坡是个神级吃货。其实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有桃子吃了!鸭子也能吃了!哎呀,满地的竹笋,又有好多河豚,都能吃啦!好吃好吃,真开心啊!
孙琣[1]
收藏
喜欢
585
夷夏之辨与雅俗之分: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代儒家历、历家历之争
期刊
唐宋变革既是一个政治、经济转型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文化转型的过程。从宋代儒家和历家关于历法争论这一具体角度切入,可以发现,两者在关于历理和历数、上古历元和近世历元、左旋和右旋等问题上发生过分歧争论。宋儒普遍认为,汉唐以来,历法参杂"夷法",雅正精义遗失,导致历差,他们在内心建构出一个完美精确的三代"古历",以恢复雅正传统为己任,把探寻古历中的精髓"历理"作为终极理想,着重进行历法的理论探索,并希望据此制出完美无差的历法,作为他们复兴儒学和开创治世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形成所谓"儒家之历"。宋儒以这一想象的完美标准来评判后代历法的差误,将汉唐以来伎术官把持的专业司天机构制作的历法当作暗用"夷法"、夹杂"俗历"的代表,轻蔑地称之为"历家之历"。两者间的争论贯穿有宋一代。这一争论背后折射出唐代夷夏之辨到宋代雅俗之争的转换,从中反映了宋代新儒家异于前代的独特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韦兵[1]
收藏
喜欢
585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