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90516条数据
宋代茶文化视域下的建盏美学观
期刊
宋代茶文化高度繁荣,刺激了茶器的生产与发展。建窑建盏属于宋代黑瓷,是历史上唯一因茶而生、因茶而衰的瓷器。文章立足于宋代茶文化视域,通过对建盏器型、釉色纹理及人文思想的剖析,总结建盏具有简约实用之器型美、深邃变幻之釉纹美、儒释道之人文美三大美学观,有助于今人艺术创作时汲取借鉴,对宋代茶文化及建盏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郑慕蓉[1,2,3];陈丹妮[1,2];庄云真[1,3]
收藏
喜欢
52
君子和而不同
期刊
有人说这件事是“蛇年第一掐”,事情的缘起是2月15H早晨,童话作家郑渊洁发了一条微博:“昨晚带着81岁的老妈看冰灯。给老妈拍完照片我检查是否虚焦时,老妈要下一个台阶,她对身边一位20岁左右女孩说:闺女,能搭把手,让我扶着你下台阶吗?女孩儿伸出胳膊支撑我妈下了台阶。我老妈说完‘谢谢’,身后传来女孩儿妈妈教育女儿:‘傻孩子,她要是摔了,咱家就惨了。以后扶吗?不扶了?真听话。’”
段奇清
收藏
喜欢
52
服虔、应劭《汉书音义》音切考辨
期刊
东汉服虔、应劭最早为《汉书》作音注,在颜师古《汉书注》等文献中,存有服虔音注124条、应劭音注103条。其中服虔存反切8条、应劭存反切11条,这是今见最早的反切,是汉语语音发展史上最珍贵的资料。分类考辨二人所注的音切,发现其类型、作用是多样的,语音性质主要是反映了汉代的读书音,音注体例为后代的音义书提供了范式。
万献初[1]
收藏
喜欢
52
从读者接受角度比较《论语》的三个译本
学术论文
《论语》是孔夫子经典之作,代表着中国古典文明。孔子在西方的形象正是中国之西方形象的缩影。随着《论语》在国外引起极大关注,其译本也逐渐增多,不同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也不尽相同。翻译的侧重从以文本为中心转移到译者主体性,再后发展到以读者为中心。《论语》是经典国学的极致发挥,凝聚着古代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对其进行翻译的目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恰当把握考虑译文读者的度,过度考虑读者会使译文在传达中国文化内涵方面大打折扣,反之亦然。本文以辜鸿铭,Arthur Waley以及Edward Slingerland的《论语》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德国接受理论,探讨经典翻译中考虑读者的度的把握问题。 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概述了涉及《论语》英译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论文的主要结构与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简明介绍了《论语》,并对《论语》重要英译本作了纵向梳理,回顾了中外有关《论语》英译的研究状况。第三章“理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德国接受理论,以及该理论与文学翻译的关系。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中心部分。分别从语言与文化层面上,以接受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例对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比较三者在翻译过程中考虑读者的度。第五章“结语”部分综合评述三位译者对“度”的把握程度,并提出了该研究有待发展的方面。 本文对三个译本进行比较,目的不在于评价孰优孰劣,而在于探讨译者在翻译《论语》过程中,考虑译文读者度的把握问题,进而为《论语》翻译提出新的思维。通过对比分析,本论文认为辜鸿铭译作过度考虑目的语读者,用西方文化阐释中国文化,语言虽流畅,但无法传递《论语》的真正内涵;Waley的译文属于学术性作品,适合专业学者阅读,受众有限;Singerland的译作真正考虑到读者,受众指向明确。由此可见,对“度”的把握实际上是对受众面的考量。
王婷
收藏
喜欢
52
海宁三苏
报纸
苏正,字秉贞,晚号云壑先生,景泰十才子之一。与兄平齐名,著有《云壑集》。苏直,字秉中。著有《兰畹集》。三苏的诗歌清新秀丽、通俗易懂、温柔敦厚。值得一提的是苏平的组诗《海昌八景》与《安国寺八景诗》。写海宁的诗,唐白居易、顾况较早,但集中地写海宁风光的,苏平为最早。海昌八景诗有:《沧海寒潮》、《鼎湖夜月》、《郭溪春水》、《长安晓钟》、《双庙夕阳》、《两峰秋色》、《无垢书屋》、《仙人石井》。《沧海寒潮》写的是著名的海宁潮:怒挟长风过海门,须臾新涨没沙痕。鲸波吼夜千兵合,雪浪翻空万马奔。信候有期当子午,震雷余响撼乾坤。兴来便欲乘槎去,拟向扶桑一问津。《郭溪春水》写的是苏平的家乡郭店的景色。这里有必要提一提明时郭店的兴盛。明时,郭店“日出万布”,纺织业的兴旺发达,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过往商、客,均宿于此。青楼烟花,招蜂引蝶,繁荣至极。明时设郭店市,与当时硖石、长安、袁花并称为海宁四大镇。溶溶漾漾复粼粼,碧涨前溪过雨新。兰蕊带烟湘浦晚,桃花迎浪武陵春。鱼盐小店人争利,舟楫迷途客问津。何事白头林下叟,一竿风月独垂纶。一首《沧海寒潮》、一首《郭溪春水》把盐官、郭店的主要景色摆在人们面前。一个阳刚,壮怀激烈、荡气回肠;一个阴柔,清新扑面、沁人肺腑,两种风韵千差万别,把海宁地方风情刻画得淋漓尽致。《鼎湖夜月》,鼎湖,又名临平湖。在许村与临平交界处(原属海宁管辖,现为杭州余杭区管辖),已失其处。因有古谣“湖开天下平”,故名临平湖,晋时宝鼎现,故名“鼎湖”。三国时孙皓湖边得石函,亦名石函湖。湖上娟娟月色浮,无穷清景满沧洲。光摇波浪孤轮夜,影落山河一镜秋。寄迹书堆人已去,放歌赤壁客同游。姮娥自是多情物,时遣余晖照彩舟。《长安晓钟》着力刻画了历史悠久、交通发达的历史古镇长安。万户千门曙色深,钟声隐隐出前林。云边断续连更漏,郭外铿鍧杂梵音。候馆惊回羁旅梦,征途唤醒利名心。不知有客忘尘事,枕上诗成月未沉。《双庙夕阳》,诗人向我们诉说了一段历史,告诉了我们海宁的一位有功于大唐王朝的历史名人(许远)。并很遗憾地感叹,就是这样的历史名人,竟被后人遗忘了。羯胡流毒害忠良,血食千年重海昌。百战报君全节死,孤军抗敌守城亡。扶持社稷心逾苦,保障江淮策更长。欲采苹蘩奠杯酒,萧条遗庙对斜阳。这里讲的是唐时发生“安史之乱”,叛军在睢阳(今河南商丘),遭到太守许远及守军张巡的激烈抵抗。后由于弹尽粮绝,终被攻破,许、张等守城将士壮烈牺牲。就是这样的血守,为唐皇朝的平叛赢得了时间,平定了叛乱。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撰文《张中丞传后叙》高度评价了他们的功绩:“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守一城,捍天下”,唐之不亡,许远、张巡的功劳。后人分别在许、张的家乡海宁与河南建造了双庙。可惜,如今双庙已无迹可寻了,但那庙前的古樟,依然郁郁葱葱。《两峰秋色》,两峰,是指故乡硖石东、西两山之景。依稀马耳与天齐,秋色荒凉入望迷。六寺楼台连上下,双峰紫翠倚东西。葛翁仙井寒烟积,顾况书堆夕照低。我欲纵观凌绝顶,白云深处有丹梯。《无垢书屋》,无垢,即宋代著名学者张九成。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无垢,又号横浦居士。祖籍河南开封,靖康难,迁居盐官。绍兴二年(1132)殿试策士,选为状元。授镇东签判。累官至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因主张抗金,被秦桧所贬,谪守邵州(今河南邵阳),后又以“谤讪朝政”罪名流放大庾岭下十四年。秦桧死,重新启用,出仕温州。因直言上疏不纳,辞归故里。“张九成读书屋”,在菩提山下,又名灵泉(即今黄湾五丰村),原台侧宋梅老干,屈蟠如画,为无垢所手植。有“洗砚池”,旁为“晒书台”。惜多年开山,遗迹无存,惟“洗砚池”为石粉所填,幸存。昔人曾此筑高台,云里轩窗向日开。卷幔灵泉浮爽入,钩簾晴嶂送青来。登庸已见魁元策,忠谏争传济世才。干宝宅基邻咫尺,共怜遗迹蔽蒿莱。(中)■苏宏旹
收藏
喜欢
52
地市州旅游局局长现场导游邀你畅游四川大美金秋
报纸
“这样的旅游盛会必须参加”,“我们将呈现最美的四川金秋”“国庆黄金周即可来畅游美景”,“这将是一个城市的旅游狂欢”,……昨日,宜宾、内江、南充、达州、绵阳、眉山等四川各地市州旅游局纷纷表示,将率队参加由成都商报联合四川省旅游局主办,四川省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和成都市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协办的2012秋季天府国际旅游节。据悉,各地除将踊跃参与旅游节期间的大型街头旅游展、图片摄影展、旅游看片会、现场民俗表演、现场旅游团购、现场抽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外,各地旅游局长还将纷纷亮相成都宽窄巷子东广场街头展现场,和市民面对面,现场当导游邀大家畅游四川。南充激情动感人文休闲精彩一箩筐南充旅游景点众多,其中不少已为大家所熟悉。不过,这个国庆,南充还有一系列节目让你大饱眼福;而花卉展游赏、摄影比赛、真人CS游戏、急速60秒—挑战凌云飞翼等互动活动让你充分体验南充之旅的激情和休闲;而祈福、登高等内容则能让你心灵平静,彻底放松。针对这个中秋国庆超长假期,阆中古城、凌云山风景区、张飞庙等景点都已经做好准备,送上祈福游、山水生态游、都市休闲游、红色寻迹游、乡情体验游、猎奇探险游等多条主题鲜明、风格迥异的短途旅游线路。达州游万源八台山赏大竹五峰山竹海昨日,达州旅游局已开始“拉客”:国庆到达州,生态宜人,山川秀美。据悉,达州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异彩纷呈,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堪与“三星堆”媲美;渠县汉阙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万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壮丽、幽深高远,有“川东峨眉”之美称;宣汉百里峡堪与长江三峡媲美,有“不是三峡胜似三峡”之美誉;大竹五峰山竹海连绵万余亩,相传为“天下竹林之根”。宜宾长江第一城酒香景美陶醉游宜宾,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国庆游宜宾,美酒美食美景一样都不能少。多次入选著名电影外景地的绿色海洋———蜀南竹海,在秋季将更显宁静。而兴文石海,将呈现出让人为之惊叹的另一种“海”景。西部大峡谷温泉,让你在山青、峡急、水险的神奇河谷中好好放松身心。而神州琼液五粮液厂区,则会让你浸润在醇厚的酒香中。宜宾美食众多,豆腐干、宜宾燃面、风味腊肉……玩好吃好将是国庆游宜宾缺一不可的安排。绵阳畅游药王谷享中医药养生之旅绵阳旅游局此次隆重推出了药王谷景区。据悉,药王谷是我国首个将中医药养生与旅游相结合的国医健康调理旅游度假区,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旅游和中药市场的空白。今年中秋国庆8天大假,游客不仅可以畅游景区,还将欣赏到历经半年酝酿后首次推出的大型意境表演晚会—————《药王出巡》,阵容强大,中药历史演绎。国庆中秋期间将每晚演出,只要当天进入景区的游客均可免费欣赏。另外,中秋国庆还将推出药王谷特色中医药养生调理旅游超值套餐。眉山畅游三苏祠登顶老峨山眉山是“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的家乡,眉山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苏东坡给了眉山这个名字以丰富的内涵。国庆来到眉山,一定要畅游三苏祠,同时也有充足的时间将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的美景美食一网打尽。不仅可以领略三苏文化,可以登顶老峨山收获金秋,采摘野生酸枣、核桃、板栗、猕猴桃等山果,现场炒制山货。还可在澄怀湖乘竹筏、脚踏船出湖观光渔猎、套鸭子,徒步沿峨山仙境小溪搬螃蟹、摸鱼儿、品尝原汁原味的野生美食。资阳到安岳石刻观“东方维纳斯”国庆到资阳享一次文化之旅。资阳人文古迹较为丰富,特别是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有唐宋时期雕刻的石刻145处10万余尊,3米以上的石刻造像50余尊,经文40多万字。高三米,雕技精湛的紫竹观音尤其值得一看,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此外还有资阳半月山大佛、河东大佛,简阳石景山“人头石”、“张飞营”,乐至陈毅故居、报国寺等名胜古迹。简阳三岔湖大小岛屿113个,湖面开阔,值得黄金周大家前往全家休闲娱乐。内江张大千故里游访遍名胜古迹以“大千故里、书画之乡”的美名享誉全国的内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国庆来到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故乡,不仅仅能领略大千风采,更能访遍名胜古迹。内江拥有旅游景区28处、旅游景点180多处。其中资中重龙山-白云峡、隆昌古宇湖值得一游,资中铁佛镇、罗泉镇更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市内张大千纪念馆、西林寺、圣水寺、三元塔、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长江森林公园,资中文庙、武庙、清代一条街,隆昌牌坊群、云顶寨,威远三湖-白牛寨等风景区及名胜古迹均驰名省内外。成都商报记者王荣梁乃丹图据各地旅游局
收藏
喜欢
52
《苏轼书法全集》编纂顺利结项
报纸
□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幸见习记者廖波12月10日上午,《苏轼书法全集》编纂合作项目结项会在我市东坡书院举行,标志着《苏轼书法全集》编纂成果正式出炉,这也是苏轼及苏氏一门书法作品首次得到全面整理与研究。《苏轼书法全集》是眉山市人民政府与西南大学校地合作的重大文化工程,由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和三苏祠博物馆具体实施,并联合了西南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国家博物馆等多方研究力量。整个编纂团队包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等研究人员数十人。整个项目编纂历时5年,编纂内容主要包括苏轼书法作品,同时也对苏洵、苏辙、苏迈、苏过、苏迟等苏氏一门的书迹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自本项目立项以来,我们编纂团队便积极展开了调研考察活动。截至目前,团队实地考察的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多家国内外收藏有苏轼书法的公私机构。这些实地考察活动,在团队对苏轼书法进行深入研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学术作用。”参与编纂的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博士周康说。据悉,《苏轼书法全集》采用传统中式(右翻本)设计形式,大8开开本彩印(260cm×370cm),分成墨迹卷、法帖卷、碑刻卷、释文卷四部分内容共45卷,收录海内外20多家文博机构的苏轼一门书法作品540余件(不去重为950余件),其中苏轼书法500余件,苏洵、苏辙、苏迈、苏过、苏迟、苏峤等书法近40件。全集由高清图版近万张构成,大多直接购自相关收藏单位,几乎囊括了当前传世最重要的苏轼书法墨迹和历代刊刻拓本,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收录最全、材料最新、印制最精美、出版规模最大的苏轼书法全集。《苏轼书法全集》以打造精品为目标,收集文献不仅全,而且新,很多作品还未曾公开出版过。如墨迹卷中的《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等墨迹;法帖卷中宋刻《东坡苏公帖》、明刻《雪浪斋苏帖》《响琴斋帖》《墨稼庵帖》《净云枝藏帖》、清刻《东坡墨刻》《萼辉堂苏帖》《宗鉴堂法书》《至宝斋法帖》等历代刻帖;碑刻卷中《上清词》《滕县公堂记》《潮州韩文公庙碑》等碑刻。“整体上说,全集有收录全、材料新、印制精、释读准等特色,其出版将为苏轼以及宋代艺术和文化等诸多研究领域带来新的拓展与突破。同时,此次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与眉山三苏祠的合作,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渝地区校地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说。结项会上,曹建代表编纂团队正式将编纂成果移交三苏祠博物馆。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表示,成果移交后,三苏祠将尽快与出版社敲定出版事宜。此外,为充分用好《苏轼书法全集》资源,三苏祠将发挥整个项目丰富的研究价值、书法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让其成为社会公器。“同时,我们也会围绕《苏轼书法全集》开办展览、学术研讨交流等活动,创制新颖的文创产品,让苏轼书法作品更好地走近市民、融入生活。”陈仲文说。西南大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苏轼书法全集》正在做付梓前释文校对、排版调整等工作,预计不晚于明年下半年正式出版发行。
李幸 见习记者 廖波
收藏
喜欢
52
宋人爱插花
报纸
■吴钩今天比较追求生活情趣的市民,经常会买一束鲜花回家,插在花瓶中,装饰生活。其实,宋朝人也是这样。宋代之前,虽然也有插花艺术,但并没有作为生活装饰品广泛流行。到了宋代,插花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时尚,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以插花为尚宋代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据宋人笔记《梦粱录》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花朝节出门赏花的市民往往万人空巷。而宋后,花朝节则逐渐趋于沉寂。宋人还有“簪花”的习惯,不论男女,不分贵贱,上至君主、士大夫,下至市井小民,都以簪花为时尚,“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邵伯温《闻见前录》)。六月时节,茉莉花刚上市,“其价甚穹(高),妇人簇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周密《武林旧事》),可谓爱美之极。洛阳是北宋时最著名的花都,牡丹盛开之时,地方政府会举办“万花会”(插花展览)。张邦基《墨庄漫录》说:“西京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另一个城市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苏轼《东坡志林》),花开之季,扬州太守也会办“万花会”。士大夫更是以插花为尚。许多首宋诗都写到宋朝士大夫的插花时尚,如高翥的《春日杂兴》:“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苏辙的《戏题菊花》:“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杨万里写道:“胆样银瓶玉样梅,此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莫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插花被宋人列为“文人四艺”之一,《梦粱录》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有些风雅的文人出游,也要携带桌几,“列炉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赏”(沈括《洞天游录》)。宋朝寻常人家也热爱插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其实“好花”不仅是“洛阳之俗”,宋人都爱在家中摆放一瓶鲜花点缀生活。宋朝的商家,也喜欢用插花来装饰酒店、茶坊,营造出优雅格调。杨万里在诗作《道旁店》中写道,简陋的路边小店也以插花为装饰:“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高超的插花技艺不少宋画,也描绘了宋人瓶插鲜花的生活场景,将生活空间点缀得意趣盎然。比如,《妆靓仕女图》插的是水仙,《盥手观花图》插的是牡丹,《药山李翱问答图》插的是一枝寒梅,《松阁游艇图卷》上的插花看不出是何种花卉。宋代插花时尚的流行,催生出高超的插花技艺。有一篇宋人丘濬撰写的《牡丹荣辱志》,介绍了怎么插牡丹花的原则与技艺。丘濬将插花的配材分为主花、配花两大类,类似于今天插花业所说的花材、配叶。南宋宫廷画师李嵩,绘有一套《花篮图》,分为春夏秋冬四幅。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宋朝人是如何以竹篮为器皿、四季花草为配材来完成一件插花作品的。在《夏花篮图》中,插花师用夏天盛放的大朵蜀葵作为主花,栀子花、石榴花、含笑、萱草为配花,衬绕于旁边。《冬花篮图》中,插花师则以带叶的大红山茶为主花,配上绿萼梅、白水仙、瑞香等冬季花卉、绿叶,主次相从。竹篮也编织得非常精巧,与花卉相得益彰。整个插花组合看起来相当惊艳,体现了宋人高超的插花艺术与精致的审美情趣。宋人的插花时尚,自然带动出一个繁荣的鲜花市场。在东京,每至春天,“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著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便画了两处卖鲜花的小摊,一个在城内“孙羊正店”门口,一个在城门外的路边。旁边有市民正在买花。不独春季如此,一年四季杭州都有鲜花叫卖,“四时有扑戴朵花。春扑戴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扑金灯花、茉莉、葵花、榴花、栀子花;秋则扑茉莉、兰花、木樨、秋茶花;冬则扑木春花、梅花、瑞香、兰花、水仙花、腊梅花。更有‘罗帛脱蜡像生四时小枝花朵’,沿街市吟叫扑卖”(吴自牧《梦粱录》)。
收藏
喜欢
52
《全宋文》订补十三则
期刊
文章补遗11则:宋初著名书家周越题跋4则、释守一《方圆庵记二》、王诜《跋欧阳询行书千字文》、苏轼《临王右军讲堂帖跋》和《临桓温蜀平帖跋》2则、楼鈅《徐骑省篆项王亭赋再跋》,及安焘《王拱辰墓志铭并序》、魏汝砺《魏玠圹志》补目共2则。校正2则:释守一《方圆庵记》和楼鈅《徐骑省篆项王亭赋》。所补的基本是宋代名家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献,且对《全宋文》等文献有所纠正。
陈亮亮[1]
收藏
喜欢
52
苏洵《六国论》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
学术论文
《六国论》自问世以来已流传千年,因其当时与时政有着密切的联系,宋朝以来就获得了“不尚空谈”的赞叹。元明时期文人对其借古讽今的写法更是直呼巧妙,此观点沿袭至清朝,不过此时也涌现出一些新观点,一方面宣扬《六国论》深切悲痛的爱国情意见解开始流传,另一方面出现了文章与史实相悖的质疑声。《六国论》作为课文已出现在语文教科书中数十年,所以其在语文教育界也颇受青睐。该课文教学实施引起众多教师的讨论与尝试,沈仲蘅老师将其开发为读写结合的例子可谓是一大亮点。学术界对《六国论》异彩纷呈的解读,本应深刻影响教学界的教材和教学处理,可前人的优秀文本解读在教学界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与利用。本文着眼于古代文学研究界对《六国论》的文本解读,全面梳理其经典化过程;通过对照不同教材的教学导向,明确《六国论》的选编价值在于其严密的论证结构、雄辩的语言力量以及拳拳的爱国之情;分析不同教学案例的恰当与不足之处,了解目前《六国论》的教学现状,吸收教学亮点,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反思;以《六国论》为例挖掘同类史论文教学价值与作为单篇课文教学资源价值,提出了教研循环、关注背景、用好例子、因气求情、进行思辨性阅读等教学建议。笔者将古代文学研究界与中学语文教学界的研究成果结合,为教学实施提供新路径,通过借鉴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参考教科书教学内容导向以及汲取教学课例亮点,写出苏洵《六国论》的教学设计。
李晓颖
收藏
喜欢
52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