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90516条数据
读《折扇与戏曲探源》之赘言
期刊
见张发颖先生有《折扇与戏曲探源》一文(《中国京剧》1995年第三期)。述及我国有折扇当始于宋代。不过,征引北宋苏轼见过"高丽白松扇"为首见史证之源。
陈国忠
收藏
喜欢
48
“东坡文化概论”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期刊
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课程,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这是教育界的共识。东坡文化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形成的思想、人生态度、文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在内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坡文化概论”课程利用其丰富的资源,结合精读与浏览,融合理论与实践,联结课内与课外,创新多种学习方法,建立课程多元考核方式,让思政教育润化其中,立德树人。
方星移[1];张雪[1]
收藏
喜欢
48
窥探宋词中的筝乐艺术
学术论文
宋词这一文体产生于唐,至宋而益大,堪称一代之文学,取得了与有着千年历史的诗分庭抗力礼的地位。词作为一种典型的音乐文学,若追溯其源的话,不能离开音乐来谈,它的发展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词的演唱必须要通过乐器的伴奏才能发挥它的音乐特性,所以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器乐的发展和琴技的进步与传承。而在器乐的发展长河中,筝妓就展现了其重要的传承特性,由于她们将唱词和筝乐的完美结合,吸引着众多文人士大夫和平民百姓的目光。这使得文人们也热爱筝乐艺术,很多文人自己也会演奏筝,由于筝型之美使得很多文人喜欢把它放在房间作为漂亮的工艺品。记载筝的词篇有近两百首,这些足以证明文人喜欢借筝抒情,这无疑推动者筝乐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宋代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转型期,也是我国的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及乐器的定型期,宋词对筝乐的推动在宋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宋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筝乐的发展,宋代的宋词中咏写秦筝或涉及筝的,就达到了二百余篇。其中对筝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如:秦筝、瑶筝、银筝等。宋代姜夔、苏轼、李清等词人的作品中,都出现了对筝型、筝技和筝妓的不同描写,可以说文人对筝乐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宋代的宋徽宗非常热爱文学艺术,建立了大晟乐来创作词曲,乐队编制中多处使用着筝色,在宫廷、文人和筝妓的共同作用下,筝乐艺术走向了辉煌。 许多现代文学家对词的音乐特质都进行了各方面细致的研究,但是至今对于宋词中古筝的意象,有些方面还没有人深究,本文借鉴了已有的宋词研究成果,对宋词的音乐性作了分析,在此之上本课题将着手于研究宋词、及宋代词人,通过对宋词音乐性的研究,将宋词中描写的古筝引入,突出筝乐在宋代的地位及其影响。管窥宋词中筝的美好意象,从宋词中古筝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筝乐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地位。要想使古筝得到更好的发展,那就必须要从它的历史着手,这样才能抓住它的精髓,更好地诠释筝乐!
梅丽娟
收藏
喜欢
48
苏东坡饮酒
期刊
其实,苏东坡并不善饮酒。 他在《题子明诗后》说:“吾少年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蕉叶,是一种浅底酒杯,容量不大。何况,宋代的酒,酒精度是很不高的,武松过景阳岗,喝了十八大碗酒,居然还有力气打虎,足见苏东坡这三小杯酒,量是很有限的了。但他爱酒,而且越老越喜欢此物,“饮中真味老更浓”,这就是他的爱酒铭。后来,他倒霉的日子里,流放岭南惠州,甚至自己酿酒呢! 人之喝酒,有数种状况;一是嗜好,对杯中物情有独钟;一是应人之邀,坐在席旁,杯在手中,盛情难却,
李国文
收藏
喜欢
48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期刊
中国工笔花鸟画自唐代独立以来,就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不断向前发展,直到宋代由于统治者的热爱、推崇与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工笔花鸟画达到空前的繁荣。宋代工笔花鸟画刻画细腻、设色典雅、真实自然、富有诗意,当代在继承宋代工笔花鸟画这些精华的基础上,又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与审美观念,对工笔花鸟画在当代的发展进行不同的探索与实践,使得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形式更加异彩纷呈。本文分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传承与发展,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提供启示。
李云鹏[1]
收藏
喜欢
48
系乎治乱之文——欧阳修散文管窥
期刊
北宋著名散文家欧阳修在《与黄校书论文章书》中提出“文章系乎治乱之说”,认为能“见其弊而识其所以革之者”才是好作家;“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他的散文,是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创作主张的。 当然,欧阳修的散文内容涉及面很广。
唐骥
收藏
喜欢
48
《后赤壁赋》:千年未醒的梦境
期刊
苏轼创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的《后赤壁赋》全篇皆梦幻之境,作者以赋记梦,藉梦抒怀,写得迷离惝恍、神秘诡谲。其幽微难言之情,矛盾复杂之思,高深莫测之理,全蕴含在这一极富象征、影射功能且千年未醒的梦境中。
谈胜轶[1]
收藏
喜欢
48
论君“有所不召之臣”和“学焉而后臣之”--孟子士理论研究之一
会议论文
孟子对士理论有重要研究。在君臣交往之道层面,君“有所不召之臣”是对君行为的现实规范;“学焉而后臣之”是对君行为的理想设计,它们都是孟子规范设计和构建安排君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在道高于势理念指导下产生的。
肖美丰
收藏
喜欢
48
关于《宋史·司马光传》的几个问题
期刊
《宋史·司马光传》基本记述了司马光一生的主要经历、事迹。但受修书时间、体例、宗旨以及史臣才具、观点等等局限,不免出现行文失实、挂漏舛讹、事序颠倒等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本传进行考订。(文中所引《司马温公行状》、《司马温公神道碑》、《司马温公文集》、《司马温公年谱》、《东都事略》卷87《司马光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行状》、《神道碑》、《文集》、《年谱》、《东都事略》本传、《长编》)
叶坦[1]
收藏
喜欢
48
关于“竹符调水”
期刊
陈松年[1]
收藏
喜欢
48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