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521条数据
陆志孝
研究学者
进士。明光宗泰昌(1620)前后任文部郎。官黄州时,嘱文学王同轨搜集苏轼谪官黄州团练副使期间诗文,编成《东坡寓黄集》。(卿三祥)
陆志孝
收藏
喜欢
55
吕璜
研究学者
(1778-1838),字礼北,号月沧,广西永福(今广西永福)人。广西五大桐城派古文家之一。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知浙江庆元(今浙江庆元)、奉北、山阴、钱塘等县,兼摄镇海。以廉能、善断案见称。升杭州西海防同知,时称循吏。晚年归里,以古文名,主讲于桂林榕湖、秀峰书院。尝学古文法于吴德旋,其文能于纡回百折之中,复有峻峭离合之势。著有《月沧文集》《初月楼古文绪论》等。另有《评点苏诗》。
吕璜
收藏
喜欢
55
袁宏道
研究学者
(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人。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他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既反对前后七子模拟秦汉古文,也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模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著述甚丰,此不一一。其中有袁宏道选、谭元春选评《东坡诗选》,其评颇精,享有盛名。又有题杨慎编注、袁宏道辑评《三苏文范》十八卷。袁宏道对苏轼评价甚高。如他反对剿袭,《与丘长儒书》(《袁宏道集》卷五,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云:“陈、欧、苏、黄诸人,有一字袭唐者乎?又有一字相袭者乎?至其不能为唐,殆是气运使然,犹唐之不能为《选》,《选》之不能为汉、魏耳。"他力主通变,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他在《江进之》(卷一一)中,提出“古不可优,后不可劣":“近日读古今名人诸赋,始知苏子瞻、欧阳永叔辈见识真不可及。······张、左之赋,稍异扬、马,至江淹、庾信诸人,抑又异矣。唐赋最明白简易,至苏子瞻直文耳。然赋体日变,赋心愈工,古不可优,后不可劣。若使今日执笔,机轴参不同 何也?人事物态,有时而更乡语方言,有时而易,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而已矣。"这里,他充分肯定了苏轼文赋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他在《雪涛阁集序(卷一八)中,反对因循旧法,强调诗文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宋欧、苏辈出,大变晚习,于物无所不收,于法无所不有,于情无所不畅,于境无所不取,滔滔莽莽,有若江河。今之人徒见宋之不法唐,而不知宋因唐而有法者也。"其《答陶石篑》(同上)亦云:“弟近日遍阅宋人诗文。宋人诗长于格而短于韵,而其为文,密于持论而疏于用裁。然其中实有超秦、汉而绝晚唐者,此语非兄不以为决然也。夫诗文之道,至晚唐而益小,欧、苏矫之,不得不为巨涛大海。至其不为汉唐人,盖有能之而不为者,未可以妾妇之 恒态责丈夫也。"他认为苏诗超过李、杜,其《答梅客生开府》(卷二一)云:“苏公诗无一字不佳者。青莲能虚,工部能实。青莲惟一于虚,故目前每有遗景;工部惟一于实,故其诗能人而不能天,能大能化而不能神。苏公之诗,出世入世,粗言细语,总归玄奥,恍惚变怪,无非情实。盖 其才既高,而学问识见,又迥出二公之上,故宜卓绝千古。至其遒不如杜,逸不如李,此自气运使然,非才之过也。"《与李龙湖》(卷三二)亦云:“近日最得意,无如批点欧、苏二公文集。······苏公诗高古不如杜,而超脱变怪过之,有天地来,一人而已。仆尝谓六朝无诗,陶公有诗趣,谢公有诗 料,余子碌碌,无足观者。至李、杜而诗道始大。韩、柳、元、白、欧,诗之圣也;苏,诗之神也。彼谓宋不如唐者,观场之见耳,岂直真知诗何物哉?"他所谓批点苏公文集,可能即指他编的《东坡诗选》。他在《东坡诗选识语》中说:“宋初承晚唐习,诸公多尚昆体,靡弱不足观。至欧公始变而雅正,子瞻集其大成,前掩陶、谢,中凌李、杜,晚跨白、柳,诗之道至此极盛。此后遂无复诗矣。"(明天启元年白门刊本《东坡诗选》卷首)这与唐、宋之争中宗唐派的“宋无诗"一样,是宗宋派的过激言论,很难令人完全信服。其《识雪照澄卷末》(《袁宏道集》卷四一)亦云:“坡公作文如舞女走竿,如市儿弄丸,横心所出,腕无不受者。公尝评道子画,谓如以灯取影,横见侧出,逆来顺往,各相乘除,余谓公文亦然。其至者如晴空鸟迹,如水面风痕,有天地来,一人而已。"《德山暑谭》(卷四四)云:“东坡诸作,圆活精妙,千古无匹。惟说道理,评人物,脱不得宋人气味。"(曾枣庄 曾涛)
袁宏道
收藏
喜欢
55
段书伟
研究学者
(1951-),河南渑池人。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编著有《通俗文辑校》,主编《文白对照全译世说新语》《苏东坡全集》等。
段书伟
收藏
喜欢
55
费衮
研究学者
生卒年不详,字补之,无锡(今江苏无锡)人,肃孙。国子免解进士。幼承家训,博学工文,所著除《梁谿漫志》外,尚有《续志》三卷、《文章正派》十卷、《文选李善五臣注异同》若干卷,后数种已佚。《梁谿漫志》成书于淳熙十五年(1188)之前,至嘉泰元年(1201)施济始刻于县斋。今传本为十卷,前三卷记朝廷典故及杂事,第四卷全记苏轼事,五卷以下多考证史传,品定诗文,末卷颇涉神怪。虽不同于史,而持论具有根柢,多载旧典遗文,不同于小说之剽袭。所论贬蔡京等人,而推崇苏轼,对苏轼诗画理论也备加推崇,可资借鉴处颇多。(吴洪泽)
费衮
收藏
喜欢
55
戴佳臻
研究学者
(1929-),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曾任江西省谱牒研究会理事、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著有《叩门集》《回顾与思考-主编工作手记》《苏辙的筠州岁月》等。
戴佳臻
收藏
喜欢
54
吕周辅
研究学者
陆游《渭南文集》卷二七《跋三苏遗文》:“此书(《三苏遗文》)蜀郡吕商隐周辅所编。周辅入朝为史官,得唐安守以归,未至家,暴卒。可悲也。淳熙十一年正月十一日务观识。"(曾涛)
吕周辅
收藏
喜欢
53
丁永淮
研究学者
(1936-1997),湖北麻城人。195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湖北黄冈高中、黄冈师范专科学校教师,黄冈地区文联主席、黄冈地区作家协会主席。著有《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合著)、长篇历史小说《东坡情趣录》、儿童文学集《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传说》《东坡赤壁诗词选》等。
丁永淮
收藏
喜欢
53
张志烈
研究学者
(1937-),成都温江人。四川大学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苏轼全集校注》主编之一。参加重点科研项目《宋文选》《苏轼资料汇编》工作。编著有《初唐四杰年谱》《中国古代散文辞典》《苏轼选集》(合著)等,发表苏轼研究论文多篇。
张志烈
收藏
喜欢
53
杨松冀
研究学者
湖南邵阳人,文学博士,教授。曾在中学任教十余年,后在吉林大学、玉溪师范学院任教数年,现为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著有《精神家园的诗学探寻:苏轼“和陶诗"与陶渊明诗歌之比较研究》《苏轼和陶诗编年校注》。先后在《文学遗产》《中国韵文学刊》《中国苏轼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杨松冀
收藏
喜欢
52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