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90516条数据
近世“实学”批判视域下的王安石——兼及方法论的批判
期刊
近世以降,以“实学”检讨王安石是主流。宋元明清时期,为稳固中晚期帝制“外儒内法”的人文治理结构,激愤者以“刑名学”斥责其学,将其人逐出道统;温和者力主《周官新义》的文本生成特点,又将其人收归“礼家”,但限于礼法同源的知识传统,此说终难成气候。近代“实学”救国思潮涌起后,更充满了“计学”开山、“经济学家”等溢美之赞。总体而论,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技术进步日趋挑战人文治理之际,晚期保守派也好,近代新人也罢,皆肆意演绎内外二元对立的域外分析范式,再生产出新的话语、知识、思想和霸权。但是,舍弃东方“内圣外王一体化”的本土方法论之后,批判者自身不仅已远离批判对象,就算王安石自己也与此类“实学”遥不相及。
杨天保[1]
收藏
喜欢
628
触摸性灵,文道结合——以文言文《孟子》选文为例
会议论文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如何阅读古人文章,并感受字里行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进一步感知古人思想魅力,社会哲思?文言文具有文辞优美、简约,内涵深厚,学生学习文言文存在一定的障碍,不过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文言选文内容,并认知作者及思想,进一步感受特定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哲思,体会其文道结合的魅力。
李菊
收藏
喜欢
628
长江绕郭知鱼美
期刊
天下到处都有鱼,到了长江才真正吃到了美味的鱼;竹笋确实是好菜,到了黄州才真正吃上了芳香的笋。苏东坡被朝廷贬往黄州后,对那里的田园风光大为赞赏,提笔写下了这首《初到黄州》的诗。诗中提到的长江鱼,与一般的河鱼及海鱼相比,确有独特的风味。除苏氏外,诗人中为此写下赞美诗篇的也不在少数。
文苕
收藏
喜欢
628
宋代诗人与《兰亭集序》
期刊
宋代诗人在诗中多写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们把文士的聚会多比喻为兰亭雅集,常化用序中的意象,思考序中表现的生死感伤情绪,批评萧统编选《文选》不选此序,还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真迹的流传,《兰亭集序》的摹本和刻本,以及对《兰亭集序》书艺的评价。由于《兰亭集序》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书法价值,其摹本、刻本在宋代广泛流传,文人士大夫也广为阅读、摹写,加之宋代诗人的人文修养深厚,作诗爱写书籍、字画、书斋以及士人生活题材,作为法书的《兰亭集序》就经常写入诗中。宋代诗人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拓宽了宋诗的题材,丰富了宋诗的人文意象,并体现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特点。
胥洪泉[1]
收藏
喜欢
628
杜甫七言古诗中的对仗句例析
会议论文
杜甫七言古诗在语言运用方面颇具匠心,尤其是其中对仗句式的灵活运用整中寓变,以拙见巧,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本文对杜甫七言古诗中对仗句的语式变化试作具体的例析,以期从一个侧面阐释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
韩晓光
收藏
喜欢
627
博雅之音 精神津梁——婉“约泰斗李”清照词作赏析
期刊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长河中.宋代词的成就最为突出。这一时期,不仅词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且境界大开.产生了许多名家。如苏轼独创豪放一派:李清照变闺中的闲吟为破国亡家的低泣,创建“易安”一体;辛弃疾以文为词,
华维明[1]
收藏
喜欢
627
数字养生一至九
期刊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此话强调了道德修养对于养生的重要性。二字:宋代苏东坡认为:“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他认为养生之道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三戒:孔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戒色、戒斗、戒得是养生三要。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日寡欲,二日慎动,三日法时,四日却疾。”意思是减少欲望、不妄劳作、按时令养生和祛除疾病的困扰。五知: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此节制七情六欲之意。
收藏
喜欢
627
《苏轼诗研究》评议
期刊
苏轼著作丰富,且具多方面的文艺成就。他的诗歌今存二千六百余首,自来被誉为宋诗的冠冕。1987年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宋代文学研究丛书》之一的《苏轼诗研究》是关于苏诗研究的一部专著。著者谢桃坊不是把苏诗随意分割、孤立研究,而是把它看作是有生成历史运动的整体。著作说:“苏诗是一个广袤的领域,须要在对它具体地研读之后。考察苏诗每个创作时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创作上的得失,进而探讨其诗歌的创作道路,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其社会意义和艺术风格,才可能认识其真正面目,也才可能历史地、实事求是地给予它以文学史上应有的评价。”
周清泉
收藏
喜欢
627
苏轼《莲》诗辨误
期刊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在专题《荷》中选用了苏轼的一首诗《莲》,配套教参上的赏析有待商榷。
陈涛[1]
收藏
喜欢
627
迩议南宋书家对苏轼的接受--以陆游、朱熹、范成大为例
期刊
弁言清人梁献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1可谓是对各个朝代书法风格的简单概括。魏晋玄学大兴,出现了以"二王"为主流的清新、婉丽的书风;唐代将"尚法"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发展到宋代,一种追求抒发内心情感的"尚意"书风油然而生,"宋四家"可谓是这一书风的领袖人物。及至南宋,由于政治变动,朝代更迭,人民生活在困苦不堪的动乱年代,使得原有的舒适圈不在,文人雅士对书法的追求也随之淡然。其次,靖康之变后,皇室旧藏大部分被掠夺,"艰难以来,散失无存"。
丰俊青[1]
收藏
喜欢
627
到底了